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宸毓 劉璐 李峣岑
摘 要:近幾年,歷史題材的電視劇異軍突起,各個電視臺都在重復滾動式的放映著最近熱播的歷史劇。歷史劇的興盛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經濟和社會的效應,出現了一股歷史劇的熱潮,歷史劇的熱播也隨之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引起社會的討論。
關鍵詞:歷史劇;虛構;歷史觀;價值
作者簡介:張宸毓(1996-),女,內蒙古包頭人,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2015級本科生;劉璐(1997-),女,吉林長春人,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2015級本科生;李峣岑(1986-),男,吉林長春人,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助教,通訊人。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2--01
一、新世紀網絡文學的現狀
迎合觀眾的審美心理和興趣。當下的歷史劇迎合了觀眾的審美意味,符合大眾的口味,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已經無法想象到古時人們的生活,對于歷史有著極大的獵奇心理,帶給觀眾一種陌生化的新體驗,其次,觀眾在看這些歷史劇的過程中,往往都會把劇情同自己的生活經歷聯系在一起,當出現了與自己所期待的或是與自己實際符合的劇情時,就會潛意識的產生出認同感,進而會對劇中的人物產生某種感情,之后就會慢慢地進入劇中,同劇情的發展喜怒哀樂,產生移情反映。“移情說”由里普斯提出,他認為,美感的產生是由于審美時我們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審美對象上去,將自身的情感與審美對象融為一體,或者說對于審美對象的一種心領神會的“內模仿”,即“由我及物”或“由物及我”。[1]劇中的才子佳人的曲折劇情以及最后的完美結局都契合了現代人們的理想生活,為歷史劇保證了大量的收視率。
商業利益的刺激。第一個這樣的歷史劇的成功,就會導致許多的人為了能趕上這股熱潮,在這當中分一杯羹,就會開始大量的創作的,許多的歷史劇大都改編自網絡小說,在此之前就擁有了一定數量的觀眾,電視劇又選用這一段時期紅的明星,電視劇的收視率就會有了極大的保障,隨之而來的就是巨大的商業利益,在巨大的利益下,也使得歷史劇興盛起來。
二、歷史劇存在的問題
當下的歷史劇,只是打著某一段歷史,歷史人物的旗號,進行隨意的主觀編造,缺乏應有的歷史知識,為了劇情的要求把一些歷史人物進行了原則性的編造和重塑,例如:《末代皇妃》中把婉容描寫成了一個風流的女子,也可以讓雍正成為一個歷史上最賢明,有人情味兒的皇帝,《康熙王朝》中孝莊太皇太后一口一句“我孝莊……”卻不知“孝莊”是皇帝賜給她的徽號,是臣子用來尊稱的,不能自己稱呼等等。歷史劇可以隨意地編寫一些荒誕的情節,歷史劇中出現許多現代流行的語言,像“漲工資、發獎金、溜冰鞋”等。
盲目跟風,內容千篇一律,沒有自己的創新。現在的歷史劇,大都千篇一律,內容雷同,只是換了歷史時間,歷史人物。呈現出了流水線的現狀,例如當下走紅的穿越劇,大都一個模式:某人物因為某原因,經過某過程(也可以無原因無過程),從所在時空(A 時空)穿越到了另一時空(B 時空)展開一系列活動的事件,[2] 之后再有一段虐心虐情的才子佳人式的過程,最后一個完美大結局,整部劇就結束了。內容老套,缺乏創新,只為了賺取經濟利益。
三、對于當下青少年的影響
對于青少年的歷史價值觀會產生歪曲混淆。青少年還處在價值觀發展的階段,對于事物的認識還沒有一個成熟的判斷,且如今的青少年生活在現代社會,電視劇作為他們的一種主要的娛樂方式,每天都會接觸大量的電視劇,而當下歷史劇的走紅,許多電視臺都在播放,這就對青少年的歷史價值觀產生歪曲、混淆,青少年會對歷史產生誤解,嚴重影響歷史觀的建立。把一些戲說的歷史劇當成真實的歷史,如《康熙微服私訪》、《鐵齒銅牙紀曉嵐》等。
電視劇作為一種新的傳播媒體,有著書本沒有的優勢,它能將書本上枯燥抽象的文字,轉化成生動直觀的畫面,楊學民曾說“影視符號是多種藝術元素的綜合體,它吸收了繪畫、照相藝術的構圖和光影,借鑒了戲劇、小說的表演和敘述,又從音樂那學來了節奏和流動……因此可以說,影視符號是視聽結合、聲畫并茂、多管齊下地激蕩著觀眾的感官和心靈。”[3]所以青少年會很喜歡也對歷史劇產生很大的興趣,歷史劇的錯誤,也會給青少年帶來歷史知識的錯誤。
四、對于歷史劇問題的解決措施
加強對電視劇創作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歷史價值觀,了解歷史,尊重歷史。歷史對于一個國家有著無法替代的價值,歷史是一個國家的根基,如果歷史可以被無限制的胡編,創造,消費,那對于國家社會將會是什么樣的后果。歷史作為國家的一種文化,是這個國家的核心,所以要尊重歷史,正確的利用傳播歷史,讓更多人能產生歷史認同感和自豪感。
作品要貼近現實符合主流價值觀。當下的歷史劇都充斥著大量的封建思想,奴才意識,三叩九拜,偏離了主流的平等,民主,對于人們,尤其是思想還沒成熟,是非觀還沒有建起的青少年,無疑是有著消極影響,所以要多貼近現實,多貼近當下,找出適合的題材,主題進行創造。肩負起電視劇行業應有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張玉能.深層審美心理與人的全面發展[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4(3):86—92.
[2]劉子嫣.對穿越劇的探索性研究[J].今傳媒,2011,(03):91-93.
[3]楊學民.符號學視野中的影視史學與書寫史學一也談影視史學與書寫史學的異同[J].學習與探索,2003,(5):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