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3+2”專升本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徐艷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作為廣東省唯一一所以培養職教師資為基本定位的普通本科院校,要為廣東職業教育發展培養優質師資力量。目前職教師資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了人才培養目標模糊、職教特色不夠鮮明、畢業生職業技能不突出、就業前景不明朗,未能很好地培養中職、高職院校所需要的“雙師型”師資需求等現實問題,要從多角度、多層次提出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措施和途徑。
專升本;職教師資;人才培養
“3+2”職教師資班是以高職畢業生為招生對象的本科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的學生具備“雙師型”職業技術教育師資綜合素質,這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有效推進職教師資人才培養素質提升與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建設現代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職教師資班的招生對象是優秀的高職專科院校畢業生,他們在高職專科院校經過三年專業知識技能的系統學習,參加統一的專升本考試,進入相關專業本科院校進行兩年的繼續深造。這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了高職院校技能型、應用型的人才培養優勢與技術師范本科院校教學技能傳授能力強的特色,通過系統的技能型和師范型的教育和理論學習,培養的職教師資人才具備扎實的專業學科知識基礎和較強的職業技能教學能力,即為“雙師型”人才,能有效推動職業技術教育事業的發展。
第一,學生報考人數少,招生規模較小。目前開設“3+2”專升本職教師資班的高校數量不多,招生專業也很有限。由于職教師資班開辦時間較短、招生專業少、宣傳不夠廣泛,高職畢業生對專升本職教師資這一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及招生信息不甚了解,導致學生報考人數較少,尚未形成規模。當前,開設“3+2”職教師資試點專業的招生高校無單獨招生自主權及配套優惠政策,只能通過廣東省本科插班生統一的招生考試方式,而這種考試方式不能很好地篩選出技能較強的優秀高職畢業生。
第二,高職與本科院校的課程設置未能很好銜接。由于高職與本科的人才培養目標有所不同,高職院校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技能型人才為主要目的,側重于專業課程的學習,對基礎課程的教學不夠重視,存在課程設置少、教學時間短等問題。而本科階段除了專業課程的學習,大量基礎課程的學習對部分基礎較差的專升本學生造成較大的學習壓力。
第三,尚未形成穩定、可操作性強的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模式。由于“3+2”專升本職教師資培養模式是一種新型的“雙師型”人才培養模式,尚處于改革和探索階段,關于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技能實訓、教材的使用、實踐教學特色等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還處于不斷完善和調整的過程。
第四,“3+2”專升本職教師資人才綜合改革在實施的過程中,基本處于封閉辦學的狀態,未能有很好的經驗可以借鑒;與用人單位辦學合作還不夠,校用合作、校企合作未得到充分實踐;對學生職業技能教學能力的培養還不充分,改革成效還不夠明顯。
第五,經費投入不足,專業實驗室建設滯后。實驗室建設在職教師資班專業建設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3+2”專升本職教師資試點專業多為工科專業,實訓室建設需要的經費投入大、建設周期長。教學實訓條件準備不充分,實踐環節安排時間偏少,實驗的設備不齊全,導致實訓效果一般。
第六,畢業生的就業前景不明朗。由于尚未形成全面的中職教師準入機制,造成畢業生的就業渠道還不夠通暢,職教師資畢業生進入中職學校還存在較大困難。有些畢業生不愿意去中小城市或欠發達地區的中職學校工作,也有些畢業生放棄了進入中職學校工作的機會,而選擇薪酬更高的企業或其他工作單位。
創建新的教學指導方式,建立由本校教師、專家、中職、高職、行業及政府有關行政部門專業人士組成的職教師資人才培養綜合改革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職教師資人才培養綜合改革總體方案》。《職教師資人才培養綜合改革總體方案》作為推進職教師資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設置與安排、人才評價機制以及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對保證職教師資人才培養質量、推進教育教學工作改革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作用。先行先試,職教師資人才培養工作與教學綜合改革工作齊頭并進,力爭有所突破、有所創新。
要充分借鑒國內其他職業技術師范院校關于職教師資人才培養的先進理念和教學經驗,以中等職業學校對“雙師型”教師的實際需求為導向,結合職教師資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定位,制定職教特色突出的人才培養方案。基于職教師資能力標準,倡導將“教學做”相結合、體現新的“知識+技能”、“學科教育與技能教育”相結合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教學理念和模式,以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傳授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方案。采用“模塊”化作為課程體系的基本構成,專業模塊和專業拓展模塊作為專業課程教學的基礎,人文綜合素質模塊是拓寬知識面、全面加強素質教育的保障,教師教育模塊有助于職業技能傳授能力和技術師范能力的培育,社會實踐和實訓模塊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技能培訓考證模塊要求學生獲得相關行業證書、有效提升了就業競爭力。
