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 潘明珍
基于現代化教學生境 變革師生的教與學
江蘇省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 潘明珍
當今現代化教學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與學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如果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我們能借助數學學科的特點,用朝氣蓬勃、富有生命力的學科生命,在現代教學媒體生境中,引導學生自主經歷、自發體驗,學會用自己的智慧去迎接令人振奮的挑戰,在活動參與中成為一個探索者、發現者,將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煥發極大的學習熱情,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學力。
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選擇在適當的地方介紹一些有關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趣聞、數學史料與一些數學猜想、未解之命題,和學生對話,使他們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首先源于人類生活的需要,體會數學在人類發展歷史中的作用,以史促情、以異促思,在信息呈現上將給學生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聽沖擊。如介紹數的概念的起源,使學生體會數起源于“數”(shǔ),量起源于“量”(liáng);介紹數的原始表示法(結繩記數與刻痕記數);通過歷史資料使學生體會“0”的雙重含義——作為位值制記數法中的空位記號與作為一個獨立的數;通過原始社會石器與陶器的幾何形狀和圖案介紹原始人對簡單形狀與圖案的認識,使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中充滿了圖形。把數學這一歷史財富和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使陳舊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鮮活,讓學生在歷史與現代的碰撞中產生靈感,而這些,在傳統的課堂上基本是銷聲匿跡的。以蘇教版國標本第6冊為例,課本第21頁“四季劃分的標準” 、第34頁 “鋪地錦”、 第53頁“測量的工具”、第89頁“古代出土的文物”、第108頁“小數表示方法的發展”等,都提供了學生很感興趣的、不一樣的學習材料。
小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經歷了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現代技術的應用,從聲、光、形、色等多方面提供給學生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縮短了這樣的一個進程,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如在研究“觀察物體”、“平移和旋轉”、“找規律”、“幾何體與其三視圖、展開圖之間的轉化”等問題時,起到了平面世界里不能達到的學習效果。如蘇教版第12冊:圍繞所示的軸旋轉各個平面圖形,將得到什么樣的立體圖形?(如下圖)

在生動、形象的動畫中,教與學的重點得到了強化,難點得到了突破。學生們的腦中在短時間內便建立了相關的立體模型。再如“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的”。通過小熊造車的活動場景的設計,使學生們親眼所見正方形和其他多邊形車輪帶來的滑稽表演,懂得圓形車輪順利前進的道理,讓學生們在笑聲中獲得了新知,獲取了超前的、豐富的感性經驗,懂得了嘗試和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開始。
在教學中,我們既要不放過書本中提供的素材,還要不停留于書本,打開智慧的閥門,基于學生的視界,收集書本以外的數學知識,提供給其無窮信息 ,讓學生能在課堂內外借助計算機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揚數學之威風,逞數學之能,如引進介紹的“計算器發展史”;在短時間內帶領學生穿越時空,學生在學習中充滿了探索之初的感動和震撼,他們既折服于人類文明的進步,又有感于現代知識的來之不易,體會到要珍惜這些勞動的成果——知識的財富,從而下決心學好它們,對自我提出要求。如圓的面積公式、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中,極限知識的無意識滲透;如“確定位置”的學習中,指南針、羅盤、的介紹,指北針、定向運動雷達發射、航海旅行等知識的拓展學習,都帶給了學生心理的強大沖擊。還可以開辟數學知識的“探索與博覽”角 ,建立相關的專題學習網站,帶學生走進古代算題、現代高科技領域的數學應用,一些數學定理的證明,甚至是一些數學猜想等,通過高層次的數學活動的介紹甚至參與,以未知來誘發其求索的欲望,激發起學生“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熱情,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魔力”課堂上,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合作學習與交流。
教師應把自己定位在“導”字上,定位在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水平和智力活動所需要的水平發生差距的關鍵時刻,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給予探索與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化教學媒體,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總之,數學教學借助于現代技術,能提供大量、豐富的學習內容,創造出有別于常規學習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積極的數學情感。如生動的配以畫面的講解:黃金分割比、祖沖之研究圓周率、陳景潤勇探哥德巴赫猜想、華羅庚自學成才……我國古代的“百雞問題”、“韓信點兵”、“牛頓問題”、“雞兔同籠” ……,學生從一件件數學家的趣聞軼事中獲得了榜樣的力量,從一道道數學趣題中感受到數學是洋溢著生命氣息的肌體,從一次次失敗和成功中充分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從神秘的世界中激起探索的熱情,從對數學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確定性的感受中,培養科學的學習素養、實事求是的學習作風,發揮教學的最大功能,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其學習的內部動機從好奇逐步升華為興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此時,教師化身為魔法世界的引領者,帶領學生開拓進取,促進學生的多方面發展,借助奧秘課堂的建設體驗數學的魔力,讓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更大程度的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