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康業
【摘要】本文針對農村初中生寫作能力較差的現實情況,分析影響農村初中生寫作能力的因素,提出教師可以采用“天才小錦囊”鞭策學生,讓學生輕松寫作,解除學生寫作的畏難情緒;應該處理好課堂內外的關系,運用課內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去描寫課外的生活情景;應加強選材謀篇布局的指導,對全篇進行總體設計和安排。
【關鍵詞】農村 初中生 寫作能力
提高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A-0027-02
初中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生語文水平和文化素養的重要尺度和綜合表現。然而,筆者對本校各個年級學生進行調查,發現被調查的學生中只有10%左右喜歡寫作文,50%以上的學生懼怕寫作文,其余學生沒有表明態度,只是淡淡地說:“不寫作文,怎么能考得上高中呀?還是要寫的……”寫作文成為農村初中生的一塊心病。
為何農村初中作文教學呈現如此局面?我們又該如何走出困境?筆者結合教學經驗,談談自己在提高農村初中生寫作能力方面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和做法。
一、影響農村初中生寫作能力的因素
(一)學生的認識因素
農村初中生多為留守兒童,隔代監護的溺愛與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對自然世界、社會生活、科學文化、風俗歷史的認識得不到正確的指導,影響其理解能力的提高,制約了他們想象力的發揮。許多農村初中生文化基礎薄弱,信息較閉塞,閱讀面狹窄,不能將語文知識運用到作文中,沒有掌握寫作規律。
(二)學生的情感因素
情感來源于認知活動,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一種主觀反映。只有對客觀事物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學生才有可能產生表達的欲望,并在欲望的驅動下進行深入的認識、研究,找到表達的渠道。但是,時下的農村初中生回到家,除了看電視,就是玩手機游戲、聊天,家人勞動回來累了吃飽睡覺,很少與孩子談心。學生與他人的交流很少,活動空間小。學生在習作活動中表現為不愿意表達情感或不懂用什么方式表達情感。
(三)寫作的技巧因素
寫作的技巧包括“布局謀篇”“提煉主題”“選擇素材”等方面。筆者在任教學校進行寫作技巧調查,結果顯示:40%的學生不懂選材與提煉主題,拿到作文題目不懂要寫什么;60%的學生不懂用什么語言、通過什么樣的結構來寫,被布局謀篇的技巧難倒,平日積累的詞句不會運用。寫作技巧的解決過程是寫好作文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來說,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代表其寫作能力。
二、農村初中作文教學路徑探索
初中教材中的每一組課文之后都安排了一個寫作的訓練點,并給予學生寫作引導與寫作實踐方法。可是,很多學生面對這些寫作訓練點發愁,有文采的作文少之又少。如何才能讓學生輕松寫作,解除學生對于寫作的畏難情緒呢?以下是筆者的一些做法。
(一)借用“天才小錦囊”鞭策學生
華羅庚說:“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不錯,天才確實要有個“錦囊”,那么,“錦囊”中裝的是什么呢?第一,把學習中遇到的好詞佳句裝進去,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時間長了,學生自然會養成自覺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第二,要求學生每天到圖書館閱讀一篇文章,并將其用提綱的形式記錄下來,放進“錦囊”中。第三,認真觀察周邊的新鮮事,并列成提綱,把精彩部分寫下來裝到“錦囊”里。
為了讓學生都能成為寫作的“天才”,筆者要求學生每天都要進行課外閱讀,讓他們去讀書,尋找身邊的新鮮事物,要求學生把閱讀時遇到的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記載下來,放入“天才小錦囊”中。每周日晚自習為提綱交流課,大家都樂意交流。“在所有的課中,我最喜歡提綱交流課了。”凌玲同學說,“在交流課上,我們可以說我們之間發生的事,將我們想講的話講出來。既得到快樂,又學到知識。”“李杰講他發燒樣子的片段我還清楚地記得,”蘭浩同學接過話說,“李杰說自己像一張紙輕飄飄的,腦袋好像有窩蜂在叫,我立刻想到那情景。老師要我重復一遍,我站起來,緊張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腦子里一片空白,老師沒有生氣,模仿起李杰的動作,我在瞬間想了起來,復述了李杰的話,老師笑了,我的心也樂開了花……”提綱交流活動促使學生用心觀察生活,認真思考提煉文章的中心,長期堅持,練就了學生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每周的提綱交流課讓學生及時積累到同伴的妙詞佳句,等到寫相關作文的時候,學生便可以靈活運用這些詞語,讓美好的文字在筆尖流淌,形成一篇篇佳作。
(二)處理好課堂內外的關系
作文練習應該將課內和課外緊密結合,學生要“課內學法,課外練功”,運用課內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去描寫課外的生活情景。
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個寫作訓練點是“說真話,抒真情”。其目的就是讓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把自己想抒發的感情表達出來,要求學生在寫作時敢說真話,肯吐心聲。筆者在教學這個內容時分三步走。第一步,教學本組閱讀課文時,讓學生采用默讀的方式去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品味蘊含于字里行間的深情,領會要抒發真實情感的關鍵是要把自身經歷的事寫出來,寫發自內心的話。第二步,積累表達情感的詞語和語句并仿寫。例如教學魏巍《我的老師》時,我先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小學的女教師蔡蕓芝先生”“我們見了她不由得就圍上去”等直接表達作者情感的語句,然后讓學生品讀體會,再借鑒這些語句的寫法,回家以后用200多字寫一兩個事例來表達心中對老師的情感。第三步,以“那一次,我真 ”為題,要求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讓自己“感動”“快樂”“后悔”或“失落”的事情并寫出來。
在課外作文練習中,學生以生活為習作的切入點,既關注社會,觀察生活,又關注自己的內心,去體察生活中每一個微小的變化,并用文字的形式將自己一時的感悟與體會記錄下來。事實證明,學生的課外習作往往比課內習作的質量更高,內容更充實。
(三)選材與謀篇布局的指導
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布局是決定作文質量的關鍵要素。謀篇布局也就是文章結構布局,它是對全篇進行總體設計和安排。材料猶如人的血肉,主題猶如人的靈魂,文章的結構布局就像是人的骨骼。沒有堅實、健壯的骨骼,血肉無所依附,靈魂無處寄托,所以說謀篇布局很重要,輕視不得。作文的謀篇布局既要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和內在聯系,又服從、服務于表現主題的需要,力戒程式化,力求從內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例如,指導學生寫“難忘的一件事”時,筆者先指導學生分析這件事難忘的原因,并以此確立文章的主題,把難忘的情節寫具體,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告訴學生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的全過程寫清楚,并把經過寫具體。最后,教學生以“提問”“回憶”或“鋪敘”等方式開頭;用“點出目的”或“表達感慨”的方法結尾。一篇文章在謀篇布局時,要細致地考慮到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等問題,下筆成文才流利順暢,達到理想的境界。
總之,對于農村初中語文教師來說,作文教學是一種挑戰,必須正確認識,積極主動地轉變觀念,改變固有方法,這樣才能走出語文作文教學的藩籬,闖出一條捷徑。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