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偉程
【摘要】 隨著新課改的普及與落實,高中化學的教學內容不斷發生變化,這就要求學生在化學的解題思維上掌握有效地解決方法,方能促使自己在學習化學、解答難題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守恒法在化學解題技巧上是最為基礎的方法,無論化學反應是經過多種相互作用后得出的化學量,在其變化中均遵守守恒定律,因此,筆者通過對簡單的例題進行分析,闡述質量守恒、元素守恒、電子守恒、電荷守恒、化合價守恒等方面在高中化學解題中的應用。
【關鍵詞】 高中化學 守恒法 解題思維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11-090-01
0
前言
“守恒”的本意是指兒童在認識變化發展的事物時,始終保持其量的平衡,而在化學中的定義則表示為:不考慮在化學反應中已經發生了多少細節的變化,只考慮其變化前后的化學量是否處于守恒狀態。據相關的化學研究指出,在化學解題中只要根據守恒定律對化學反應物進行分析,就會大幅度降低題目的難度以及節省了學生的解題時間,因為一切化學發應都遵循守恒的定律,例如:質量守恒、元素守恒、電子守恒等,所以要求學生在進行化學學習時重視守恒法的運用,促使自己在進行化學解題時做到準確分析其變量與不變量的關聯,從而達到學好化學的目的。下面筆者將以高中化學為背景,從幾點常見的守恒法進行題型的解析,具體如下。
一、質量守恒
根據相關實驗的結果表明,物體的質量始終具有不變性,無論是經過溶解還是分隔或是進行其它物理或化學反應,其質量始終處于平衡狀態,可以將其歸納為:反應前后的物質總質量不變、元素的種類不變、各元素的總質量不變、原子的種類不變、原子的數目不變、原子的質量不變等。
例題:在化學反應2A+B=2C+D中,16gA和4g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9gC,若只有8gA參加其中的化學反應,則生成D的質量是多少?解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16gA和4g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9gC的同時必然生成11gD,如果只有8gA參加反應,那么D的質量則為5.5g.
二、元素守恒
元素守恒指的是在參加化學發應的物質中的元素種類、原子個數,以及同一種元素的質量總和在反應前后均成為相等關系。
例題:若24.5gKClO3和2gMnO2混合物加熱到質量不再減少的程度,剩余固體質量為16.9g,則反應中產生的氧氣質量為多少?同時生成氯化鉀的質量為多少?解析:在該反應中MnO2是催化劑,其質量在反應前后中不發生改變,所以可以根據題目將其關系表示為m(KCl)=16.9g-2g=14.9g,又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列舉m(KClO3)=m(KCl)+m(O2),所以氧氣的質量應為24.5g-14.9g=9.6g,而氯化鈉的質量則為14.9g.
三、電子守恒
電子守恒指的是在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中,氧化劑得的電子總數與還原劑失的電子總數相同。
例題:24ml濃度為0.05mol/L的Na2SO3溶液,恰好與20ml濃度為0.02mol/L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應,則元素Cr在被還原的產物中的化合價是?解析:用電子守恒法,則可由題知K2Cr2O7為氧化劑,則Na2SO3為還原劑,S元素化合價變化由+4到+6;Cr元素的化合價變化由+6到+n.由此可得:0.05mol/L×24ml×2=0.02mol/L×20ml×(6-n)×2,得n=3.
四、電荷守恒
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電荷總數等于生成物的電荷總數,即在電中性體系中,陽離子帶的正電荷總量等于陰離子帶的負電荷的總量。
例題:將一段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鎂條在空氣中充分燃燒,燃燒產物溶于50mL1.8mol/L的鹽酸中,再用20mL0.90mol/L的NaOH溶液中和過量鹽酸。然后繼續向此溶液中加入過量NaOH溶液,逸出的氨氣用足量鹽酸充分吸收,鹽酸增重0.102克,試計算該鎂條質量。解析:鹽酸被中和后,所得為NH4Cl、Na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其中NH4+可由蒸發出氨氣的質量即鹽酸增重的質量為0.102g÷17g/mol=0.006mol,Na+、Cl-物質的量分別為0.020L×0.90mol/L、0.050L×1.8mol/L.可設Mg物質的量為X,由溶液中電荷守恒,得X×2+0.006mol+0.020L×0.90mol/L=0.05L×1.8mol/L,X=0.033mol.
五、化合價守恒
化合價守恒是指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絕對值相同。
例題:氯元素有多種化合價,也能形成多種化合物,在KCIO4、KCIO3、KCIO2、KCIO、CI2、HCI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由高到低的規律進行排列,為什么?請予以說明。解析: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為依據,KCIO4中氯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KCIO4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W,可得(+1)+W+(-2)×4=0,則W=+7;KCIO3中鉀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KCIO3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Z,可得(+1)+Z+(-2)×3=0,則Z=+5;KCIO2中鉀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KCIO2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X,可得(+1)+X+(-2)×2=0,則X=+3;KCIO中鉀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KCIO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Y,可得(+1)+Y+(-2)=0,則Y=+1;根據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CI2屬于單質,故氯元素的化合價為0;HCI中氯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KCI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Q,可得(+1)+Q=0,則Q=-1,故氯元素的化合價由高到低排列。
結語
守恒法雖然在化學教學中屬于較為基礎的解題方法,但是卻貫穿于整個化學課程中,尤其是在推理和計算化學題的過程中,只有讓學生熟練地掌握化學中的守恒法,才能促進學生的推理能力以及解題能力,同時還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有效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丁玉娟,陳茂林.守恒法在高中化學解題中的運用[J].理科考試研究,2015,22(13):72-72.
[2]雷興明.守恒法在高中化學解題中的應用探討[J].理科考試研究,2015,22(13):64-64.
[3]周小秀.淺析解答高中化學試題中如何巧用守恒法[J].理科考試研究,2015,22(11):63-63.
[4]王貴武.守恒法在高中化學試題解答中的應用[J].理科考試研究:高中版,2014,21(21):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