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華 蔡聯明 謝小財
摘要:目的 評價伊立替康肝動脈栓塞化療聯合全身化療治療胃癌異時性肝轉移的近期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隨機將42例胃癌異時性肝轉移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1例。觀察組給予伊立替康與5-Fu肝動脈栓塞灌注化療,1 w后再予以FOLFIRI方案全身化療,對照組予以FOLFIRI方案全身化療。每間隔4 w為一個周期,2~6個周期后評價兩組患者的療效及毒副反應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53.3%,卡氏評分提高率6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33.3%,卡氏評分提高率為39%,兩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小于0.05);觀察組中位生存時間為15個月,對照組為9個月,二者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毒副反應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 伊立替康TACE聯合全身化療治療胃癌異時性肝轉移較單純全身化療療效明顯增加,毒副反應無明顯增加。
關鍵詞:胃癌;肝轉移;TACE;伊立替康
胃癌是消化道腫瘤中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早期發現率偏低,手術切除后容易出現復發轉移,特別是肝轉移,包括同時性肝轉移和異時性肝轉移。異時性肝轉移作為影響胃癌根治術后患者生存時間及生命質量的重要因素而引起廣泛關注[1]。全身化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不可切除肝轉移癌的常規治療方案,但是全身化療對腫瘤局部藥物濃度低,達不到預期治療效果。隨著介入技術的發展,經導管動脈栓塞化療治療惡性腫瘤肝轉移,能提高局部用藥濃度,改善疾病預后[2]我科采用伊立替康TACE聯合全身化療治療胃癌異時性肝轉移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6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根治術后無法手術切除的肝轉移患者60例,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為32~78歲,平均年齡42歲。納入標準:①胃癌根治術后超過6個月發現的肝轉移;②術后病理為胃腺癌;③術前未發現遠處臟器轉移;④接受過全身化療:包括術前新輔助化療或(和)術后輔助化療;⑤有完整的臨床及隨訪相關資料。排除標準:KPS評分小于70分、預計生存時間低于3個月。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觀察組先給予伊立替康與5-Fu(伊立替康200mg+5-Fu 1000 mg)肝動脈栓塞灌注化療,1 w后再予以FOLFIRI方案(第1 d,伊立替康180 mg/m2靜脈滴注;第1、2d亞葉酸鈣200 mg/m2靜脈滴注,5-Fu 400 mg/m2靜脈滴注;5-Fu 2400 mg/m2持續泵入44~48 h)全身化療;對照組單純予以FOLFIRI方案全身化療。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常規予以止吐、制酸等對癥處理,若出現水樣腹瀉,則予以易蒙停對癥處理,如出現嚴重腹瀉,則下一周期予以伊立替康減量20%。每間隔4 w為一個周期,2-6個周期后評價兩組患者的療效及毒副反應發生率。
1.3判定標準 根據患者治療效果分為完全緩解(CR):患者所有的靶病灶消失,未出現新發病灶,復查患者腫瘤標記物正常,至少維持在4 w以上;部分緩解(PR):患者靶病灶的最大徑之和減小超過30%。至少維持在4 w;疾病穩定(SD):患者靶病灶的治療效果在部分緩解和疾病進展之間:疾病進展(PD):患者靶病灶的最大徑之和較原來增大,且增大幅度不低于20%,或者肝實質內發現新病灶。CR和PR均視為有效,兩者總和百分比為總有效率,毒副反應按照WHO化療藥物常見毒副反應分級標準進行分級。
1.4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l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采用不同治療方案的治療結果。
2.2兩組患者生存期比較 觀察組患者3個月、6個月、1年、18個月、24個月生存例數分別為100%(30/30)、80%(24/30)、50%(15/30)、20%(6/30)、3.3%(1/30);對照組患者3個月、6個月、1年、18個月、24個月生存例數分別為90%(27/30)、70%(21/30)、33.3%(10/30)、3.3%(1/30)、0%(0/30),兩組患者生存中位數經統計學分析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卡氏評分提高率68%,對照組卡氏評分提高率為39%,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毒副反應以惡心、嘔吐,骨髓抑制,靜脈炎,外周神經感覺異常為主,觀察組中不良反應為WHO3/4度者9例(30%),對照組為8例(26.7%),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P>0.05)。
3討論
由于肝臟由門靜脈及肝動脈雙重供血,血液供應非常豐富,胃癌肝轉移的發生率為6%~11%[3]。胃癌根治術后異時性肝轉移因其發生的滯后性直接影響已經接受根治性手術患者的生存預期,且具有化療反應低、局部進展快和預后差等特點,給臨床工作帶來巨大挑戰。因此,肝轉移是胃癌患者最常見的死亡原因[4-6]。對于肝轉移患者,有的學者提出了胃癌"治愈性"手術的新概念,即對于有適應癥的胃癌肝轉移患者進行聯合肝轉移切除或二次肝轉移癌根治手術,手術切除可使患者獲得顯著的生存優勢[7]。
