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農村金融資源配置

2017-02-23 20:28:25宋凌峰牛紅燕
江漢論壇 2016年11期
關鍵詞:風險管理

宋凌峰 牛紅燕

摘要:我國農村金融體系在規模上已經取得突破,但面臨金融資源分散、就地轉化和使用效率不高、供求渠道不暢和農業金融風險較大的問題,這些問題反映出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機制不健全,資源配置功能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因此,要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應該著力建設和健全金融資源配置機制,提高農村金融資源在當地的使用效率。一方面,要對政府、金融部門、企業和家戶的金融資源進行統籌使用,建設以價格為中心的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機制,構造包括農業產業生產、技術、交易、金融四個層面相互配合的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模式,以金融資源為先導和紐帶,帶動技術、土地、人才等生產要素向農業產業的集中和積聚,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金融體系的價格發現機制、資金供給機制和風險管理機制,建設相應的資源整合和配置平臺。在農村建立金融市場和商品要素市場,形成資金和商品要素價格,對農業金融風險進行分散和轉移,實現農村金融資源在本地資本化。

關鍵詞:農村金融;縣域金融工程;金融資源配置: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54X(2016)11-0011-06

我國農村金融體系在規模上已實現跨越式發展,但面臨金融資源分散、利用效率不高、供求渠道不暢、資金供求失衡和風險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反映出農村金融體系基礎功能的不健全。因此,充分發揮金融對農村經濟的推動作用,實現農村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成為當前農村金融體系建設和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農村金融資源使用的績效評價

1.農村金融資源總量較大,但缺乏統籌

農村金融資源從持有主體來看包括政府部門、金融部門、企業部門和家戶部門。政府部門對“三農”的財政投入、金融部門的農業貸款、企業部門的固定資產投資和家戶部門的儲蓄存款都是農村地區的金融資源。從金融資產的規模和增長速度來看,自2010年以來,農村貸款、政府“三農”支出、農戶儲蓄以及農村企業部門產值均保持穩步增長,已經形成了龐大的農村金融資源積累(如下表1所示)。

目前,農村金融資源分散于政府、銀行、企業和家戶等經濟部門,未被統籌使用。以湖北省為例,2014年政府在農業、林業、水利等方面的財政支出為483.8億元,同時農村居民儲蓄為3217.62億元,占全部儲蓄的18.66%,但是農村固定資產投資額為566.5億元,僅占該年度固定資產投資的2.5%。盡管政府對于涉農的財政補貼以及農村社會儲蓄不斷增大,但投向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資源較為有限。

2.農村金融資金供求脫節,配置效率低

農村金融體系的資金供求脫節主要表現在農村金融資源外流和涉農貸款與農戶資金需求的不匹配。從資金需求來看,數量眾多的中小微型企業和農戶均有著大量的生產性資金需求。以中部六省為例。如表2所示,除山西省以外,中部其余五省農村投資所帶來的杠桿效應顯著高于城鎮地區,其中湖北省農村投資的乘數效應最高,為5.61,表明農村地區的投資潛力較大、資本需求高。但從2014年中部六省的存貸比數據來看,非農存貸比遠高于涉農存貸比,而且涉農存貸比均小于1,說明農業項目相對于城鎮投資項目缺少吸引力,金融資本外流嚴重。

在微觀層面上,一方面,由于政府涉農財政支出主要通過行政劃撥的方式進行,無法精準匹配涉農企業和農戶的資金需求,導致政府財政資金的扶持效果并不顯著;另一方面,銀行的商業貸款門檻較高,而且缺少面對涉農企業的金融產品創新,這也造成了涉農企業與農戶的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目前政府和銀行合作的效果并不理想,政銀聯動的金融產品匱乏,部分金融機構雖有涉足但規模不大,比如中國建設銀行開發的“助保貸”產品,該產品雖然有效地發揮了政府資金的杠桿作用,降低了農村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但目前其推行覆蓋面較窄,僅在山東、廣西、湖北、重慶等省區市得到較好的推廣。農村金融機構與政府聯動機制不足,使得財政資金難以撬動農村金融資源。

