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卓琦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吸引更多非網絡大電影受眾關注網絡大電影,使之成為固定受眾
2017年1月中旬,愛奇藝首次正式公布了近三年網絡大電影的票房分賬賬單。
2016年11月,愛奇藝開放了網絡大電影分賬系統,使片方能夠實時觀察到數據情況。大約同時段,搜狐視頻和樂視網也上線了網絡大電影分賬結算系統,片方可以利用系統查看點擊量和票房等數據。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規則的明晰、制作的提升和盈利渠道的拓寬,2017年,網絡大電影將迎來更好的發展空間。
突破平臺之困
自誕生起,網絡大電影就與視頻平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視頻平臺不僅扮演著渠道方的角色,更不斷利用平臺自身的大數據,反向推動內容創作,為網絡大電影題材和類型的選擇提供方向。
但是,網絡大電影出口較狹窄,仍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網絡大電影導演陳宇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目前幾大視頻網站,能夠收片子、給片方相應的資金分成,有實力完成整個商業鏈條運作的就只有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土豆和樂視網這有限的幾家。”
網絡大電影平臺只有視頻網站這一種,而電影的播放窗口卻更豐富,包括院線、網絡、電視臺、飛機輪船等,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收入渠道。
陳宇認為,平臺種類少、數量少這一現象很危險,它直接導致網絡大電影市場規模不夠大,從而阻礙了產業的良性發展。
然而,互聯網經濟中贏家通吃的規律,決定了這一現狀在短時間內難以改變。因此,如何快速擴大市場,對網絡大電影行業來說是一個比較急迫的問題。
理論上,一個視頻平臺能播無數的作品,但實際上觀眾一般只會關注到平臺首頁或者次首頁推介的片子,“這就導致片庫的大量片子沒有出口。”陳宇說。
在易觀智庫分析師黃國鋒看來,在內容多元化的背景下,視頻平臺可以提供給每種內容的推薦資源是有限的。在這種情況下,制作方如何獲得平臺方更多資源很關鍵。
一個突破平臺瓶頸的例子是,網絡大電影《功夫機器俠》由愛奇藝與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合作出品,這也是雙方首次深度合作開發電影新項目,影片采用“網臺同步”的方式,將在愛奇藝與CCTV-6同時上映,開創了網絡大電影行業先例。
陳宇認為,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吸引更多非網絡大電影受眾關注網絡大電影,使之成為固定受眾,“目前網絡大電影只有差不多2000萬固定受眾,遠遠不夠。”
拓寬盈利渠道
根據愛奇藝2017年1月公布的近三年票房分賬榜單的數據,網絡大電影越來越成為“頭部內容”的天下,“頭部內容”收割了大部分票房,80%甚至更多的票房分賬被20%的優質影片占據,“二八法則”效應日漸明顯。
從Top20榜單來看,2014年,分賬榜前三名差距不大,榜首《成人記2》與第20名的《聶小倩之塵緣未了》票房差僅為47.6萬元;到了2015年,這個數字變成了849萬元;再到2016年,分賬榜首的《山炮進城2》與第20名的《鬼拳》票房差已經達到1182萬元。
陳宇認為,少數人賺錢、大多數人沒錢賺是常見的經濟規律。
慈文傳媒董事長馬中駿也認為,內容行業的規律,決定了網絡大電影只有一成是賺錢的,九成虧損。
但實際上,網絡大電影的盈利方式除了網絡點擊量,還有其他方式。
陳宇認為,拓寬盈利渠道的最好方式是內容開發與其他板塊打通,“如果作品試水效果較好,可以繼續做內容的開發,比如做網劇或出書,網絡大電影只是內容開發的起點或一環。”
目前,隨著投資額的增加、制作標準的提升、品質和內涵的升級以及營銷發行的標準化,網絡大電影已開始和院線電影、游戲、網劇、文學等打通、融合。《山炮進城》已開始打造院線電影項目;《異類》《老九門》《余罪》等一系列項目嘗試網絡大電影與網劇聯動,且成效不錯。
制定明確的規則
2016年11月初,超過60部網絡大電影遭遇平臺下架,涉及愛奇藝、樂視、騰訊、優酷、搜狐等幾乎所有視頻平臺。
據了解,2016年12月,愛奇藝和搜狐視頻相繼發布網絡大電影“九條底線”和“七條禁令”,徹底屏蔽蹭IP、軟色情等三俗內容,提倡內容健康、價值觀積極向上的優質作品。
接受本刊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均認為,制定明確的規則對致力于深耕網絡大電影的公司來說是一件好事,有利于網絡大電影的良性發展。
在陳宇看來,幾年內網絡大電影也許會成為主流的電影傳播方式。
2016年12月,電影《賺夠一千萬》原定在院線播出,最后卻放棄傳統院線,直接瞄準線上渠道。這在網絡大電影行業還是首例。
愛奇藝CEO龔宇認為,雖然現在來看電視、電影和網絡電影三種形態還有些區隔,但隨著技術的發展,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