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玉元 方友生
俗話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這比喻形象地揭示了上級機關和基層單位的工作關系:上級各個系統、各個部門都有自己工作標準和具體工作要求,都需要基層落實,最底層的基層單位對上級指示無論來自哪條“線”,都要去做好。作為基層學校落實好上級部門的工作要求本是天經地義的事,然而,近年來,各種各樣的會議、檢查、評比、攤派已嚴重擾亂了基層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秩序,給基層學校帶來了極大的壓力,使得基層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們不堪重負。
【案例】某農村學校王校長上午迎來綜合治理檢查組,他先是領著檢查組的領導巡視了教學樓的消防栓,食堂、配電間、化學實驗室等學校重點部位,然后再到會議室查看資料,午飯后,校長剛剛把檢查組送走,在校門口又迎來了操場對外開放檢查,檢查組組長調看了操場監控錄像,指出學校未能按照要求在操場上安裝符合要求的照明燈,王校長虛心地答應領導馬上安裝!
像案例中這種一天接受上級有關部門兩次檢查的現象,在基層學校十分常見。據某校統計,這種來自各層各級的檢查一學期有24次,諸如黨務、安全、衛生、文明城市創建、收費、教學、節能減排等等。學校教育涉及千家萬戶,牽涉社會的方方面面,有關部門一學年搞幾次檢查評比無可厚非,但檢查的次數、頻率不能太多,尤其要整合各類檢查。比如法治檢查和綜治檢查兩個檢查有很多交叉部分,但因為隸屬兩個部門,學校卻要忙活兩次。
【案例】某校長周一上午召開學校中層干部會議,下午又召開全體教師會議,布置一周工作;周二去縣里參加黨風廉政工作會議;周三參加某教辦召開的全體校長會議布置落實周二會議的精神;周四參加學業水平抽測會議;周五接鎮黨委通知參加支部書記會議,幾乎每個會議都要求校長貫徹落實。這還沒有加上通過公文系統發送的至少兩天一份要求貫徹落實的文件或通知!
近期和一些校長交談,他們普遍反映基層校長會議多、文件多。正如案例中的校長,周一到周五,五天都有會議,除按照慣例周一行政會議、教師會是必開外,其它四天的會議都是上面拋下的“線”。當然像案例中天天開會畢竟是少見,但一周至少兩次會議很常見。每一次會議、甚至每一份文件都要求毫不含糊的貫徹落實,事實上會議、文件的要求有時可以說很難全面貫徹落實。校長既要理解老師的辛苦,不得強迫老師一定要不折不扣的完成任務,又要落實上級有關部門的檢查或追要,基層學校的校長也很尷尬。
【思考】上述案例共同反應了一個問題:學校沒有或很少有辦學自主權。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已經提出了好多年,但并沒有真正落實到行動中去。一些地方的行政部門對學校管得太多,管得過細,管得過死,這要學校完成,那也要學校落實,甚至連一些和學校沒有多大關系的部門也摻和進來,指手畫腳,學校缺少辦學活力。雖說目前學校是校長負責制,但由于沒有辦學自主權,所謂校長負責制其實也就是對上述一些行政部門負責,而不是真正對學校教育負責,對教師負責,對學生負責,對百姓負責。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校長絕大部分都是行政部門任命的,評論學校辦學質量的好壞也是行政部門說了算,這導致絕大部分學校沒有辦學自主權,一切由有關行政部門說了算。一些學校的某些學科長年累月缺少專任老師,因為學校沒有人事權,只能讓其他科目的老師代教,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就一直上不上去;有的學校的個別教師缺少進取心,教學質量一直很差,因為學校沒有人事權,想讓這位老師離開學校比登天還難。學校沒有辦學自主權,已嚴重制約了學校的健康發展,制約了教育治理水平的提升和教育質量的提升。所以,要改變上述現狀就必須落實簡政放權,推進政校分開,管評辦分離,真正尊重學校的辦學自主權。
建立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現代學校制度,已成為當前中小學教育體制改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針對當前學校教育的情況和特點,一方面,行政部門干預學校教育越來越多,另一方面,人民群眾對學校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優質教育資源特別渴望,建設和管理好每一所學校,必須要用現代學校制度來建設和管理,這樣才能約束有關部門對教育的亂干預,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日益增長優質教育需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學校要充分認識建立現代學校制度的重要意義,把學校制度建設作為貫徹落實教育法律法規、完善學校管理機制的過程,特別是要制訂學校章程,學校“章程作為獨立辦學主體的標志和登記事業單位法人的法定條件,是學校依法辦學、實施管理最為直接的依據”;在制訂過程中要按照教育部、省市的有關規定的原則、內容和程序,堅持民主、科學、公開原則,廣泛征求意見,充分發揚民主,認真研究論證,使現代學校制度修訂過程成為凝聚共識、完善治理的過程。各學校要落實現代學校制度在學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把制度作為辦學活動的主要依據,將制度的精神和內容體現到各項辦學活動中,對不符合現代學校制度的行政干預一律不予理睬,對加重學校負擔的做法按照現代學校制度章程予以拒絕,從而保證學校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
學校的主要工作是教書育人,過濫的檢查評比、文山會海以及泛濫的征文評比等,已嚴重影響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在黨的十九大提出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的大環境下,我們期待穩步推進教育治理,切實為學校減負,為學校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