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苑彤
摘 要:學前教育關系到幼兒的一生,是幼兒后續的學習生活和人生發展的重要基礎。在學前教育不斷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備受關注。本文以廣東省為對象,分析總結了廣東學前教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典型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善策略,以期助力廣東學前教育發展。
關鍵詞:廣東省 學前教育 發展
一、引言
學前期是人的認知發展最為迅速、最重要的時期,在人一生認識能力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已有研究證明,早期教育對于兒童的認知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在學前期開展幼兒教育,能夠幫助幼兒及早積累核心生活經驗和科學文化知識,為以后的人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適宜的學前教育可以幫助兒童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強烈的學習動機,從而對個體的認知發展和終身學習產生重大影響。
二、廣東學前教育取得的成就
(1)政府支持與投入
作為沿海經濟發達省份,廣東省歷來非常重視全省學前教育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勵學前教育發展的政策和文件。近年來,全省學前教育辦學規模明顯擴大,普及程度和保教質量穩定提高。全省城市和珠三角地區農村入園率達到90%以上,農村學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正在向普及學前三年教育邁進。
(2)學前教育體系的完善
廣東省歷來重視幼兒學前教育體系的規劃和建設,省和地級以上市教育部門負責學前教育的宏觀規劃、政策指導和協調管理,定期開展督促檢查。各級各類幼兒園實行屬地管理,由所在地縣(市、區)教育部門統一規劃、統一審批、統一管理。
(3)師資力量的顯著提高
十三五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全省不斷完善學前教育師資培養體系,建設了全省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基地,實現了從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各層次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截至到2015年,全省幼兒園園長和專任教師培訓面達100%,師資力量顯著提高。
三、廣東學前教育存在的不足
(1)地區教育發展不均衡
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主的發達地區的幼兒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硬件設施完善,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方法和理念也較為先進。然而,廣大的粵西北和粵東北偏遠地區的幼教水平卻不容樂觀,受困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和生活條件較差,該地區的幼兒園對高素質的幼兒教師缺乏吸引力,這一點在農村幼兒園表現更甚。同時,偏遠地區的幼兒園設施較為落后,地方政府不夠重視,省級財政支持力度和覆蓋面不夠。
(2)幼兒園辦學特色不夠
雖然目前廣東省學前教育在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建設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全省幼兒園辦學特色不夠。大部分幼兒園的教學手段較為落后,所用教材和教輔材料千篇一律。幼兒園重視保育,忽視幼兒的科學素質培養。課程建設力度不夠,富有特色的戶外活動、園本課程和游戲化課程推廣力度不夠。圍繞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目標,在開展特色教學活動方面做出的探索不夠。根據廣東省幼兒學前教育發展規劃,幼兒園應根據孩子們的興趣愛好,積極增設英語、國學啟蒙、籃球訓練、創意美術等特色課程,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助力廣東學前教育發展的策略
(1)加強農村邊遠地區教育投入
考慮到廣東偏遠地區幼兒教育存在明顯的不足,和發達地區差距明顯。廣東學前教育發展策略應向偏遠落后地區傾斜。從財政支持和政策扶持二方面加強農村邊遠地區學前教育。財政支持方面,省財政和教育廳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和培養名額,鼓勵師范學校和偏遠農村基層政府和幼兒園合作培養幼兒教師。每年省財政對于偏遠農村地區的幼兒園經費投入保持一定的傾斜,逐步提高偏遠地區幼兒園的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鼓勵幼教專業畢業生到農村幼兒園進行支教,適當提高待遇津貼。政策方面,鼓勵農村地區調整學前教育思路,集中農村基層政府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重點建設一所規范化的公辦中心幼兒園,盡可能保證鄉鎮行政區域的適齡幼兒能夠接受規范的學前教育。對于交通不便、距離過遠的部分鄉村,可以采用開設分園、聯合辦園等形式。在中心幼兒園建設過程中,積極吸納或利用非公有資產與社會力量合作辦園,但要堅持政府主導,牢牢把握幼兒園的公益屬性原則。由于經濟條件和文化水平的限制,部分農村幼兒家長對學前教育不夠重視,或者對幼兒教育的理解不到位,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學前教育的效果以及幼兒學習積極性。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學前教育環境和氛圍,農村基層政府和教育主管機構應加強學前教育重要性宣傳,正確引導幼兒家長們重視學前教育。