但是大部分胃癌肝轉移患者無再次手術切除機會,而傳統的全身化療對腫瘤局部藥物濃度低,達不到預期治療效果,隨著介入技術的發展,介入治療越來越多應用于肝轉移瘤的治療。有研究表明:胃癌肝轉移介入治療組中位生存期為12.1個月,而未治療組中位生存期為3.9個月[8]。
伊立替康為半合成水溶性喜樹堿類衍生物,是特異性拓撲異構酶I抑制劑。其單藥或聯合其他藥物已廣泛應用在結直腸癌治療中,而在胃癌治療方面,目前NCCN指南推薦單藥伊立替康二線治療晚期胃癌,單藥有效率約為20%[9]。本研究對象為胃癌異時性肝轉移患者,已接受過一線化療方案,故伊立替康是一個很好的選擇。2011年德國AIO報道了一項Ⅲ期隨機對照臨床研究中顯示,伊立替康二線化療治療與最佳支持治療(BSC)治療晚期胃癌的隨機對照研究數據相比,伊立替康組的中位生存期從2.4個月延長至4.0個月,死亡風險降至0.48[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3個月、6個月、1年、18個月、24個月生存例數分別為100%(30/30)、80%(24/30)、50%(15/30)、20%(6/30)、3.3%(1/30);對照組患者3個月、6個月、1年、18個月、24個月生存例數分別為90%(27/30)、70%(21/30)、33.3%(10/30)、3.3%(1/30)、0%(0/30),兩組患者生存中位數經統計學分析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本研究表明肝TACE聯合全身化療對胃癌異時性肝轉移患者的生存期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伊立替康TACE聯合全身化療治療胃癌異時性肝轉移較單純全身化療療效明顯增加,毒副反應無明顯增加,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陳凜,盧燦榮.胃癌肝轉移多學科治療評價[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2,19(1):4-7.
[2]王韻,李宇紅.肝動脈灌注在結直腸癌肝轉移治療中的應用現狀及前景[J].中國腫瘤臨床,2015,9(20):997-1001.
[3]Marrelli D,Roviello F.De Stefano A.et a1.Risk factors for liver metastases after curative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gastric cancer:a prospective study of 208 patients treated with surgical resectionl J].J Am Coll Surg,2004,198(1):51-58.
[4]Marrelli D,Roviello F,De Stefano A,et a1.Risk factors for liver metastases after curative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gastric cancer:a prospective study of 208 patients treated with surgical resection[J].J Am Coil Surg,2004,198(1):51-58.
[5]Ueda K,1wahashi M,Nakamori M,et a1.Analysis of the prognos-tic factors and evaluation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synchronous liver metastases from gastric cancer[J].Langenbecks Arch Surg,2009,394(4):647-653.
[6]Tiberio GA,Coniglio A,Marchet A,et a1.Metaehronous hepatic metastases from gastric carcinoma:a multicentric survey[J].Eur J Surg Oncol,2009,35(5):486-491.
[7]Chen L,Song MQ,Lin HZ,et al.Chemotherapy and resection for gastric cancer with synchronous liver metastases [J].World Gastroenterol,2013,19(13):2097-2103.
[8]孫衛東,任普海,馮曉峰,等.介入治療在胃癌以及胃癌肝轉移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交通醫學,2012,2:217-220.
[9]Bleiberg H.CPT-11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J].Eur J Cancer,1999,35(3):371-379.
[10]Thuss-Patience PC,Kretzschmar A,Bichev D,et a1.Survival advantage for ifinotecanversus best supportiveeareas second-line chemotherapy in gastric cancer a randomized phase III study of the Arbeits-gemeinschaft Internistische Onkologie(AIO)[J].Eur J Cancer,2011,47(15):2306-2314.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