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博予
在剛剛結束的里約奧運會上,作為“三大球”之一的中國女排奪得了世界冠軍,為中國獻上了闊別已久的女排冠軍桂冠。同時,銷聲匿跡多年的女排精神也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之中。
中國女排本來奪冠希望很渺茫,國民們也心有不甘地等待著“三大球”灰頭土臉地回家這個無奈的結果。但是,當女排憑借著頑強的意志與不懈的努力,在接連戰勝巴西、荷蘭等強敵后,出人意料地登上冠軍的領獎臺。從這一點看,中國女排實至名歸,“女排精神”值得贊頌。
但是,如果中國女排沒有奪冠,或早早地被淘汰出局,“女排精神”還會不會被重新提及?
假設中國女排沒有進入決賽或者沒有通過預選賽,取代“女排精神”的,恐怕就是一片罵聲及“中國女排雄風不再”的悲憤之聲。
“鐵榔頭”郎平在賽后表示是對細節的關注及隊員的刻苦訓練才有了今日的冠軍,光憑“精神”拿不了冠軍。主帥這句真誠而又樸實話讓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中國女排奪得世界冠軍,確實值得稱贊,因為這個冠軍實在來之不易,重新提及“女排精神”不無道理。但是 “女排精神”不應該在得了冠軍后才叫“女排精神”,也不應該在得了冠軍以后才鋪天蓋地的宣傳。
試想,假如今年中國男籃打進四強,超過了姚明時代的歷史,會不會冒出了一個“男籃精神”?在這時大力宣揚,然后走和“女排精神”一樣的道路?
我們不僅要從“女排精神”中看到冠軍的榮耀,更要看到女排全體成員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女排精神”不是“冠軍精神”,而應該是“奮斗精神”,不應該在取得冠軍后只是大肆宣揚奪冠,而是要把女排專注細節、發奮圖強、勇于拼搏的精神作為中華民族“奮斗精神”潛移默化地融入國民教育之中,激勵社會不斷進步。
這,才是真正的“女排精神”精髓和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