3.農村金融風險管理機制和產品缺乏

農業風險主要有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等,農業的高風險決定了農村金融的發展要以風險管理機制的建設為前提,而這正是目前農村金融體系所缺乏的。首先,從現有的自然風險管理工具來看,農業商業保險幾乎處于停滯狀態,政府主導的政策性保險雖有涉及,但覆蓋面不廣。截至2015年底,由中央財政支持和補貼保險費的農牧業產品生產保險的種類僅為16類,未涵蓋諸如雞鴨牛羊、蔬菜、水果等重點農、牧、漁產品。2012-2014年間,全國農作物災害損失約5997.8億元,其中農業保險補償金額僅為565.4億元,只覆蓋全部損失的9.4%。其次,從農村信用風險管理機制來看,政府擔保基金和金融保險發展緩慢,使得信用風險在農業產業鏈中積聚。最后,從農產品的市場風險來看,主要有農產品遠期、期貨等工具,雖然目前可交易的農產品期貨多達20種,基本覆蓋了糧、棉、油、糖等主要農產品,占到已上市商品期貨品種總數近一半,但僅有少數品種交易活躍,涉農企業和農戶的參與程度不高,導致期貨市場未能充分發揮商品期貨套期保值和規避風險的作用。

總體而言,我國農村地區雖然生產要素資源和金融資源豐富。但面臨著金融資源分散、定價效率不高、資金供求不暢和風險管理缺乏等問題,因此要對農村金融體系進行頂層設計,構造農村金融體系的資產定價機制、資金對接機制和全面風險管理機制,整合農村金融資源和其他生產性資源,完善其作為自主金融體系的機制和功能。

二、縣域金融工程理論與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模式

1.縣域金融工程的基本思想

宏觀金融工程把整個經濟體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國家整體和主要經濟部門的金融資源使用和金融風險狀況,通過金融工具的創新設計與重新組合,推進金融結構的調整和金融制度的變革,實現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解決宏觀金融風險和經濟發展的問題。宏觀金融工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宏觀金融資產負債表、宏觀金融風險管理和宏觀經濟資本管理等。縣域金融工程是宏觀金融工程理論在縣域層面的實踐,以金融資源為支撐,通過整合和配置金融資源和各類生產要素,對縣域金融體系進行結構化和工程化的設計,形成以金融資源為主導、各類生產要素充分發揮作用的農村金融支持體系。從而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和核心企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縣域金融工程具有價格發現、資源配置和風險管理三個基本功能,即在控制縣域金融風險的條件下,挖掘各經濟主體的要素稟賦,建立有效的金融要素市場,發揮金融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實現生產要素的金融化和資本化,促進生產要素的流轉,使農村地區各類資源得到有效配置。就具體內容而言,在發揮金融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方面,通過搭建金融要素市場平臺,為縣域內生產要素和產品提供價格發現機制;在優化配置金融資源方面,通過有效整合農業金融資源和其他生產性資源,促進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和家戶的聯動,進行金融產品和工具創新,實現對農業產業和核心企業的有效資金供給;在對農業金融風險的管理和控制方面,由于縣域經濟以中小企業和農戶為主,資本回報率低、投資風險高、金融內在脆弱性大,地方性金融機構的倒閉也會給縣域經濟帶來沖擊,因此需要對縣域金融風險在微觀層面和宏觀層面進行全面風險管理。

2.縣域金融工程的主要分析方法

縣域金融工程主要有產業價值鏈分析、部門分析法、資產負債表方法和積木分析法等四種分析方法。一是產業價值鏈分析法,是指通過分析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明晰與產業鏈條相應的價值鏈、資金鏈。從價值鏈的角度,研究產業鏈價值在縱向的延伸和橫向的拓寬;從金融鏈的角度,以金融資源為核心,引導其他資源服務于產業鏈,實現產業升級、外部經濟和價值增值等主要目標。二是部門分析法,是指將縣域經濟金融體系按照參與主體劃分為政府部門、金融部門、企業部門和家戶部門,分析不同部門在縣域金融體系中的角色和功能。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制定政策、財政投入和窗口指導等方式支持企業主體成長,設立縣域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引導家戶部門的存款就地轉化和利用。從而實現四個部門金融資源的良性互動。三是資產負債表方法,包括微觀層面單個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分析和宏觀層面部門的資產負債表分析。單個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可以分析企業和金融機構所持有的資源和承擔的風險,對于宏觀層面的部門資產負債表分析,縣域金融資源都會反映在政府部門、金融部門、企業部門和家戶部門資產負債表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項目中。部門資產負債表規模反映出部門擁有的金融資源存量,不同時點資產負債表之間的差額反映出金融資源的流轉情況。同時,部門資產負債表可以用來識別和度量四部門的期限錯配、貨幣錯配、資本結構錯配和清償力風險,從而可以研究信用風險在部門間的傳導和反饋。四是積木分析法,即模塊化分析方法。該方法是指將四個部門所擁有的金融資源視為模塊,通過對這些資源進行分解和組合來解決資金供給和風險管理問題,如將政府財政資金、銀行信貸和保險等進行結合,開發“助保貸”和“農業貸款保證保險”等產品,實現信用風險的分散和轉移,增加對農業企業的資金供給。

