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丹 朱久霞
中圖分類號:F8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812(2016)22-0099-02
摘要:隨著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深入,會計信息披露成為改革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政府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全面性要求越來越高。文章簡單闡述了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并從采用權責發生制、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擴充信息內容、加強內控和法律建設等方面提出應對的措施。
關鍵詞:政府會計 信息披露 真實性
一、政府會計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一)提高透明度
信息公開至關重要,對信息使用者開拓新的信息渠道有重要幫助。政府及時地披露政府財務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好地對財務狀況、受托責任履行情況、風險控制等方面進行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斷。政府公開的信息必須清晰明了、簡單易懂,增加信息的可理解性,一方面可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使財務狀況、受托責任履行情況、風險管理狀況等更為透明;另一方面也起到監督的作用,使信息更真實。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財政的透明度愈來愈受到重視。很多西方國家出臺了政府會計法律文件,以此來保障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實施。
(二)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公開透明的時代,要想建立一個富強的國家,就必須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在法制社會里,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權,政府信息披露就要充分地滿足公民的知情權。我國人民當家作主,每一個公民都有權利了解政府管理的狀況,而政府會計信息披露能讓公民更好地了解政府財務信息,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只有完善了政府會計信息披露,才能更好地實現民主化和現代化。
二、政府會計信息披露面臨的挑戰
(一)會計核算基礎的缺陷
我國預算會計制度以收付實現制為核算基礎,收付實現制主要是研究收入與支出和現金的收支行為,不用現金交易的業務不計入收入和支出。但許多事項不能用收付實現制表現出來,比如隱性債務:政府為企業擔保產生的或有債務或者政府拖欠的工資等,從而造成政府披露的信息不完全。財務信息不完全就會導致政府對負債狀況保持樂觀,不了解真實情況就會影響政府在預算和決策方面的判斷,缺乏對政府財務運行情況的正確判斷,不利于正確決策。
我國政府目前的會計核算基礎是收付實現制,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有諸多弊端。一是收付實現制提供的信息具有局限性,不能更好地反映政府財政信息的全面性。要對我國的公共財政制度進行深層次的改革,就必須將權責發生制作為會計核算的基礎。二是收付實現制沒有將財政的風險暴露出來,不利于風險控制。在此制度下,政府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各部門及組織的資產及負債,使其財政風險加大。三是影響政府會計信息披露,在預算環節就會出現一系列的造假,虛增年末余額。對因購入大量的資產產生的資金流出,有時是分期付款,但是在預算會計里沒有反映出來。對于跨年度的項目也會出現原本今年支付的改為下一年支付,從而出現虛假的預算結余。
(二)會計信息披露缺乏全面性、真實性
1.會計信息披露缺乏全面性。目前的預算會計比較注重收入、支出和結余的核算,不能為信息使用者提供一個完整的資產和負債狀況分析。財政的預算決算報告也僅僅反映政府日常收支情況,并沒有對使用政府資金購買的固定資產、政府使用的原有資產、政府的借債及還本付息以及政府預算資金的使用狀況等方面進行詳細記錄與說明。
政府會計信息披露的主要方式是公布政府預算報告,是政府對下一年度的資金規劃;決算報告是檢驗政府制定的預算報告的執行情況。現行預算會計包括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和事業單位會計三個主要方面,每一個環節都是根據各自的情況編制報表,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格式。信息使用者通過政府公開的預算和決算報告并不能全面了解會計信息,只是對政府會計的預算和決算有一個膚淺的認識,對政府會計的凈資產、負債等相關信息了解并不全面。
2.會計信息缺乏真實性。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指會計信息所披露的經濟業務應該符合客觀情況,它是對會計信息最基本的要求。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對信息使用者至關重要,如果政府會計信息不真實,不但不能幫助信息使用者,反而還會影響信息使用者的正確判斷。我國政府會計信息的不真實主要是由于在預算報告中的資產負債表、收入表和支出表所列示的科目不一致,致使不同報表對同一經濟內容反映不一致,從而影響了報表中數據的真實性。
(三)內控制度與相關法律的缺失
