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晉縣委教育工委書記、縣教育局局長 白志芬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推進縣域教育均衡發展,我縣依托“四個支撐”,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全面落實總書記的指示要求,全力促進教育公平,努力保障每一位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力。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政策支撐是基礎。縣委縣政府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列入了全縣首要民生工程,先后制定了《寧晉縣基礎教育發展規劃(2017—2020年)》《寧晉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寧晉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評估細則》等一系列綱領性文件,完成了對全縣義務教育發展的頂層設計,加強了政策保障。
在此基礎上,我縣創新推行了縣、局、鄉、校“四位一體”學校項目建設分包制度,確保了項目進度和質量。縣委書記唐樹元、縣長李小平、分管教育副縣長趙東釗等縣領導多次到學校調研指導工作,親臨工地督促建設進度,發現難題及時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辦法;各職能部門全力支持配合教育工作,社會各界和熱心企業紛紛慷慨解囊,為教育捐錢捐物……全縣上下形成了政府主導、政策導航、部門聯動、全社會廣泛參與的良好的教育發展環境。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需要有力的資金支撐。我們一方面“多要錢”,確保縣財政對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實現“三個增長”。另一方面“用好錢”,把資金重點用在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上。
2014—2016年,我縣先后投入4.8億元,實施了113個學校建設項目及一大批附屬工程;投入7500萬元裝備多媒體、實驗室、計算機、圖書、音體美器材;投資280萬元,建設了覆蓋城鄉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城域網體系。
今年,我縣積極調整縣域規劃,新增學校用地1000余畝,大力實施了“城區增容,農村提質”工程。在城區,投資8100萬元新建了新實驗二小、新實驗三小、西城區小學三所小學,有效解決了大班額問題,城區小學起始年級班額控制在了55人以下;在鄉鎮,新建、擴建了大陸村中學、北河莊中學、蘇家莊中學、大楊莊小學等一大批農村標準化學校,讓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了質的提升。
今年下半年,我縣又謀劃了總投資6億元的56個城鄉教育一體化PPP項目;當前,第一批總投資近3億元的33個PPP項目己經掛網招標。
幾年來,全縣學校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功能設施煥然一新,為保障全縣孩子享受公平優質的教育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師資隊伍均衡配置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核心要素。我們以縣政府名義出臺了《關于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管理的意見和加強中小學校長隊伍建設的意見》,全面加強隊伍建設,重點解決了編制缺口和素質差異兩個問題。
在解決編制缺口問題上,我們推行了兩項舉措:一是退一補一,按照每年教師隊伍退休人數和自然減員情況,制定教師招錄計劃。自2014年以來,我們先后分四批招錄了626名教師,把一大批熱愛教育事業、具備良好素質的優秀大學生吸納到教師隊伍。二是定向招錄,招錄教師定學科、定學校,招錄指標精確到教學崗位,從應聘人員報名開始,就明確了將來的分配方向,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按需招聘。同時,新招錄教師全部分配到農村學校并簽訂5年不予調動的合同,穩定了教師隊伍,為農村學校注入了新動力,讓農村學校煥發了新活力。
在解決素質差異問題上,我們推行了三項舉措:一是強培訓。自2014年以來,我們先后在清華大學、河北師范大學等高校舉辦暑期研修班,到京津、石家莊、滄州、邯鄲等地進行考察學習,累計開展業務培訓、教材培訓、圖書和功能室管理員培訓、書法和音體美學科提升培訓、新入編教師崗前培訓等各類培訓177次,培訓人次達到60000余人,師資隊伍的綜合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二是促交流。我們制定了《寧晉縣鄉村教育支持計劃實施細則》,先后組織39名農村中小學校長到城區優質學校掛職學習,安排540名教師交流支教,組建名師講學團在全縣學校巡回指導教學,多層面拉平校際師資差距。三是樹榜樣。我們每年都開展師德師風專項整治活動,連年評選“最美教師”、“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感動寧晉教育人”以及學科名師、骨干教師、教壇新秀,為教育系統樹立了一大批身邊的標桿和榜樣,廣泛宣傳先進事跡,認真開展學習活動,強化了榜樣的引領作用,教師隊伍的正能量得到了全面激發。
管理精細化是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重要手段。我們要求全縣學校在制度建設、教學常規、校園文化等方面向制度化、規范化、精細化方向延伸。
一是實行陽光招生。嚴格落實“劃片招生,就近入學”原則,落實“幼升小”、“小升初”免試考試和平行分班要求,保障劃分區域和進城務工人員、外來經商人員子女平等的受教育權益,義務教育段學校入學全部實現“陽光招生”。完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全面加強特教工作,認真落實各項國家教育資助政策,全縣沒有一名學生因貧失學。
二是教研拉平差距。成立了由縣教科所、學區、學校和專兼職教研員構成“三橫一縱”的教研網絡,對全縣義務教育段學校教學教研工作進行專題調研,逐校制定整改提升方案,拉平全縣學校教學教研水平。
三是開展結對幫扶。2014年以來,連結城區優質學校和薄弱鄉鎮學校組建教育共同體,制定《結對幫扶方案》,組織城區優質小學對農村薄弱小學進行“雙薄弱”幫扶,幫扶薄弱學校52所,薄弱學校教師830余人次。全縣學校站好隊、齊步走,實現了協調同步發展。
四是打造特色長板。我們制定實施了《寧晉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評估細則》,創新推行了一旗、兩操、五個“三分鐘”一日學生常規活動,即升國旗、課間操、眼保健操、每天唱愛國歌曲三分鐘、每天誦讀三分鐘、每天做家務三分鐘、每天練字三分鐘、每天寫日記三分鐘。積極開展“一校一品”創建活動,組建了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在全縣創建了足球、書法、武術、京劇、科技制作、鼓樂等一大批特色學校。每年舉辦中小學生藝術節、中小學生秋季運動會、棋類比賽、乒羽比賽、書畫大賽等活動,積極搭建學生才藝展示平臺,創造成長機會,實現了全縣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整體提升。
當前,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教育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們將砥礪奮進,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加快教育振興進程,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更優質、更公平的教育惠及每一名學生,開啟縣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