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芳轉 (渭南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改進高校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路與實現路徑*
■朱芳轉 (渭南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高校學生黨員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既是當代大學生中的骨干分子,也是中國共產黨未來發展的重要后備力量。新形勢下做好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促使大學生黨員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培養和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實現中國夢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機制構建
理想信念對于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內涵和要求,對于黨員來說,理想信念具有特定的含義,特指共產黨員的社會理想,即共產主義理想和馬克思主義信仰。在當代中國具體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信念。[1]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廣大人民團結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2]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上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也明確指出:“堅定理想信念,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鞏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也明確指出:高校學生要樹立理想信念,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而學生中的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則要在更高的層次上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5]
高校學生黨員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既是當代大學生中的骨干分子,也是中國共產黨未來發展的重要后備力量。當前隨著國際政治形勢的變化和全球意識形態的多元化,大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也面臨著許多新問題、新情況和新挑戰。特別是網絡的快速普及給高校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各種各樣思想的入侵,對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考驗。做好新形勢下的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是目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高校基層黨組織應該積極思考的研究課題。
此論文寫作調查研究采取的方法是通過作者所在的渭南師范學院的在校大學生向其在其他高校上學的同學發放問卷和提供訪談名單。調查中,共發放《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調查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83份,有效問卷468份,問卷有效率96.89%。468份有效問卷中調查到學生黨員365人,發展對象52人,入黨積極分子33人,普通學生18人。同時,調查中訪談黨務工作者22人;訪談學生57人,其中學生黨員37人,發展對象11人,入黨積極分子6人,普通學生3人。由于作者所在學校現已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調查和訪談對象幾乎涉及到了全國絕大多數省份的各類高校的學生,調查、訪談中的黨務工作者和各類學生均為隨機抽取樣本,應該說調查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他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充分信賴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充滿信心。但是從調查和訪談中我們也發現,大學生黨員自身對理想信念的認識、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以及高校基層黨組織對加強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開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對“你自己要求入黨的主要動機”,選擇“在大學入黨較容易,且入黨后容易找到工作”“有利于將來仕途的發展”“入黨是潮流,否則會顯得落后”和“家人意愿實現”四項的學生黨員占到了21.09%,這一數據說明目前高校大學生黨員的價值取向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向,有功利主義、個人主義的思想表現。對“你學習黨的理論知識的情況”,選擇“偶爾學習”和“從不學習”兩項的學生黨員占到了42.46%;對“你是否讀過馬列經典著作”,選擇“讀過一點”“沒讀過”和“不想讀”三項的學生黨員占到了54.79%;對“你認為理論學習對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的樹立”,選擇“影響一般”和“基本上沒有影響”兩項的學生黨員占到了28.76%。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高校大學生黨員中存在不重視政治理論學習、忽視自身理論素養提升的問題和現象。
對“你如何評價自己作為學生黨員所發揮的作用”,選擇“表現一般,能做好自己,對集體事務不關心”的學生黨員占到了10.95%,選擇“表現較差,不能嚴格要求自己”和“表現很差,有違紀行為”兩項的學生黨員占到了7.95%;對“你認為身邊的黨員同學發揮作用如何”,參與調查的13.59%的學生選擇了“表現平平,對集體事務不關心”,9.71%的學生選擇了“表現較差,不能嚴格要求自己”和“表現很差,有違紀行為”兩項。這一點在訪談中也得到了印證,在訪談中一些黨務工作者和普通學生也反映,現在大學生黨員隊伍中的確存在“發展前表現優秀,發展后表現平平”的現象,一些大學生黨員在跨進黨的大門后便產生了“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不能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模范作用弱化,宗旨意識淡薄。
