摘 要:《最后的小紅帽》是一部改編自經典童話《小紅帽》的后現代主義風格電影。影片的后現代主義風格主要體現在對不同類型電影元素的拼貼、傳統文學形象的顛覆、哥特主義元素的使用以及主題的不確定性這四個方面。除本片之外,在后現代主義的影響下還出現了其它小紅帽形象。由此可見,后現代主義的多元化、兼容性等特點已經深刻影響了當代童話改編作品的創作實踐。
關鍵詞:《小紅帽》;《最后的小紅帽》;后現代主義;改編
作者簡介:李琬瑤(1993-),女,漢族,陜西省咸陽市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文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2--02
《最后的小紅帽》(以下簡稱《最》)是由荷蘭導演揚·高能于1996年拍攝的電影短片。該片取材自經典童話《小紅帽》的故事,并且其改編明顯受到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分析《最》以及類似的《小紅帽》故事改編,有助于理解后現代主義思潮如何影響具體的藝術實踐活動。
一、《最》對《小紅帽》故事的改編
歷史上《小紅帽》故事的版本眾多,其中格林兄弟的版本囊括了該故事的所有典型情節,故本文以格林版作為《最》改編的藍本加以對比論證。
1、不同類型電影元素的拼湊
詹姆遜認為:“今天,‘拼湊作為創作方法,幾乎是無所不在的,雄據了一切的藝術實踐”[1]。在這部時長僅26分鐘的電影里,導演就完成了一次極富后現代風格的拼湊“盛宴”。
影片開頭戲擬了迪士尼經典童話電影的風格,講述發生在“很久以前”的故事。而與迪士尼動畫的溫情風格不同,《最》的開頭講述了恐怖怪物的故事。怪物由于嫉妒小紅帽的美貌發明殺人機器殺死幾乎所有的小紅帽(科幻片元素)。其中一位熱愛芭蕾舞的小紅帽在被怪物肢解雙腿后失去跳舞能力,變成瘸腿老太太。僅剩的小紅帽對大灰狼一見鐘情,在森林中以唱舞的方式向他表白(歌舞片元素)。希望再次跳舞的瘸腿老太太想得到小紅帽的雙腿,利用催眠機器將小紅帽引到居所(犯罪片元素)。大灰狼發現了瘸腿老太太的陰謀,并在激烈打斗中殺死瘸腿老太太(動作片元素)。隨后到來的小紅帽與假扮外婆的大灰狼互訴衷腸時(愛情片元素),大灰狼卻咬死了這個世界上最后的小紅帽(恐怖片元素)。
2、傳統文學形象的顛覆
在格林版的故事里,每一個角色的定位都比較清晰:小紅帽是天真單純的女孩,外婆是糊涂的老人,大灰狼是絕對的壞人。而電影中,這種清晰的角色定位被模糊化甚至徹底顛覆。
影片中的相當于原著外婆角色的瘸腿老太太因怪物失去雙腿后,又想奪走小紅帽的雙腿。不同于原著中外婆的被拯救者形象,這里的瘸腿老太太完成了從受害者到加害者的身份轉變。另外,片中的小紅帽也不再純潔,她穿著低胸紅色連衣裙,露出修長雙腿,充滿性的誘惑力,她主動追求甚至勾引大灰狼的行為徹底顛覆傳統童話中被動等待追求者的公主形象。而片中的大灰狼反而充當了小紅帽的保護者,如同一個溫柔多情的花花公子般迷戀于小紅帽的美麗。
3、哥特主義元素的使用
對哥特元素的使用是《最》的一個突出特點。由于哥特風格具有比較直觀的視覺體驗,利用哥特主義元素還原早期童話中的恐怖氛圍成為許多童話改編作品慣用的手法。片中出現的地牢、怪物、人體實驗、死亡、色情等均是哥特故事中經常出現的元素。畫面的高飽和度色彩和強明暗對比、人物的病態表情,蒼白皮膚、血紅嘴唇和濃黑眼影無一不是哥特風格的具體體現。伊格爾頓認為后現代主義與哥特主義均有 “扭捏的態度,不自然的戲劇性風格,還有過多的技巧”[2],因此《最》對哥特元素的使用加強了影片的后現代風格。
4、主題的不確定性
后現代主義作品通常拒絕任何解釋,只提供時間上分離的閱讀經驗,人們無法在解釋的意義上進行分析。凱瑟琳·奧蘭絲汀認為格林版《小紅帽》為了迎合新興的維多利亞式家庭倡導的紀律、孝順、以父親為一家之主的價值觀念,傳達出做一個聽話的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道德訓誡。但是在《最》中,觀影者卻很難確定影片的主題。顛覆傳統的人物設定,哥特風格的畫面,類型電影元素拼湊的劇情,似是而非的童話外殼致使觀眾難以概括本片主題思想。觀影者既可以憑結尾處大灰狼咬死小紅帽的情節說本片主題是對無法根除的人性惡的絕望,也可以通過小紅帽變異的情節認為本片主題是人的異化,甚至可以從機器殺人的情節說影片主題是對科技理性的諷刺批判。但事實上,以上任何一個觀點都既無法統攝全片也無法相互說服或者兼容。
二、后現代語境中的其它小紅帽形象
1、向狼復仇的小紅帽
20世紀女性主義思潮的興起使女性的主體意識得到前所未有的覺醒,在此背景下,那些敢于挑戰和反抗男權社會下種種不公正的現象的女性形象也有機會成為藝術作品中表現和贊美的對象。電影《水果硬糖》就是“小紅帽智斗大灰狼”的現代版演繹。影片講述了少女海莉如何利用智慧使意圖勾引未成年少女的戀童癖患者杰夫受到應有懲罰的故事,影片顛覆了傳統童話敘事中女性永遠處于弱勢,必須依靠服從男性權威獲得拯救的模式。這種改編正是以挑戰主流童話的方式解構傳統女性道德,達到一種批判現實、建立新道德觀的目的。
