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安遠縣第三中學 杜重躍
淺談初中數學復習
——“練在復前,復到關鍵,在練中復,在復中練”
江西省安遠縣第三中學 杜重躍
記不清是哪位數學專家說過,數學復習應遵循十六字原則:“練在復前,復到關鍵,在練中復,在復中練。”我很贊同這一原則,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也向這一原則靠攏。接下來就以二次函數復習為例,談談初中數學復習。
二次函數與圖象是形影不離的,因此以圖象為載體來對二次函數進行復習是再恰當不過了。
下圖是二次函數y=ax2+bx+c(a≠0)的圖象的一部分,請根據圖象回答下列問題,并說明理由:(1)a___0;(2)b___0 ;(3)c___0;(4)Δ___0。

接下來讓學生思考2分鐘左右,叫一個學生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給予點評與知識梳理,之后再小結,得出結論:任何一個二次函數的草圖都可以看出a、b、c、Δ與0的大小關系。
根據圖象自然可以提出以下問題:若給出對稱軸為直線x=1,你又能從圖中獲取哪些信息?此問可以讓學生集體回答,之后教師給予點評與小結:拋物線的增減性以對稱軸為界,一分為二看圖。
由上一問的拋物線對稱性繼續提出問題:若標出點A為(3,0),你能求出點B的坐標嗎?讓學生單獨回答,并小結:利用拋物線的對稱性解決,同時讓學生思考:若拋物線上兩點關于對稱軸對稱,則它們的點坐標有什么特征?讓學生思考2分鐘左右,再讓學生回答及教師點評,然后小結:拋物線上兩點關于對稱軸對稱的點坐標的特征是縱坐標相等。緊接著可以再提出:求拋物線的對稱軸有哪些方法?讓學生群答并給出答案:
方法2:把解析式配成頂點式,對稱軸為直線x=h。
方法3:找到一對對稱點,如點(x1,y1),(x2,y2),則對稱軸為直線x=(x1+x2)/2。
上面每一個問題都在復習之前,且問到所要復習知識的關鍵所在,從而體現了“練在復前,復到關鍵”的復習原則,讓學生體驗到二次函數的理解與圖象是不可分割的,從而會去認真研究圖象,學會看圖,掌握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緊接著復習拋物線與方程之間的關系,繼續提出問題:根據圖象,請回答下列問題。
1.關于x的方程ax2+bx+c=0的解為_____。
2.關于x的方程ax2+bx+c=-3的解為_____。
叫一個學生單獨回答,然后教師點評與小結:關于x的方程ax2+bx+c=0的解可以看成當函數y=ax2+bx+c的函數值y=0時,對應的自變量x的值。(即拋物線與x軸的交點的橫坐標)
同理,關于x的方程ax2+bx+c =k的解可以看成當函數y=ax2+bx+c的函數值y=k時,對應的自變量x的值。(即拋物線與直線y=k的交點的橫坐標)
然后再復習拋物線與不等式之間的關系繼續提出問題:根據圖象,請回答下列問題。
1.關于x的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為_____。
2.關于x的不等式ax2+bx+c>-3的解集為_____。
叫一個學生單獨回答,然后教師點評與小結:關于x的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可以看成當函數y=ax2+bx+c的函數值y>0時,對應的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即拋物線圖象在x軸上方的圖象所對應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同理,關于x的不等式ax2+bx+c >0的解集可以看成當函數y=ax2+bx+c的函數值y>-3時,對應的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即拋物線圖象在直線y=-3的上方的圖象所對應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再根據現有的圖象信息很自然可以提出問題:根據圖象,你能求出該拋物線的函數解析式嗎?
此時可以采取叫學生板演的形式,教師到學生中去巡查并適時給學生必要的指導,然后再去點評與小結。
拋物線的三種形式:一般式:y=ax2+bx+c(a≠0);頂點式:y=a(x-h)2+k(a≠0);交點式:y=a(x-x1)(x-x2)(a≠0)及拋物線三種形式的求法與條件。
此時可以再進行拓展,如拋物線的平移、軸對稱、中心對稱變換后的圖象解析式的求法,告訴學生要緊抓住什么變,什么不變,即圖象的形狀大小不變,所變的只是位置而已,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根據圖象可以進行拓展提出以下問題:
(1)連接AC、BC,根據圖象求S△ABC。
(2)試判斷點P(4,5)是否在拋物線上,并求S△PBC。
以上問題讓學生充分思考后叫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然后教師進行點評與小結,這兩個問題是由特殊情況到一般情況的思維過程,也是數學上解決問題常見的一種方法,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去思考與總結,才能不斷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本類問題的方法思路是: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求三角形面積,當三角形三邊沒有與坐標軸平行的邊時,通常采用割補法求面積。
以上問題通過師生的互動,完整地體現了“在練中復,在復中練”的復習原則,通過精講多練來達到復習知識的目的,并由連貫的問題串讓學生養成嚴謹的思維習慣,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與思維的嚴謹性,從而讓學生通過復習有一個質的飛躍。
本課例通過整節課圍繞著一個基本圖形進行發散式的復習,既不枯燥,又能進行有效的、完整性的復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初中數學復習課若能遵循十六字原則:“練在復前,復到關鍵,在練中復,在復中練”,并靈活運用,一定能讓自己的復習課堂更加有趣、連貫而不乏味與枯燥,并能抓住問題的關鍵,讓學生脫離題“海”,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達到教師預期的效果及復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