3.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模式

基于縣域金融工程的農村金融資源的配置模式是以縣域金融工程理論為指導,以支持農業產業轉型和升級為目標。將分散于政府部門、企業部門、金融部門和家戶部門的金融資源進行梳理,以金融資源為核心并以其帶動農業領域的其他生產性資源,通過金融的價格發現機制、資金供給機制以及風險管理機制,將金融資源和其他生產性資源配置到農業產業鏈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環節,構造與農業產業鏈融合的農業金融支持體系。

農村金融資源包括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部門的金融資產,包括政府部門的財政資金、金融部門的貸款、企業部門的商業票據和應收賬款、家戶部門的儲蓄等;另一個層面是實物資產,包括政府部門的固定資產、企業部門的存貨和家戶部門的土地經營權等。實物資產是農村地區重要的生產性資源,但目前金融化和資本化程度較低,流動性較差,資源使用效率不高。對公共部門、金融部門、企業部門和家戶部門持有的金融資產和實物資產進行摸底和整理,編制部門資產負債表,同時推動實物資產金融化、金融資源的資產化和金融資產的資本化,有利于推動各類資源逐步實現流轉和市場化配置。充分發揮金融資源的潛力。

農村金融資源的市場化配置主要通過價格發現機制、資金供給機制和風險管理機制來實現。建立各類金融市場,推動部門票據、債權、股權等金融資產和固定資產、農產品、農業產權等實物資產的掛牌交易,實現農業生產性資源的金融化和資本化,推動農業企業在區域性資本市場掛牌上市,建立縣域債券市場和股權市場,實現本地資金供給和需求的對接,促進金融資源的轉化和利用⑧。風險管理機制要求對農村金融風險進行全面風險控制,保障金融的價格發現和資金供給機制的正常運行。

農業轉型和升級從價值鏈來看包括產業鏈延伸和拓寬兩個維度。在農產品種植環節,需要進行生產技術革新,提高種植效率;在加工環節,要增加產成品的多樣性,進行精細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在銷售環節,要建立開放性的農產品交易平臺和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統。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寬都需要金融支撐,需要針對不同環節特殊風險和收益的特征設計金融產品和服務。在種植環節,資金供給主要通過農戶的自有資金和政府財政投入來實現,同時引入農業保險;在加工環節,可以引入銀行信貸、信托、租賃、產業投資基金來實現;在銷售環節,可以推動農產品市場建設,開發票據融資、倉單融資等金融產品。

三、農村金融資源配置的機制設計

1.大力建設以金融要素市場為平臺的價值發現機制

農業產業價值鏈提升和延伸是農村金融資源有效配置的目標。對農業產業價值鏈進行提升是指產業鏈的內部高級化,具體而言,就是通過合理的制度設計和組織模式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通過農民土地經營權入股和其他社會資本合資搭建平臺,統一向上游采購生產要素。降低成本,在生產環節通過技術化、專業化的改進,提高生產效率;在下游階段通過市場化的銷售平臺和風險管理工具進行保值增值。對農業產業價值鏈進行延伸是指對產業鏈進行結構化整合,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整合上、中、下游的資源,上游通過為農民提供服務,引進農業科技和信息資源,下游與當地農業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實現收購、加工、銷售一體化。

目前,我國農業經濟面臨從勞動密集型向專業化、資本化、市場化轉型的挑戰,農村金融資源配置的低效制約了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從農業價值鏈來看,產業鏈上游是農業生產要素的供應企業,中游是以農民為主體的農業生產,下游是農產品需求方和加工方的企業,相應的價值鏈條為供給要素收益—農業生產增值、銷售一加工增值。農業的價值增值的實現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研究農業產業鏈,從提升農業資源的配置效率、投入成本、生產效率等角度設計和構建產業價值鏈;二是建立金融要素市場。完善農產品的定價機制。

