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新城花園小學 王曉軍
以教材內容為基點的小學數學課程統整
——以《直柱體的體積》統整項目課程為例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新城花園小學 王曉軍
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這取決于教材編寫的規范性、科學性和邏輯性。教師在使用教材的時候,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之下,可以根據學生學情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合理統整,落實新課程標準培養學生“四基”的要求,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我就《直柱體的體積》一課,具體談談我是如何實施的。
現代課程論主張“用教材教”,教師不應只是被動的課程執行者,而應成為課程的開發者、決策者、創造者。《直柱體的體積》一課在設計的過程中,我首先考慮到了蘇教版教材內容的統整,在本冊教學內容中,剛剛開始接觸立體圖形,了解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我就思考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接觸“直柱體”并了解它們的特征,于是我給每一個小組都分發了底面形狀是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和梯形的直柱體,通過觀察、比較發現這些物體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上、下兩個面完全相同而且互相平行;整個柱體的粗細一樣;它的側面都是垂直于地面的等等,通過學生的闡述零零碎碎地說出了直柱體的特征,教師進行進一步的整理概括,幫助學生理解了直柱體的含義!蘇教版六年級下冊有“圓柱和圓錐”這個單元,其中“圓柱體”就屬于直柱體的一部分,這里我們就通過統整教材的學習內容,在學完直柱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后,自然而然地通過類比的方式就會計算圓柱的體積,這樣在以后學到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學生就可以聯想起直柱體的相關知識,幫助計算圓柱的體積,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率。
佐藤學在《課程與教師》中提到,學校的教育內容是以學科的形式來組織的。《直柱體的體積》一課在設計學習方法的時候,我也充分考慮到了學科之間的統整,我用“猜想—實驗—驗證—應用”的思路設計整節課,把科學探究的模式和實驗的方法應用到了數學課堂上,讓學生利用科學實驗的方法,使用科學儀器進行測量,通過先猜想、再驗證的思維過程,探究直柱體體積的計算過程。我在學生提出V=sh的設想之后,通過設問:“那么我們怎么來驗證這個公式是正確的呢?”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想到了用“轉化”和“實驗”的方法來驗證。對于學生的假設,我并沒有直接告知學生是否正確,而是鼓勵學生在自己小組里設計實驗,小組討論出用溢水杯測量直柱體體積的實驗,但是我并沒有直接告知學生該怎么做,而是通過提問、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己設計出實驗的步驟,提出實驗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然后再通過我的小結以及微課視頻的教學,進一步規范了實驗的操作要求,學生再進行實驗操作。驗證的過程是本節課真正體現新課程理念的實施過程,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這就是“分析問題”的過程,學生通過“實驗法”和“轉化”能夠探究出直柱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為V=Sh,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分析、綜合、推理等解決問題的能力。看似和數學無關的實驗過程,正因為學生積極參與了實驗的設計,鍛煉了問題分析的能力,提高了實驗的效率,用科學的方法驗證了假設的正確性,從而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學習力。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教學要求中增加了“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教學《直柱體的體積》一課伊始,在了解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之后,得出了像這樣的立體圖形稱之為“直柱體”,然后通過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讓學生判斷是否是直柱體,并說明判斷的理由;在學完直柱體的體積計算方法之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直柱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數學知識的學習就是為了能夠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問題”,鍛煉學生靈活掌握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最后總結回顧問題解決的過程,教師指導學生能夠把這樣問題解決的過程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這樣使得問題解決的方法得到進一步拓展。
《直柱體的體積》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上,實現了數學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不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植入”到數學課堂上,而是恰到好處地應用信息技術,解決了傳統課堂無法或不容易解決的問題,將知識直觀、細致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比如在計算圓柱的體積時,除了學生利用實驗計算得出體積外,我還引導學生回憶圓的面積計算過程,利用“轉化”的策略來計算圓柱的體積,用flash動畫展示了圓柱沿著底面圓心平均分成若干等分,展開后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圓柱的底面積和長方體的底面積相等、圓柱的高和長方體的高相等,長方體的體積用V=Sh來計算,所以圓柱的體積也可以用V=Sh來計算。這樣的推理和實驗比較,使學生更加能夠理解了直柱體的體積用V=Sh計算的理由。其次,用微課展示了整個實驗的過程,在學生設計出探究直柱體的體積實驗過程之后,我用微課把實驗的整個過程和細節注意點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完整地掌握了實驗的步驟,每個人都能清楚地觀看到教師的演示過程,突出了信息技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