對“你認為學校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選擇“枯燥滯后”和“脫離實際”兩項的學生黨員占到了49.94%;對“你認為學校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手段和形式”,選擇“形式單一”和“缺乏創新”兩項的學生黨員占到了43.83%;對“你所在的黨支部開展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形式”,選擇“參觀”“座談”“看紅色電影”三項的學生黨員占到了86.85%;對“你所在的黨組織開展組織生活的情況”,選擇“偶爾開展組織生活,內容單一”和“不開展組織生活”兩項的學生黨員占到了23.83%。在訪談中,一些黨務工作者也談到,目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兼職在做學生黨建工作,由于其他工作和事務的影響,大家普遍感到對學生黨建工作力不從心,工作方法落后,對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仍延續老一套做法,多半還是“參觀”“座談”“看紅色電影”老三樣,教育內容和形式缺乏創新。
對“你所在支部黨務工作者的理論素養”,選擇“一般,需要提高”的學生黨員占到了50.14%。這一點在訪談中也能體現出,受訪的22名黨務工作者,絕大多數人自身也認為從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理論素養不夠,沒有時間鉆研和學習業務,又缺乏系統的黨務工作培訓,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對“你所在的黨支部對于黨員理想信念的考核”,選擇“偶爾考核”和“不考核”兩項的學生黨員占到了53.97%;對“你所在的黨支部對于大學生黨員的理論學習是否重視”,選擇“還可以,但是重形式、輕內容”和“不重視,基本靠自學”兩項的學生黨員占到了42.74%;對“你所在的黨支部組織學生黨員開展活動情況”,選擇“特殊的日子才組織”和“基本不組織開展活動”兩項的學生黨員占到了54.79%。從這些數據中能反映出:目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保障體系、制度有待完善和建設。
在開展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時,許多黨務工作者習慣于對學生黨員講理論、講道理,注重在學生黨員中宣傳黨的思想路線和方針政策,引導學生黨員對時政熱點問題持有正確的立場觀點,這對堅定大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是必要的,而且也產生了積極正面的教育作用。但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純理論教育的弊端表現在:使學生黨員在接受教育時感受不到心靈震撼和切膚體驗,也就是沒有達到觸動靈魂的作用和效果。因此說,高校在開展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時必須要努力把理論教育和行為實踐結合起來。
“任何理性教育、形象地感染,都是外部的客體,都只有通過主體的心理過程才能起到這樣或那樣的作用,如果沒有主體內心的心理過程的反應,任何教育都等于零。”[6]在當前的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存在一個現狀是: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教育占主導地位,學生黨員則處于被動接受教育地位,沒有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教育效果往往不甚理想。高校應積極開辟學生黨員“自我教育”的陣地,增強和培養學生黨員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促使其進行經常性的自我教育活動,把理想信念內化為忠實信條、外化為自覺行動。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大學生黨員學習生活方式的深刻改變,運用現代網絡媒介方法開展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越來越成為發展趨勢。當前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重“傳統方法”輕“現代方法”主要體現在:一方面,微信、微博、QQ群等現代方法還沒有引起高校黨務工作者足夠的重視,他們還沒有認識到運用現代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高校黨務工作者使用現代教育方法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教育方法需要高校黨務工作者不斷學習研究。
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黨員教育存在“重發展、輕教育”的傾向。高校有些黨務工作者認為發展的學生黨員原則上為學生中的優秀分子,繼續教育暫時沒有跟上影響不大。[7]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體現在:一方面一些黨務工作者在思想意識上只是把大學生入黨作為一項組織工作來完成,沒有認識到其作為一項思想教育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另一方面,高校黨組織開展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自主性不強。大學生黨員信念教育活動組織主要集中在完成上級黨組織安排和要求開展的活動,而自主設計組織開展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動很少。
加強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應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一系列先進成果,與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相關內容緊密結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積極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共同理想”轉化為高校學生黨員的“個人理想”,積極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民族信念”,轉化為高校學生黨員的“個人信念”。[8]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是加強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組織保障。當前形勢下,做好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高校黨務工作者肩負重任、責無旁貸。同時,高校黨務工作者自身的價值觀、信仰、知識、能力、人格魅力等對加強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直接的導向和間接的影響作用。