在農業產業價值鏈升級過程中,需要利用金融資源引導其他生產性資源如技術、人力、信息等在產業鏈各個環節發揮作用。在產業鏈升級的前期,主要面臨資金和風險問題,需要建立本地區的生產要素市場,包括農村土地使用權、承包經營權等產權交易市場、農產品現貨交易市場以及農產品期貨交易市場。對農產品、土地使用權等生產要素進行定價,一方面可以增加生產環節中的附加價值,另一方面可以解決農戶借貸面臨抵押物不足的問題。在產業鏈升級的中期,政府引導涉農企業、農村合作社和銀行合作,打造綜合性的農業電子商務平臺,提供網絡營銷、電子支付、物流管理和銷售一體化的服務平臺,實現個體農戶、農村合作社和生產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的對接,降低信息成本和供需不對稱的風險。在產業鏈升級的后期,著力于建立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引人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保險、證券和基金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

2.建設政策性資金和商業性資金銜接的資金供給機制

農村資金籌集體系從融資性質上可以劃分為政策性融資,如政府的財政資金、政策性銀行貸款:債權融資,如商業銀行信貸、信用擔保融資、債券融資;股權融資,包括在全國性、區域性資本市場掛牌上市,通過股權出讓、增資擴股、杠桿收購、風險投資等方式進行融資。從農業產業鏈的資金需求來看,涉農企業在種子期和初創期由于風險高、收益低,需要政府財政資金、農業產業開發基金、各類專項支持基金等;當涉農企業處于成長期時,可以引入風險投資和債權融資;當涉農企業處于成熟期時,可以在區域性資本市場掛牌上市。通過股權融資降低融資成本。

目前我國農村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商業性和合作性銀行以及民間金融機構,存在資源分散的問題。就銀行信貸而言,一是政策性金融機構主要服務于政府限定的農業項目,不能根據農村實際調整,非市場化的資金定價機制導致投資回報率較低,缺乏可持續性;二是由于農產品價格缺乏市場化定價機制和風險控制工具,商業性銀行對農業項目的投資意愿不高;三是農村合作性金融機構以吸收存款為主,向農民提供的信用貸款嚴重不足。資金外流嚴重。

農業產業鏈中的涉農企業多為中小微企業,需要政府以政策引導而非資金支持為主,對投資農業項目的股權流轉給予稅收優惠或實行資本所得稅減免政策,同時對社會資本進入農業產業投資給予政策支持。由政策性資金和商業性資金共同組建農業產業投資基金,可以對具有成長性和潛在收益的農業產業鏈提供資金支持,實現對資金投向、風險和收益的專業化管理,從而促進農業的產業化、集群化發展。推動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公司、評級公司、征信平臺在農村地區集中和積聚,為涉農企業提供政策交流平臺、信息交互平臺和金融產品發布平臺。

3.建立農村金融體系的全面風險管理機制

全面風險管理包括宏觀、微觀兩個層面的風險管理,微觀層面是指不同類型農業風險的管理,宏觀層面是指農村金融系統性風險管理。微觀層面的風險管理重點在于對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的管理,因為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貫穿農業產業鏈,而自然風險影響產業鏈中間環節價值的實現,進而影響與上下游企業關聯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在宏觀系統性風險管理層面,要對農村地區政府部門、金融部門、企業部門和家戶部門的資產負債表和部門間的風險關聯進行定量分析,建立系統性風險的評價和準備金體系。

目前,我國農業金融風險管理包括農業保險、農產品期貨和政策性保障資金等,但風險管理機制并不完善。第一,農業保險存在規模小、品種單一和賠償能力不足的問題,一方面農戶不愿意參與農業保險,另一方面農業保險風險過于集中。缺少再保險機制來降低農業系統性風險。第二,國內商品期貨交易所僅有少數農產品期貨品種交易活躍,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脫節,套期保值功能受限。第三,政府風險兜底資金效率較低,對遭受自然災害的農戶或企業往往采取直接和無償救濟的方式,而且由于資金量有限且不追求收益性,化解風險的效果較差。因此,在自然風險方面,可以從完善農業保險體系和創新農業自然風險管理工具兩方面著手,組織農民參與農村合作社,以合作社為保險對象,建立合作社共同資金、政府補貼和農戶出資的多元保費投入機制,降低農戶投保成本,提高農業保險的規模。同時,建立多層次的再保險機制,成立農業巨災保險基金和發行農業巨災保險證券化工具。對于市場風險管理,要發展訂單農業,建立農產品現貨——訂單——期貨的聯系機制,構造農產品的套期保值體系,發展期貨套保基金。涉農企業和農戶可以采取購買基金份額的方法進行風險管理。對于信用風險的管理可以設立貸款保險制度。