政府會計信息來自于政府日常的經濟活動和行為,如果政府實施完善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就可以避免操控會計信息等不良現象。正是因為內部控制制度的松懈和相關法律條文的缺失才會影響政府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政府沒有嚴格執行內部控制,沒有做到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內部控制制度貫徹實施不徹底,形同擺設;沒有進行各部門的相互監督,部門行為隨意性較大,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內部控制。政府內部控制法律的不完善和政府對會計信息質量把關不嚴,致使會計質量大大下滑,缺乏可信度。
政府的監督機制也不完善,沒有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審計監督方面做得不到位,我國的審計報告不對外公布,僅僅是政府內部文件,這樣一來就會失去公眾的有效監督。《會計法》《事業單位會計法》等法律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并不詳細,就會讓一些會計人員懈怠,沒有及時進行信息披露。
三、應對措施
(一)采用權責發生制,計提折舊
1.采用權責發生制的優勢。首先,能準確反映政府資產、負債情況。政府采用權責發生制會計核算基礎,要使用收入費用配比原則,重新對政府的財務經營狀況進行反映,可以得出更完整、真實的會計報表。在權責發生制下,才能更真實地反映資產和負債以及其他交易情況。其次,是公共財政改革的必然要求,它能幫助政府更好地進行改革。
2.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目前我國政府會計制度規定,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但是現實中很多單位還沒有計提折舊,在政府報表中固定資產是按照原值進行記賬的,而企業是按折舊后的凈值記賬,由于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一定會磨損,這樣一來實際價值與賬面價值就會存在差異。在政府資產方面,固定資產磨損比值占一大部分,這樣就會虛增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從而影響凈資產的真實性,對信息披露也造成了麻煩。計提折舊就會避免虛增資產的情況,有利于信息披露的真實性。
(二)擴充政府會計信息披露內容,建立網絡共享平臺等
1.擴充財務報表的內容。目前我國政府部門公開的報表比較有限,除了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收支情況說明書等報表外,還應該公布現金流量表等其他報表,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汲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2.建立網絡共享平臺。由于信息使用者的層次、地區不同,在網上進行信息共享,可以滿足更多人的使用,而且用起來也很方便快捷,無論想知道哪方面、哪個時間段、相關聯的信息都會在平臺中找到,節省了查閱的時間,也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
3.相關信息的補充。人們不僅僅想要得到報表的相關信息,還關心與此相關的信息,就高校來說,不僅僅只是分析其報表,還會關注其師生人數情況、科研經費情況、考研率、就業率等,在這方面都會做出相關信息的補充。
另外,提高管理層的素質很重要。管理層是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信息披露往往就是為管理者提供建議的。但是由于管理者的素質不同,對披露的信息理解也會不同,為了更好地幫助這些管理者,對他們進行定期培訓、提前做好報表的分析供他們參考都是合理利用信息的有限途徑。
(三)加強內控建設并制定法律法規
1.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規定會計信息披露的各個環節享受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保障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并要求法律之間相互配合,不能出現沖突;進行輪崗制度,內部進行嚴格監督等。
2.加強信息披露的監管強度。對公布的政府會計信息進行外部審計,聘請會計師事務所或專業的審計人員對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預算決算表等進行分析、評價并給出公正的審計報告。
3.建立健全信息披露評價制度。政府主管部門要將各部門會計信息披露與審計的結果做比較,評比哪個部門做的比較好。這樣既保證了會計信息披露數據的可靠性,也調動了各部門做好信息披露工作的積極性。
4.建立嚴格的會計信息披露獎懲制度。對待認真披露會計信息并能保證信息真實、有效、公正的,進行相應的獎勵措施,比如晉升,發放獎金等;對待信息披露不完整、不真實的虛假信息進行一系列的懲罰,嚴重的要追究法律責任。Z
[1]王文靜.關于政府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研究分析[J].商業經濟,2014,(16).
[2]初春虹.基于財政透明度的政府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商,2013,(12).
[3]張月玲,洪慧林.我國政府會計信息披露理論體系構建——由“三公經費”引發的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012,(09)
[4]劉佳.政府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4,(09).
[5]趙璐,朱久霞.新政府會計基本準則對政府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及實施[J].商業會計,2016,(3).
[6]張琦,方恬.政府部門財務信息披露質量及影響因素研究[J].會計研究,2014,(12).
劉曉丹,女,沈陽大學,會計碩士;研究方向:政府會計信息披露問題。
朱久霞,女,沈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學,教授;研究方向:政府會計改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