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琳 制圖/張艷芳
不得拖欠農民工工資,國家政策如何規定
文/陳琳 制圖/張艷芳
近年來,為治理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我國頒布了一系列處理措施和辦法。特別是2016年初,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規范企業工資支付行為等五方面提出十六條治理措施,提出到2020年,使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根本遏制,努力實現基本無拖欠。
這些措施都具體包含哪些內容,有什么亮點?四川在治理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上取得了哪些效果?小編讓你一圖了解。


專家觀點
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研究二室主任劉軍勝:
此次《意見》最大的亮點是強化了規范企業工資支付行為、改進建設領域用工方式等源頭治理措施,體現了堅持源頭治理與全過程治理相結合的理念。當前,一些施工企業用農民工工資款來綁架工程款,以討要工資款為名達到討要工程款的目的。農民工工資(勞務費)專用賬戶管理制度就是為治理這種現象所采取的一種措施。
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行政學研究室研究員贠杰:
《意見》的出臺很有必要,也非常及時。因為我們現在經濟下行的壓力很大,很多行業都受到了影響,一些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所以農民工工資的發放問題就會重新凸顯出來。因此,這個時候人社部重新出臺新的政策和管理方式很有必要也非常及時。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瑞:
實名制就是把拖欠工資的問題精準化,所以農民工的切身利益就可以得到非常準確的維護,出了問題也可以一目了然。
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紀韶:
很多時候尤其是建設領域的欠薪,往往形成很長的“債務鏈”,導致工資支付的責任主體難以落實,農民工討薪無門。建立問責制度,形成部門之間的聯動很重要。
四川治理欠薪
2016年9月,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實施意見》,指出到2020年,在我省將形成制度完備、責任落實、監管有力的治理格局,使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根本遏制,努力實現基本無拖欠。
2016年9月底,省解決拖欠工資聯席會議組織14個省級部門和單位,先于全國1個半月,聯合啟動了2017年春節前農民工工資支付專項檢查。截至2016年12月底,各地共檢查了用人單位8200戶,通過執法已責令支付了4.5萬名農民工工資3.6億元。
小編的話:
2016年12月底,人社部向社會公布了一批2016年查辦的拖欠勞動報酬典型案件,其中四川一企業被“點名”。我省是農民工大省,切實維護農民工權益,需要不斷提升拖欠治理能力和水平,更需要加大舉報、投訴案件的查處力度,嚴厲打擊惡意欠薪行為。實施意見是我省今后一個時期治理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的重要政策依據,通過明確部門、企業、地方責任,抓綱治本,綱目并舉,有力推動形成既切合實際又能引領農民工群體轉型和建筑產業發展的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