目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中存在力量不足、理論素養不高的現狀和問題,解決這一現狀和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有二:一是高校對現有的黨務工作者加強黨建理論和工作實踐的培訓和再提高,不斷增強黨務工作者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促使其更加富有成效地開展好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二是應積極整合和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師資力量。在開展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嘗試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黨務工作者“教輔結合”的教育模式。各學生黨支部可以將大學生黨員以10~30人為單位編制一個班級,聘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擔任大學生黨員的班級理論導師,定期對大學生黨員進行理論輔導和組織開展理論實踐活動。
“創先爭優”活動對加強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營造了一種比、學、趕、幫、爭的良好環境,它不斷激勵黨員向著更加優秀的方向發展和努力。[9]高校在學生黨員中要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首先要做到健全制度、堅持經常。高校基層黨組織要把大學生黨員“創先爭優”活動做為一項長期重要的活動堅持持續開展,要根據大學生黨員參與“創先爭優”活動階段性任務的完成情況,及時確定和提出新任務、新要求,并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積極促使大學生黨員爭創先進的熱情經久不衰,使活動始終處于滾動向前的狀態。其次要做到堅持標準、評選表彰先進。高校黨組織要在基層黨支部和大學生黨員隊伍中,積極培養、發現和樹立先進典型和榜樣,要廣泛宣傳典型和榜樣的先進事跡,積極發揮典型和榜樣在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真正使評選出的先進基層黨支部和優秀大學生黨員具有榜樣和典型意義。
2009年北京市教工委提出了“深度輔導”的工作部署,要求對每名學生每年開展至少一次有針對性的深度輔導,幫助其解決思想存在的問題與困擾,為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提供良好服務和有力支持。[10]這一做法值得高校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借鑒。高校基層黨組織至少應每三個月對每一位大學生黨員進行一次理想信念教育“深度輔導”。“深度輔導”中支部應派專人對大學生黨員進行一對一的輔導,輔導內容應緊密結合大學生黨員的思想、學習、工作和生活實際,包括理論輔導、心理輔導、情感輔導、學業輔導、工作輔導、技能輔導、實踐輔導、就業輔導、創業輔導等。“深度輔導”就是發揮其在溝通和交流中能夠深入思想、沁入心靈的優勢,對大學生黨員階段性遇到的思想和學習、工作、生活困惑把脈、問診,并提供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在解決實際困難的同時,談理想、講信念。[11]
大學生黨員目標管理制度,由作者所在學院的學生黨支部在工作探索實踐中提出,并一直堅持在學生黨員中實施。制度從2011年實施至今,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發揮了目標管理制度應有的激勵、督促和制約作用。大學生黨員目標管理制度的運作過程為:學生黨員通過與黨支部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首先從思想上認可和接受目標管理制度,并將目標管理制度中各方面的具體要求,作為自己平時行動的指南和努力的方向,親身踐行。每學年底,學生黨員結合目標管理制度中目標責任區的要求,將自己一年的思想表現、理論學習、工作成績、文明行為、生活狀態、作用發揮等方面情況全面向支部大會匯報,接受支部的監督和制度的管理考核。實施大學生黨員目標管理制度,使大學生黨員做到了努力有方向、踐行有目標、行動有規范、作為有準則。學生黨員目標管理制度的實施,充分體現了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長期性教育原則,從制度層面建立起了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長效機制。
[1][9]佘雙好.創先爭優活動與新形勢下黨員理想信念教育[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2).
[2]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3]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927/c40531-23060950.html.
[4]http://edu.gmw.cn/newspaper/2015-01/20/content_103877105.htm.
[5]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文件[Z].2004-08-26.
[6]萬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7]劉倫,王成平.保持高校學生黨員先進性務必建立長效機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8).
[8]初陽.高校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創新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4.
[10][11]曹文澤,王舒圓.“深度輔導”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促進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
G641
A
1008-2549(2017)03-0053-03
陜西省社科界2014年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域下的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機制研究”(2014Z059);陜西省教育廳2015年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高校學生活動項目管理模式創新研究”(15JK1265);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研究項目“高校校園文化成果培育與人才培養模式研究”(SGH140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