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韡,張菁嶸,黃亞嫻
(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 電子信息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0)
職業技術學院的MOOC建設模式研究
武 韡,張菁嶸,黃亞嫻
(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 電子信息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0)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和在線學習需求的快速增長,MOOC作為一種開放的、大規模的、課程透明的在線學習形式,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但MOOC建設過程存在教師能力水平限制、受眾群體定位誤區、學習者學習需求和參與度關注不夠、學分得不到有效認證、課程建設經費投入不夠等諸多問題。針對上述問題,結合職業技術學院的特點,提出一種全新的MOOC建設模式。
MOOC;課程建設;教學模式
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譯為“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國內簡稱為“慕課”,是基于課程與教學論以及網絡和移動智能技術發展起來的新興在線課程形式[1]。
作為一種開放在線課程模式,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和個性化學習需求的增長,MOOC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在當前職業技術學院的課程規劃和發展中,MOOC建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MOOC建設與應用一改當前職業院校教學傳統教學模式獨攬天下的局面,打破一成不變的“教師教、學生聽”課堂教學模式,將翻轉課堂應用到教學中,使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靈活處理。MOOC根植于互聯網,它的開放性可以促進教學資源的平衡,使條件不好的職業技術學院也可以享受優秀的MOOC資源,縮小職業技術學院間的教學差距。
Coursera網站2014年5月15日統計結果顯示,世界上109所知名大學在Coursera平臺開放了679門課程,769.6萬學生在該平臺注冊學習[2]112。面對MOOC大潮的沖擊,國內的職業技術學院認識到MOOC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和MOOC課程建設的緊迫性。國家教育部針對MOOC的開發、建設和應用發布了一系列文件,支持和督促各級職業技術學院推廣MOOC課程建設。各級職業技術學院的MOOC課程建設規劃和項目紛紛上馬,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
對于MOOC建設,國外高校注重擴大影響面、提升知名度,而國內高校大多旨在借助慕課推動教學改革、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3]。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目前在建的MOOC課程多達108門。在MOOC建設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共性問題。
1.1 MOOC建設受到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水平的限制
傳統課程教學模式下,教師根據教學計劃按部就班地授課即可滿足工作要求。但在互聯網環境下的MOOC課程建設,需要教師站在整個專業的高度,明確整個專業課程的體系結構、課程內部的知識結構、知識點的劃分和銜接。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需要熟練掌握信息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多樣的學習形式,保證MOOC的課程質量和趣味性。在MOOC具體實施過程中,制作視頻和課件并上傳至開放網絡,實現資源共享、在線答疑,組織學生通過平臺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等工作,需要一個分工明確的團隊完成[4]。MOOC時代,教師學習知識、傳播知識、創新知識的能力面臨挑戰[5],這對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師來說是很大的考驗。
1.2 MOOC建設中受眾群體定位誤區
將以前的精品課程換個名稱、換個平臺,而不對課程進行重組和重新設計,這是目前職業技術學院MOOC課程建設的誤區,必將影響MOOC建設的質量。傳統課程僅面向本校學生,而MOOC將面向全網開放。對職業技術學院而言,資源共享絕不等同于知名高校MOOC課程的照搬照用,課程建設要充分考慮受眾群體的特點,并結合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從包括在校高職學生的社會群體出發,重新梳理知識點,制訂在線課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建成基于工作過程碎片化的課程平臺。
1.3 MOOC建設對學習者學習需求和參與度關注不夠
許多職業技術學院的MOOC課程都由本校精品課程發展而來,這導致許多職業技術院校MOOC課程的學術性較強。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教學需要,但在社會服務這方面是缺失的,無法滿足社會上各種類型和層次的學習者的學習需求。不少MOOC學習者中途放棄,究其原因,一是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未能得到有效關注,學習者無法保持較長時間深人學習;二是教師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力度不夠,無法提升課程參與度的正向影響,未能實現課堂教學與MOOC平臺相互支撐、相互輔助。[6]
1.4 學習者通過MOOC課程學習得到的學分得不到有效認證
MOOC的服務對象一是學校學生,二是社會上的各類學習者。現狀是學生無法通過學習MOOC課程獲得學校課程學分,社會學習者也無法通過學習MOOC課程得到證書證明自己的職業能力。MOOC課程的學習結果沒有得到市場的承認,這自然會打擊學習者的積極性。因此,如何讓市場承認MOOC課程的學習結果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1.5 MOOC課程建設的經費投入不足
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MOOC也在各職業院校蓬勃發展。MOOC課程建設需要根據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完成重新分析課程體系、分解知識點為獨立的學習單元、準備數字化資源、課程平臺建設、后期平臺維護等一系列工作,需要大量的經費保障。同時,還需要授課教師及課程建設工作人員協作,需要投人大量人力物力。目前職業技術院校的MOOC建設大都停留在錄制課堂教學的初級階段,成本還不是很高,在未來的MOOC建設過程中,信息技術與創新設計的滲透,必將需要更多的經費支持。對職業院校現有的MOOC課程建設而言,投人和規劃力度還遠遠不夠。