2、有狼人血統的小紅帽
2011年上映的美國電影《血紅帽》中,小紅帽的親生父親是狼人。在美劇《童話鎮》里,小紅帽則是一個要通過穿紅色披風防止狼變的狼人。這種將狼與小紅帽合二為一的改編,徹底顛覆了格林版《小紅帽》通過將小紅帽與狼作為善惡兩級來頌揚和批評的處理方式。這種解構二元對立的觀念,來自德里達解構主義對西方傳統的邏各斯中心主義的解構。他通過解構否定了西方傳統形而上學在二元對立模式上強加的等級秩序,達到了突出差異性和不確定性的效果,而差異正是后現代主義的關鍵詞之一。
三、后現代主義對童話改編實踐的影響
后現代主義藝術創作的風格把個人經驗與創作過程聯結在一起,把各種不同的藝術樣式、材料、方法、技巧等融于一體展現新的空間形態,用詹姆遜的表述就是“東拼西湊的大雜燴”[3]。
綜上所述,筆者以為后現代主義對童話改編實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多元性、兼容性、商品性三個方面。對差異的強調,對多元性達成的共識促使童話改編創作可以不用對原著保持絕對忠實的態度,不再一味追求本質或者總體的思想,不再存在任何壓倒性的模式也就意味著原著的不同解讀范式之間可以并行不悖,這一點徹底將創作者們從原著解釋傳統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在改編創作方面擁有更多的靈活性和自主性。兼容性則意味著來自不同時代、不同空間的已有的藝術材料可以通過重新組合的方式進行再創造。后現代主義的思想譜系中包含著女性主義思潮等各種豐富思想資源,童話故事中原有的材料可以通過與后現代主義思潮的不同流派任意組合搭配來獲得新的解讀可能性,這一點為創作者們的改編實踐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材料。商品性是所有后現代主義藝術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消費社會對藝術生產方式轉變的極大影響迫使從事后現代主義藝術創作的藝術家們思考各種策略進行應對。這些經驗不僅直接幫助了童話改編實踐能更快地適應市場需要,也極大地促進了童話改編類影片在電影市場上的份額,古老的童話故事已成為編劇和電影制作公司的寶庫,而成功的商業實踐又能有效延續童話的藝術生命力。
雖然后現代主義對童話改編實踐有著諸多正面影響,但是后現代主義也可能導致童話的改編實踐進入審美誤區。童話精神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其中存在著對于生命意義和價值的信賴和對真善美境界的向往。現在許多童話的改編作品為追求新奇的效果而忽視對童話精神的表述,這也成為大部分改編作品難以變成經典的重要原因。如何在有效利用后現代主義思想方法的同時避免童話精神的缺失,是童話改編作品的創作者們應該持續思考和關注的問題。
注釋:
[1](美)詹明信著:《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第2版,張旭東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第369頁。
[2](英)伊格爾頓:《異端人物》,前引書,第22頁。
[3](美)詹明信著:《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第2版,張旭東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第238頁。
參考文獻:
[1]島子《后現代主義藝術譜系》,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年。
[2](美)凱瑟琳·奧蘭絲汀《百變小紅帽 一則童話三百年的演變》,楊淑智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
[3]劉怡《哥特建筑與英國哥特小說互文性研究 1764-1820》,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2011年。
[4](英)伊格爾頓《異端人物》,劉超等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年。
[5](美)詹明信著《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第2版,張旭東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