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響水縣第一小學 嚴 嫣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打牢數學基礎的重要階段,在這個學習時期建立數學學術思維,培養數學能力,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有重要的作用。但當前很多教師在應用提問推動課程開展的過程中針對性不強,效率低,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經驗,針對當下存在的提問效率低等問題,探討提高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由于學生個體具有差異性,在小學基礎階段,即便這種差異性不算明顯,但學生的基礎水平、智能水平、思維發展水平以及接受學習能力均不同,這就對教師的課堂提問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教師設置的問題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基礎能力和知識的掌握程度,拿捏好難易程度,才能確保更高的準確性。但當前很多教師提問設置較難,成績一般的學生常常手足無措,逐漸失去學習的熱情,而如果設置問題過于簡單,又影響成績優秀學生的學習效率,浪費時間。
高效的數學教學課堂中,要求教師在提問環節根據學生學習的進度進行循序漸進的補充和深入,只有保持提問的層次性,才能符合學生知識學習的習慣與規律,也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旦教師在提問的環節沒能把控學生的學習特點,對問題深淺度的層次感把握不好,就會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思路被阻斷,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影響學習興趣。
一些教師沒有掌握好提問的時間,比如設置提問環節后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那么學生對題目的解讀和創造性發散性思維就無法被激發。還有一些教師僅僅根據自身長期的教學經驗設置問題,并沒有整合學生思維發散性的特點和需要考慮的時間需求,很多問題都有固定化的解題思路與方法,這也導致一些成績優秀且具有創造性的學生不樂于回答。
教師要有目的性與針對性地設計問題,緊密聯系學習章節的重點內容以及學生心理特點和思維發展特點,確保提問真正問到重點上,并遵循學生所學的知識要點和邏輯要素特征,能夠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學會掌握學習方法,絕不能因為提問而設置問題。
比如在學習《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征》的相關內容時,教師要明確所學內容要求學生掌握的重點在于理解被2整除的數的特征,而學生往往會在判斷一個數能否被2整除的過程中出現錯誤,明確了這一目的以及學生解題的特點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大家觀察2、4、6、8這幾個數有什么特征?”這個問題的重點在于讓學生發現這些都是2的倍數,隨后過渡到兩位數的理解,在學生任意選出的一些兩位數甚至三位數中,教師再次要求學生經過觀察后回答:“這些數的個位數字都有哪些特點?”學生很快就會發現只要能被2整除的數,個位上均是0、2、4、6、8,即都是2的倍數。在反復的推敲和判斷下,教師就能在加強提問目的性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更快地發現知識的規律,迅速掌握到本章內容的知識。
在教師設計問題、組織問題和進行提問的過程中,要努力追求問題的層次性,這首先遵循了課堂數學知識學習由淺入深的原則,同時也給予學生更多思維調整的機會,其次,循序漸進的方式也更能讓學生接受。比如學習《24時計時法》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看的電視節目,比如動畫城、新聞聯播等,這些節目播放的特點均為準時,那么學生是否能具體說出不同節目的播放時間?由于小學生比較喜歡看動畫片等電視節目,這個問題的設置會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積極性。隨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給出的時間要求學生表述不同時間的計時法,并導入24時計時法的認識,進一步提問:“請同學們觀察12時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之間的應用區別。”這些題目設置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啟思維。
另外,教師還要注意學生能力與思維發展的差異性,教師問題設置的層次性要應用到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區別問答中,尤其是針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設置的問題要具有基礎性強的特點,幫助其加以鞏固和完善知識框架,而在學生回答錯誤時要意識到學生學習動力的問題,積極鼓勵,促進學生思維水平和學習信心的提升。
當前社會對人才的創造力有很高的需求,而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要學生具備創造力和創新能力,就要從日常教學環節的點滴進行培養,教師也要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善于設計一些具備創造性的問題讓學生回答,從中逐漸發現規律,啟發思維,培養創造能力。
比如在學習《長方形周長》的相關內容時,盡管很多教師在課前的不少訓練中都有涉及對學生在相關知識點上的滲透與訓練,但教師可以換一種教學啟發方式,并不一定要循規蹈矩地提問,如讓學生準備一根小繩,擺出一個長方形,并用筆在四個角上做好標志。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動手操作,很快用繩子擺出一個長方形,隨后教師繼續發問:“學生們注意到長方形周長的定義就是四條邊長的和嗎?除了用‘長+長+寬+寬’的方法計算,還有什么方法?”有學生回答:“長×2+寬×2。”教師再次引導性發問:“我把繩子長和寬的一個角對折,同學們發現了什么規律?長方形的周長計算還有什么新的方法?”這時學生往往會恍然大悟,了解到長方形的周長實際上就是兩個長與寬的和。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提問教學的應用過程中,教師要保證提問設計的質量,就要緊密結合數學學習的知識重難點、學生個體的差異性,以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展教學活動,同時正視當前小學教學課堂上存在的問題,及時根據教學實踐進行教育反思,精心改革和設計有針對性、有創造性、有層次性的問題,才能在尊重學生思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全面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