從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深圳大學等高校的MOOC實踐現狀來看,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搭建開放的職業教育平臺或職業教育聯盟,打造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將是國內高校MOOC的發展方向[7]。針對MOOC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
2.1 切實提高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水平
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學習新型教學理論,引導教師將新型教學理論應用到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中,使教師能夠站在整個專業的高度,從整體的面到局部的脈絡、再到細節的點將課程梳理清楚,明確整個專業課程體系的結構、課程內部的知識結構、知識點的劃分和銜接。組織教師學習信息化教學手段,讓教師掌握并熟練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為MOOC課程建設服務。
2.2 改進機制增加MOOC課程的吸引力
改進和完善MOOC課程的引導機制、評價機制和管理方式,增加MOOC課程的吸引力。MOOC課程的學習者來源比較復雜,為了使教學效果落到實處,一方面要制訂科學的評價機制和管理機制,使學生明晰課程體系的結構、先學什么后學什么、必須具備的學習基礎等,提高學習的明確性和指向性,同時建立完備的學伴交互協作機制,促進學習者知識的構建;另一方面要充分關注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加強MOOC課程的趣味性,提高課程參與率和課程互動率,督促和吸引學生利用MOOC平臺更好地開展課程學習[2]117。
2.3 加大建設,增強MOOC課程的實用性
為了滿足MOOC課程的社會服務職能,需要加大商業化運營MOOC課程的開發和建設,加強市場調研,增強MOOC課程的實用性。有需求就有市場,實用型MOOC課程這塊蛋糕主要依靠高職院校和商業化運營MOOC課程的公司來提供,基本由商業公司建設。在建設前期,如何增強MOOC課程的實用性、滿足市場需求,需要細致、完善的市場調研。
2.4 增強MOOC課程學分和證書的規范性
MOOC課程學分和證書的公信力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門引導,并聯合行業組織、企業制訂相關課程標準,增強MOOC課程學分和證書的規范性,使其得到學校和市場的雙重認可。
2.5 加大資金和人員投入力度
除了政府持續投人資金外,應大力開發在線教育市場,引人市場資金,引進數字化資源,增加優秀一線教師和課程平臺開發建設人員,為MOOC課程建設提供豐厚的土壤,進一步促進MOOC健康有序發展。
針對職業技術學院的特點,我們設計了一種新型的MOOC建設模式,見圖1。該模式主要包含學生、教師、學校、企業4個對象,每個對象都有具體的作用。

圖1 職業技術學院MOOC建設圖
以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室內展示設計課程教學為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教學活動分為3個階段,見表1[8]。
我們將該MOOC建設模式應用在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咸寧職業技術學院、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等學院的具體教學中,同時分別在期中和期末對室內藝術設計、旅游英語、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室內展示設計、英語模擬導游、視頻后期處理等課程約6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我們主要從學生學習積極性、自主學習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項目開發能力、拓展知識能力等方面做分析,結果見表2。
研究結果表明,針對職業技術學院特點,進行MOOC課程平臺建設是可行的,它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合理規劃授課內容,通過平臺發布學習任務及學習指南。同時,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引導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并積極主動地參與互動交流,對提高教學效果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這種全新的職業院校MOOC建設模式的主要貢獻在于:①針對職業技術學院的MOOC平臺建設,根據職業技術教育特點,以提高教學質量水平為目的,進行MOOC建設改革,較好地解決了現有問題;②根據該平臺模式,以室內展示設計課程為例,進行具體應用,研究結果表明該平臺確實有效,對推動MOOC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當今的互聯網環境下,MOOC作為一種在線教育方式,成為傳統教育的有效補充,近幾年正在蓬勃發展。同時,MOOC也面臨嚴峻的挑戰,反對之聲層出不窮。如何客觀地看待MOOC,分析其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探索MOOC課程創新模式,走契合我國國情的改革創新之路[9],進而提高信息技術水平、建立MOOC學習共同體[10]、推動MOOC持續健康發展,對于整個教育界甚至全社會,都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表1 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教學過程

表2 學生對MOOC教學評價%
[1] 康葉欽. 在線教育的“后MOOC時代”——SPOC解析[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14(2): 85.
[2] 王永固, 張慶.MOOC: 特征與學習機制[J]. 教育研究, 2014(9): 112-117.
[3] 崔璨, 劉玉, 汪瓊. 中國大陸地區2014年高校慕課課程建設情況調查[J]. 中國電化教育, 2015(7): 21-24.
[4] 陳肖庚, 王頂明. MOOC的發展歷程與主要特征分析[J]. 現代教育技術, 2013(11): 7-9.
[5] 李曉東.“慕課”對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挑戰與對策[J].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2): 90-92.
[6] 李曼麗, 徐舜平, 孫夢嫽. MOOC學習者課程學習行為分析——以“電路原理”課程為例[J]. 開放教育研究,2015, 21(2): 65-68.
[7] 袁松鶴, 劉選. 中國大學MOOC實踐現狀及共有問題——來自中國大學MOOC實踐報告[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4(4): 3-11.
[8] 黃亞嫻. 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中的應用[J]. 新課程, 2016(4): 94.
[9] 朱慶峰. 我國高等教育“慕課”發展的困境及道路選擇[J]. 教育發展研究, 2014(23): 76.
[10] 衛志民.“慕課”本土化開發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1): 82-83.
(編輯:孫怡銘)
1672-5913(2017)01-0027-04
G642
武韡,女,講師,研究方向為現代教育技術,92346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