對于宏觀層面的系統性風險管理,可以成立農村金融監管部門如縣級金融辦,負責管理縣域系統性風險,從政府、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企業和農戶四部門的資產負債表和部門間的信貸關系出發,構造度量整個農村金融體系的風險指標體系,包括系統性風險損失,即緩沖農業非預期損失的風險資本金、部門的資本結構錯配風險、期限錯配風險、違約距離和信用溢價等風險指標;在系統性風險度量的基礎之上,設立根據系統性風險損失調整的農業風險準備金。鼓勵涉農企業和農村合作社按照投資規模繳納一定比例的風險準備金,與政府、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政策性資金共同成立農業風險基金。

四、簡要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以縣域金融工程理論為指導,以農業產業價值鏈為依托,構造農村金融體系的資產定價機制、資金對接機制和全面風險管理機制,整合農村金融資源和其他生產性資源,從而實現農村金融資源的集聚和就地轉化,推動農業產業鏈價值增值。我們的研究結論表明,我國農村金融體系在規模上已經取得突破,但面臨金融資源分散、就地轉化和使用效率不高、供求渠道不暢和農業金融風險較大的問題。這些問題反映出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機制不健全,資源配置功能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因此,要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應該著力建設和健全金融資源配置機制,提高農村金融資源在當地的使用效率。一方面,要對政府、金融部門、企業和家戶的金融資源進行統籌使用,建設以價格為中心的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機制,構造包括農業產業生產、技術、交易、金融四個層面相互配合的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模式,以金融資源為先導和紐帶,帶動技術、土地、人才等生產要素向農業產業的集中和積聚,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金融體系的價格發現機制、資金供給機制和風險管理機制,建設相應的資源整合和配置平臺。在農村建立金融市場和商品要素市場,形成資金和商品要素價格,對農業金融風險進行分散和轉移,實現農村金融資源在本地資本化。

為了充分發揮農村金融資源的集聚和統籌使用的機制功能,真正建立包括政府財政部門、正規金融機構、民間金融機構、農業企業和農戶的區域內全方位的農業金融合作機制,我們建議:第一,設計農村金融資源的集聚和統籌使用的機制和制度,為資金、土地使用權、商品交易和自由流動提供便利,發揮金融市場在調劑當地金融資源中的主導作用,從而為整合農業的各項生產要素創造條件。第二,建設農村金融資源整合和配置的平臺,建立多層次的農村金融市場體系。農村金融資源配置平臺根據目的和功能不同可以分為服務于價格發現的平臺、服務于資金供給的平臺和服務于風險管理的平臺,這些平臺可以定位為政策性服務機構,吸納政府和市場投資主體,采取市場化方式來建設和運行。多層次的農村金融市場體系包括核心金融市場和商品要素市場,發展核心金融市場為農業企業提供債務資金和股權資金,實現本地金融資源在本地的消化和使用。發展商品要素市場為農村土地使用權、農產品等農業生產要素進行定價。第三,金融機構應根據農業產業鏈的需要設計和開發金融工具和產品。農業生產中的種植、加工和銷售環節的金融需求可以分解為資金需求、定價需求和風險管理需求,每個環節的側重點不同,并且資金、定價和風險管理需要也是動態變化的,要推動保險、信托、租賃、產業發展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和銀行的合作,根據產業鏈不同環節的需要開發資金供給和風險管理功能相結合的金融產品,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

(責任編輯 陳孝兵)

猜你喜歡
風險管理
探討風險管理在呼吸機維護與維修中的應用
對企業合規風險管理的思考
房地產合作開發項目的風險管理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8
財務會計風險管理研究
消費導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7:02
護理風險管理在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
當代經濟(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2
發達國家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經驗借鑒
現代企業(2015年6期)2015-02-28 18:52:13
本地化科技翻譯的風險管理
審判風險管理初探
風險管理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线观看| 免费看a毛片|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97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九九热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激情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欧美午夜久久| 国产91高跟丝袜| 欧美色99|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综合久久五月天|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无码国产伊人|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 成人一区在线|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国产v欧美v日韩v综合精品|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国产成人综合网|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伊人中文网|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国产91丝袜| 亚洲欧美极品|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成人亚洲视频|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97久久精品人人|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最新| 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