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輝
【摘要】 主要介紹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 “導入”的重要性和意義;并在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Ⅰ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以舉例的形式詳細介紹:實驗導入法、魔術導入法、溫故導入法、化學事件導入法、史料導入法、時事導入法、直接導入法等多種行之有效的趣味十足的導入法。最后,簡要說明課堂教學中設計“導入”的基本要求和原則。
【關鍵詞】 導入 課堂教學 化學 實驗 新課標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11-022-01
0
引言
“萬事開頭難。”列夫·托爾斯泰在談到創作體會時曾說過:開頭總是最難下筆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麗拿演奏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特別重視第一個音符的準確性,因此她的演奏非常悅耳動聽。2005蒙牛酸酸乳超級女聲比賽中,裁判柯以敏也說過:“一首歌要唱得悅耳動聽,就必須在唱第一個字時,就把你最好的狀態拿出來”。但要唱好第一個字,談何容易啊!
課堂教學也是如此。一堂課的開始也即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是教師在新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開始時,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堂課一開始便索然無味、如同嚼蠟,就很難對學生的不充分的心理準備和未充分集中的注意力進行有效的調整,根本上調不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就更談不上學生會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下面的課自然也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因此,我們應重視“導入”這個環節,注重研究教材的特點,針對學生的心理要求并根據具體課程的教學目的,應用實驗、直觀的教具或生動地講述,巧妙地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引起學生注意,在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也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但是,教學中的導入內容并不是簡單地等同于教材的引言。例如,利用人教版的“思考與交流”來導入課堂固然不錯,但學生預習時已經了解到了,在課堂上又一字不漏地照著講,學生自然就不感新鮮和興趣了。也就是說,究竟課堂教學該怎樣導入還需要老師們的創造性工作和精心設計。當然,由于教學內容和教師個人素質的不同,導入的方式也多種多樣:
一、實驗導入法
實驗是認知的窗口,也是最能撥動學生心弦的教學手段。通過讓學生觀察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化學實驗和化學現象,使學生懷有異常濃厚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以至很快進入學習的狀態。如最常見的“紅色噴泉”實驗,只要是一種氣體能夠易溶于某種液體或易與其發生反應的均可模仿此有趣的噴泉實驗。
二、魔術導入法
一言未發,魔術先行。這種導入法最具魅力,易將學生帶入新奇神秘境地。如通過魔術“請君入甕”引入新課: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Ⅰ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第二節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第三知識點——鹽。具體做法如下:在一裝滿CO2氣體的廣口瓶中加入20mL一定濃度NaOH溶液,并在瓶口塞一去殼的熟雞蛋,然后振蕩,則雞蛋將慢慢被吸入,最終掉進瓶中。其中學生對CO2氣體和NaOH溶液不易察覺,則神秘色彩更加濃厚,然后自然地進入講解“請君入甕”的原理來激發學生學習“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興趣。再如,通過“瓶的魔力”引入“氯化氫”這一課的學習:在一裝滿HCl氣體的廣口瓶中加入10mL蒸餾水,并在瓶口蓋一玻璃片,然后振蕩一段時間后,將整個裝置倒放,玻璃片不脫落。
三、溫故導入法
溫故導入法是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它通過對舊知識的回顧與復習過渡到新知識的講授,有利于新舊知識間的銜接,提供新舊知識的關聯點,為學生接受新知識做鋪墊。例如在講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Ⅰ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第一節金屬的化學性質中,可設計為:先復習氧化還原反應中“失電子─—化合價升高─—還原劑,得電子─—化合價降低─—氧化劑”的兩條線索,再通過回顧初中所學的有關金屬知識:金屬的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電子,隨后從中得出結論:金屬是較容易失去最外層電子,從而表現出還原性。然后接著講解最外層電子數目為1的金屬─—堿金屬。由此很自然地過渡到講授新課的知識,這樣能很快讓學生溫故知新,使學生對堿金屬已有一個初步的概念:堿金屬具有強的還原性。
四、化學事件導入法
上課伊始,一個動人的故事會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的“角色”。不過,所引的事例應與新課的內容有關,才能真正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新課上來。
五、史料導入法
通過介紹相關內容的化學史喚起學生學習的激情,從而導入新課。如金屬鈉是Davi發現的,當他用電解法電解苛性鈉后,將分解得到的生成物向裝有清水的大玻璃杯中傾倒時,突然發生“轟”的一聲巨響。這是鈉的一種性質,下面我們就詳細地介紹有關“鈉”的知識。
六、時事導入法
通過向學生介紹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時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端正他們的學習動機,同時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例如:通過講述2003年10月15日我國成功發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并于10月16日成功返回這一舉世矚目的時事新聞,然后介紹載人飛船采用鋰電池的原因,進而引導學生學習它的同一家族元素“鈉”。
七、直接導入法
這是一種最簡單的導入方法。單刀直入、開門見山地點出課題,從課文中摘其要旨簡潔明快的提出新課學習的重點與難點。
除了上面七種導入方法外,還有戲劇導入法,生活導入法,類比導入法,設問導入法,生產實例導入法,科技動態導入法,游戲導入法等等。但是要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一定要注意,怎樣“導入”并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必須遵循一定的導入原則,即必須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與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和課型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導入方法,設計出3—5分鐘的導語。
[ 參 考 文 獻 ]
[1]宋心琦.高一化學必修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化學課程標準(實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