以職業技能傳授能力的培養為核心,著重于培養綜合競爭力,突出技術師范性,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素質。專業課程的教學引入行業職業資格證書標準或崗位能力標準,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在“專升本”繼續深造的二年教學過程中,加強教師教學技能的培訓和學習,教師教育模塊學分數占總學分的20%以上。除開設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技術學、教師口語技能、教育實習等傳統的師范類課程外,還需學習現代職業教育教學論、職教課程開發與設計、教師教學技能實訓、三筆字訓練等教育類相關課程,有助于教師教學技能和職業技能傳授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參加全國及省級專業科技競賽,培養他們的科技創新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素質,有效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師范技能核心競爭力。
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技能培訓考證模塊,要求學生在畢業時需獲得多個證書,除大學本科學歷證書和教師資格證書外,還需考取相關專業的技能等級證書。職教師資班的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既要學完規定課程獲得相應的本科學歷,又要取得相應的專業技術等級證書并具有一定的職業技能傳授能力。學歷證書表明了畢業生完成了人才培養方案中所有課程的學習,具有本科畢業的學歷水平;教師資格證書表明畢業生具備擔任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專任教師工作的基本素質;專業技術等級證書則表明畢業生具備相關專業技能水平。同時具備“多證書”的畢業生綜合素質更高,就業的競爭力也更強。
要培養具備雙師型素質的學生,需要配備具有雙師型素質的教師承擔教學工作。雙師型素質即教師型和技師型素質,他們既有擔任教師的理論水平和能力,又有工程師或技師的實踐技能。建設一個優質教學師資資源庫,可聘請相關行業、企業的專家學者,打造一支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較強的實踐能力、具備扎實的學科專業技能和技術師范特色的師資隊伍,構建職教特色突出的“雙師型”教學科研團隊。
一方面,學校要增加資金投入,按照綜合改革的需要,改造、建設新的實驗實訓室,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依托工業實訓中心和職業教育師范技能訓練中心,完善數字化微格教學系統和網絡化培訓與管理平臺的建設,加強對學生職業技能傳授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建立足夠數量的能滿足各專業實習和實踐教學需求的相對穩定的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滿足學生教育實習的需求。
加強“3+2”專升本職教師資招生工作的宣傳力度,擴展生源渠道、擴大培養規模、吸引高素質的高職畢業生就讀;與省內外其他職業技術院校、高職、中職院校實行合作辦學,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和互補;加強與高職學校的合作,對口招收相關專業的畢業生,試行“委培式”和“訂單式”培養模式;對職教師資班畢業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鼓勵優秀職教師資畢業生去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職院校任教;探索招生、聯合培養、評價與就業新機制,促使優秀畢業生到重點中職及高職院校的就業渠道更為順暢。
以教學研究改革立項的形式,開展課程開發與教學改革,培育8~10門特色精品課程,編印15~20套特色立體化教材。改革以往單純以實施學科教育為目標的教學內容,加強對中職、高職與行業的調研與合作,組織規劃編寫能體現“知識+技能”、“學科教育與技能教育相結合”理念、突出職業技能傳授能力培養的立體化職教師資教育教材。
總之,為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必須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大批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所需要的優質師資力量。開展“3+2”專升本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和創新,借鑒、總結國內外先進的職教師資培養理念與培養模式經驗,加強教學研究和課程建設,不斷創新、完善職教師資人才培養綜合改革,為今后職教師資人才培養綜合改革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和重要保障。
[1]王樂夫,姚洪略.加強培養培訓改革創新,促進職教師資素質提高——廣東技術師范學院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實踐[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4).
[2]羅平.“3+2”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為例[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12).
G715
A
1008-2549(2017)03-0074-02
2014年度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本科類)“協同培養應用型人才與職教師資的模式研究與實踐探索”(GDJG2014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