(2)注重幼兒綜合素質培養
如今的學前教育不斷的深化改革,《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廣東作為我國發達省份,在學前教育方面更需要注重幼兒綜合素質培養。我們要充分挖掘教師自身特長和能力,為幼兒營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圍,在文化的熏陶下得到共同提升和發展。為了促進孩子們全面發展,全面培養幼兒綜合素質,廣東學前教育在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基礎上,在幼兒綜合教育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除了常規的文化教育課程之外,要開設音樂和美術方面的課程,積極組織幼兒開展戶外體育活動,全面培養幼兒綜合素質。在藝術教育和體育教育方面,始終做到調動幼兒積極性,采用圖譜教學和戶外游戲的教育方式。
(3)建設創素質教育品牌名園
在建設創素質教育品牌名園時,關鍵需要做到園區設施和教學智能化,為幼兒提供先進的學習環境,接受先進的教育理念。做好幼兒飲食管理,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實現教師信息化管理。
1.園區設施和教學智能化
園區設施包括教學和生活設施二部分,通過信息化管理手段實現園區設施的智能化,能夠減輕了幼兒園各崗位的勞動強度,也能夠給教師的“教”帶來新元素,給幼兒能力和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機會和可能。在幼兒園內建設全方位覆蓋的監控系統并開發智能安全管理系統,保證幼兒的健康和安全。在幼兒教學中,通過信息化手段使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規定的時間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2.飲食管理智能化
在目前幼兒園普遍缺乏幼兒保健師或營養師的情況下,幼兒園可以根據幼兒的身體特點以及心理特點,利用信息化手段制定符合幼兒成長發育的食譜。每隔一段時間,錄入幼兒體檢信息,對幼兒生長發育進行全方位分析評價,完善預防和監測功能。
3.教師管理信息化
幼兒教師作為幼兒園教育的主導者,他們的品德人格、專業技能、身體狀態等因素決定著幼兒園的教學和管理水平。為了創建素質教育品牌名園,廣東學前教育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的優勢,在幼兒教師應聘幼兒園工作時,詳細錄入他們的體檢信息,應用信息化手段對他們開展性格測試,判斷他們的體檢和性格測試結果是否適合從事幼教工作的應聘者。
(4)加大園本課程建設力度
雖然目前廣東省學前教育在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建設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全省幼兒園辦學特色不夠。大部分幼兒園的教學手段較為落后,所用教材和教輔材料千篇一律。為了體現學前教育特色,幼兒園應加大園本課程建設力度。園本課程是在落實國家學前教育目標中形成的帶有本園個性色彩的課程。
建設園本課程的過程中,幼兒園發揮主動性和專業性的同時,制定科學嚴謹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計劃,課程具有主題性、整合性和多元性的特點。為了避免幼兒園課程模式、內容較單一的情況,幼兒園應充分利用各自的社區物質資源、環境資源等。在學期初制訂教育教學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如何高效利用這些資源。根據培養目標和課程需要,幼兒園首先應確定自己的社會實踐基地,明確特定時間點的教育目標和主題。
(5)因材施教
嚴格遵循教育規律,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辦學原則。在幼兒園日常教學和管理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既要充分發揮幼兒們的學習特長和優勢,也不能讓一位幼兒掉隊。作為幼兒教師,要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區別對待,使每個孩子都能感覺到老師的關心,感覺到老師在注意自己,感覺到自己在集體中的重要性。還可以緩解幼兒在集體中的孤獨感,更好地融入集體,同時也能減少許多不良行為的發生。為了保證幼兒學前教育因材施教的效果,明確幼兒園業務園長為第一責任人,堅持做到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真正成為學前教育的主人。用足夠的愛心,耐心和恒心,千方百計地幫助學習和生活上存在困難的幼兒,讓他們跟上幼兒園教學和管理節奏。
五、總結
論文首先分析總結了廣東學前教育所取得的成績和不足,然后針對性地提出了發展策略。廣東學前教育的下一步發展目標重點在于扶持農村偏遠地區幼兒園建設,注意幼兒綜合素質培養,打造一批品牌幼兒園,加強園本課程建設和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 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M].2009.
[3] 片意欣.對于才能開發的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2,(10).
[4] 陳章順.兒童早期教育初探[J].郴州師專學報,1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