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濱淮鎮中心小學 楊 月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進步,現階段教學越發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如何將知識與生活相結合成為廣大教師關注的話題。對學生而言,學習的目的不在于知識本身,而在于如何通過學習理論知識幫助自身在今后更好地生活,故教師應迎合當今教學發展的趨勢,制定各項有效措施,有效運用生活情境開展教學,促進教學與實際生活的有機結合。
創設教學情境是教學的關鍵步驟,有效創設情境能幫助學生將精力集中到課堂中,有利于學生更加專注地學習。小學生正處于學習數學的起步階段,雖然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較為片面且掌握甚少,但由于生活中有許多場景與數學有關,故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具體場景,使學生產生代入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與生活間的聯系,也能吸引學生興趣。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播放一段視頻,讓學生觀察視頻中的鐘表在各個時間段三個指針所指位置,并讓學生試著說出其代表的時間點,也可以讓學生觀察教室中的鐘表并試著說出時間。隨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認識鐘表中的時針、分針、秒針,并告訴學生其代表的具體含義,教學生如何辨認時間。最后進行題目練習、知識鞏固及總結過程。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能使學生意識到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度極高的學科,能使學生發現數學的魅力并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有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數學知識的邏輯性、抽象性強,對于思維能力較差的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難度,結合生活具體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知識,能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形象,在幫助學生學習的同時有助于培養其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時,對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定義進行講解時,教師若單純地將其定義列出讓學生自行理解,則會使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場景幫助學生理解定義,如將收納盒、文具盒等物品放置在講臺上,讓學生觀察其各面形狀后為學生總結,告訴學生長方體的定義,并幫助學生理解“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這一知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對學生而言是較為抽象的兩個定義,小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及構造能力較差,結合生活中的具體情境或常見物體開展教學能加快學生的理解效率,也有利于使學生擁有一雙善于發現數學的眼睛,能提高學生觀察、分析等各項能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動力的根源所在,激發學生興趣能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使學生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有效引入生活情境開展教學能提高教學趣味性,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激發其興趣。例如在教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表演,在課堂上重現生活中商場購物的情境,讓一部分學生扮演購物者,另一部分學生扮演賣家,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商討為各商品定價,隨后再現消費者購物場景,在表演過程中,教師應起到調動氣氛的作用,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其學習興趣,同時讓未參與表演的學生和扮演賣家的學生共同計算商品總價,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教師也應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和父母外出購物時,試著幫助父母計算商品總價,并在購物結束時將自身計算結果與正確商品總價進行比對,及時發現自身的計算過程中存在的錯誤并在今后計算時注意這些問題,以不斷提高自身的口算能力。
布置習題是鞏固學生知識掌握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教學的關鍵環節,利用生活情境能使學生解題的積極性得到提高,對學生成績的提升有很大幫助。例如在教學《位置與方向》一課時,教師可以給出一幅圖,并在圖中標注電影院、商場、家等多個地點,布置作業讓學生寫出如何從一個地方到達另一個地方,也可以告訴學生從已知地點到達目的地的路線,讓學生在圖中標注目的地的位置,同時也應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位置與方向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又如在教學《年、月、日》一課時,教師可以布置作業:在課下自行翻看紙質日歷或手機日歷,理解年、月、日的含義并能讀出具體日期。除布置作業之外,教師也可以開展隨堂測試,給學生一張日歷,讓學生自行在上面尋找年、月、日并將其讀出,也可以讓學生說出年、月、日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使學生理解年、月、日為不同大小的時間單位,鞏固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起步階段,許多學生往往缺乏學習數學的有效方法與思維,致使其成績提升較慢。有效利用生活情境開展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成績,且能培養學生數學思維,使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及應用,對學生有很大幫助。本文結合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實際情況,從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結合具體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利用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利用生活情境鞏固學生知識掌握四個方面,對如何利用生活情境開展教學進行論述。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反思與總結,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水平,以更高效地開展教學。
[1]于洋.芻議如何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38-38.
[2]孫明娟,沈靜,孫猛.探討如何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5(5):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