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h濱淮初級中學 繆德山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課堂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專制走向民主,教師不僅關注教學目標的達成,還關注了學生的發展進步。課堂教學不是局限于教材的靜態系統,而是教師、學生、教材、教學環境等諸多因素相互摩擦而生長的生態系統,是富有生機活力的。教師要重視課堂的預設,預料學生的回答,避免教學過程中出現一些措手不及的尷尬局面。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關注學生的延伸理解,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產生思維的碰撞,促進課堂的動態生成。
預設是課堂教學前研究教材、分析學情的預先設計,是靜態的;生成是課堂教學的精彩點、閃亮點,是實現預設并超越預設的課堂成果,是動態的,預設與生成是辯證統一的。
課堂預設與動態生成都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其中預設體現教學的計劃性、預見性,生成則體現課堂的開放性、動態性。精心的預設能促進課堂精彩的生成,可以預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觸景生情,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投身于問題的探究之中,形成生成的開端。創造性的生成是對精心預設的展現,是教師、學生、教材、媒體、情境之間互動的最佳成效,是彼此碰撞的“結晶”。沒有生成的課堂顯得枯燥乏味、死氣沉沉,缺少預設的課堂顯得枯燥無趣,兩者結合起來,才能顯得更加完美。
預設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而生成是從教學過程為起點,追求學生的個性發展。二者目的不同,過于強調某一方面會導致另一方面的萎縮。創造性的生成脫離了教師的預設,具有偶然性。
部分教師迷戀于對考分的追逐,視學生成績為第一位,只要在考試中能考到高分就視為成功,對預設與生成的理論認識不足,教師只追求目標的達成,而不管學生是理解還是掌握,是死記還是硬背,重教輕學,對生成視而不見。部分教師對預設重視不夠,授課時隨意性大,或對學生的生成缺乏思考。
部分教師過于強調教學的預設,但過于程式化,使本該生成、靈變的數學課堂變得機械教條。教師要為學生預留一定的發展空間,要順勢生成、隨緣生成,教師要以適當的預設發散學生的思維,抓住教學契機,開啟學生的思維,順時引導,促進教學的生成。
數學教學具有很強的目的性,教師應預設固定的教學目標。但目標不因生成而改變,生成旨在服務于課堂,不能因預設的不足而過度生成,渙散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偏離教學任務,最后草草收場。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對預設與生成的認識不足,重教輕學,學生只能“學會”,而不是“會學”,教師片面地認為教學就是為了成績。隨著課改的深入,數學教學不再囿于“數學知識的傳授”,從關注結果走向關注過程,讓學生獲得學習的體驗,提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以學生的個性特征為依托,為教學情境引入內容,引發學生的聯想,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主動探學的欲望。教師要引入生活中的資源,讓學生學習“身邊的數學”,培養學生的數學化思維,讓學生形成愛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學校要加強預設與生成的理論培訓,針對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讓教師針對學情進行合理的教學預設。教師要辯證認識預設與生成的關系,要為教學適當留有余地,要有效地加以引導,避免過于泛濫的生成。教研組要通過說課、基本功競賽、教育故事分享等活動,讓教師反思教學預設出現的問題以及教學中促進生成的處理方法,相互探討合理預設的“度”以及處理無效生成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中應多提問,多與學生交流,勿以嚴厲的態度扼殺學生的參與,要及時發現并掌控學生的生成,并對生成提出合適的處理意見。
教師要精心預設,需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較高的專業能力以及老道的教學經驗、理性的思維。教師應加強理論學習,對教材有獨到的理解,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理性思考,培養他們敢于批判、敢于質疑的求學態度,及時捕捉學生的生成,并具有隨機應變的能力。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層設計問題,給予基礎好的學生一定的自由度,對中等生予以精講,提出精確的要求。
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行為,理性地預設,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要為學生的思考留有余地,讓他們有發散思考的機會。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從生活中展開聯想。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SAS》的教學中,教者創設情境:“三角形硬紙板(有一個角)不小心被學生撕壞了,現在急著用,有什么辦法呢?”學生紛紛提出到辦公室取一個,這時有一位學生提出:“我們可以自己將它復原?!苯陶呦鄼C提問:“如何復原?”學生此時陷入沉思,教師適時指出:殘缺的教具有哪些元素?學生思考這個壞了的三角形硬紙板還保留了哪些數學元素,表達自己的想法:“兩個角和其夾邊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就全等了嗎?”學生在探索中難免會有麻煩,教師要鼓勵學生的爭論,并啟發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的結論。課堂無時不在變化,學生的生成不一定以教師的預設為先導,基礎好的學生與教師的預期較為貼近,基礎差的學生,教師的授課節奏往往不好調控,這往往對教師的教學經驗提出了考驗。因此教師要針對重難點內容預設問題,要兼顧優秀生、中等生、學困生的學習情況,但時間盡量不能過長,避免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總之,數學課堂是動態發展的,一切情況皆有可能發生,因而教師不因預設而預設,不因生成而生成,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彈性預設的基礎上,靈活地掌控課堂,構建富有生機的數學課堂。
[1]蔣玉琴.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動態生成性[J].江蘇教育,2002.
[2]許書明,稽康.試論語文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的關系[J].教材教法,2009.
[3]羅祖兵.“預設”與“生成”:教學思維方式的必然選擇[J].課程·教材·教法,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