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東坎實驗小學 杜紅梅
讓課堂散發數學思維的魅力
江蘇省濱海縣東坎實驗小學 杜紅梅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幫助他們理解、吸納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主要闡述了當前小學數學思維培養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提出小學生數學思維培養的有效對策。
小學數學;數學思維;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去觀察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要達到這個目標,小學數學教學就不能局限于基礎知識的掌握,還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數學思維能力,才能較好地理解、吸納數學知識,將新舊知識融合在一起,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部分學生的思維發展滯后
在聽課、自主學習時,常有部分學生不在狀態,他們的注意力處于游離狀態,難以跟上大部隊的步伐,行動相對延遲滯后。受前面某些環節知識的阻礙,他們在后續的學習中會繼續慢拍,以致失去學習興趣,不愿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2.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差
小學數學中的概念、公式、法則等都是通過數學語言來表達的,準確的數學語言對學生概念的掌握、定理的學習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部分學生膽小怯懦、表達能力弱,往往說不到問題的中心,出現前言不搭后語、斷章取義的情況,讓人難以理解,教師沒有啟發引導,反而急于包攬一切,以致學生的表達能力得不到培養。
3.學生缺少深入思考的機會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沒有給學生充足思考問題的時間與空間,大多由自己直接講出正確答案,而沒有讓學生講出自己思考到的方法。當學生的思維受阻時,教師沒有給予必要的引導。
4.學生缺少具體的操作過程
在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到了中高年級,學生的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但當遇到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時,仍需借助具體的操作來引導。通過具體的操作累積豐富的感性材料,將陌生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促進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但課堂時間有限,教師擔心知識點講不完,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動手操作。
1.大一統的教學目標
數學課堂沒有為每一節課設定具體的目標,但許多教師僅限于完成教學任務,不是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而是采取“一刀切”的方法,以同一目標要求所有學生,以致出現優等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的現象。
2.教師剝奪了學生的話語權
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過于強調紀律,過于追求答案的標準,不允許學生有任何不同于自己的表述,造成學生師云亦云,學生就如同一個復讀機,不能發出自己的聲音。
3.教師未給學生的思考留白
教師的預設模式化、經驗化,未能全面地了解學生、分析教學過程,重教輕學,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書寫具體,沒有經過認真取舍,教師只按照排好的程序講課,課堂時間安排很滿,給學生思考留白的時間甚少。
1.面向全體學生,分層制定教學目標
學生的知識層次不盡相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致力于發展中等水平學生,讓優等生脫穎而出、學困生學有所得。維果斯基提出“最近發展區”理論,他認為學生的發展水平包括現有水平、可能的發展水平,教師在制定目標時要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分析學生的現有水平,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確定教學目標,讓學生的思維拾級而上,最終達到可能的水平。如在《認識負數(2)》的教學中,教者提出問題:“(1)如果王軍向南走30米,記作+30米,那么張剛向北走22米,記作( )米。如果王軍向東走40米,記作+40米,那么張剛走-40米,表示他向( )走了( )米。”(2)媽媽于5月20日存了5000元,在存折上應記作( )元;6月10日又取出1200元,在存折上應記作( )元。(3)-3接近3,還是接近0?正數和負數在數軸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樣的?”教師的提問要“下有保底,上不封頂”,要發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在各自的起點上能得到最大的發展。教師要根據課堂觀察及時調整目標,使之一直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勝利的果實。
2.更新教學觀念,維護學生的話語權
教師要多閱讀教育學、心理學的有關書籍,認識到數學思維培養的重要意義,轉變過于追求標準答案的觀念,建立互動的生本課堂。(1)樂于表達。教師要營造和諧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讓學生通過組內合作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形成用數學語言表達的好習慣。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給予幫助,在他們獲得成功時,要以贊賞性的語言激勵他們。(2)敢于表達。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要給予肯定。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不可強行改變,在學生表達不完整時,教師要引導、點撥他們說出自己的答案,或由其他同學補充完善。(3)能夠表達。教師要提高學生使用數學語言的能力,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提高學生的書面語言、口頭語言表達的能力,讓他們愿說、敢說,也能說。
3.靈活設計教案,讓學生有深入思考的空間
教師的預設如果過于緊湊細致,那么留給學生的時間就不會太多。教師要讓學生親歷數學問題的發現、提出、分析與解決的過程,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思考、分析、反思,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數學方法,使自己的數學思維獲得發展。
4.改革教法,給學生親自操作的機會
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聯系生活實際、開展動手操作活動等方法,引導學生用腦思考、用手操作,掌握數學規律,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認識毫升》的教學中,教者拿出10毫升的量筒,讓學生看一看一毫升容量有多少,往空量筒中滴水,看多少滴水大約為1毫升。拿出自己帶來的小容器,把50毫升水分別倒入這幾個容器中,觀察水面在哪里?估計一下,這個容器的容量大約為多少升?教師給學生觀察、操作、體驗的機會,讓他們在操作中激活思維,提高問題分析與解決的數學思維。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改變重知識傳授輕思維培養的現狀,要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要通過分層設計教學內容、維護學生的話語權、給學生深入思考的空間、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等策略,培育學生的數學思維。
[1]張羽,黃振中.“搶跑”真的贏嗎?——小學數學校外輔導對校內數學和數學思想培養的影響[J].教育發展研究,2014.
[2]沈京城.訓練數學思維,培養創造能力[J].考試周刊,2008.
[3]馬秀梅.如何運用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學苑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