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實驗小學 徐新麗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追問的實踐與思考
江蘇省如東縣實驗小學 徐新麗
追問是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適時、科學地追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同時也能較好地調節課堂學習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那么,課堂教學中追問在哪兒?這是老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不斷思考與探索的一個問題。筆者通過探索與實踐,在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取得了較好效果。
在小學數學中,有些概念貌合神離,學生一時難以區分,使學生對知識容易產生模糊的認識,這時就需要教者進行適時的追問,幫助學生從本質上認清、理解知識的聯系與區別。如:教學“垂線”時,學生通過自學初知垂線的定義后,教師提問:怎樣的兩條直線是相互垂直的?學生回答:兩條直線相交成90°角時,這兩條直線就相互垂直。此時,有些學生往往把“90°”與“垂直”這兩個不同的概念混淆起來,我進行了追問:“90°”與“垂直”的意思一樣嗎?并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全班進行交流。通過交流分析,使學生充分認識了“90°”是一個角的度數,“90°”的角是一個直角,而“垂直”表示的是兩條直線之間的相互關系,兩條直線相交,并且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就相互垂直。通過追問,讓學生對“直角”、“90°”、“垂直”有了區分,不再混淆,提高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深度。
學生在課堂學習時,其注意力的集中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一堂課自始至終都高度集中,一般來說,小學生在10~15分鐘后,就會出現注意力分散的情況,也就是學生學習中的疲勞現象,這就要教者進行課堂氣氛的調節,讓學生順利地度過疲勞期,重新振作精神,投入到學習中來。追問是一種較好的調節手段,但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們用得都比較少,一般是通過提醒、表揚、批評等方法來處理,如果換一種追問方式來調節,將會收到意外的良好效果。如:教學“小數的加減計算”時,利用生活中的物價計算,探討出了小數的加減法計算的方法,并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方法后,學生覺得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比較簡單,思想上有所松懈,再加上已經學習了十多分鐘,學生的注意力開始分散,課堂上學生出現了低迷狀態。此時我進行了追問: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為什么一定要將小數點對齊?問題一出,學生的精神狀態得到明顯的改變,人人都思考起了這個問題,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度過了學習的疲勞期。
學生將新舊知識聯系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就是學習的關鍵處,教學中如果抓住了關鍵點,就能較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最佳服務,使學生透徹理解所學知識,構建新的知識體系。過去,我們在教學的關鍵處往往是老師反復講解、反復強調,這種方法雖有一定的效果,但學生容易產生疲勞,也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與能力提升,如果改用追問,則會有另一道風景。如:教學“幾分之一”時,通過將一個餅平均分成4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這個數叫作“分數”,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再讓學生看書自學,舉例說說一些幾分之一的分數。認識幾分之一的關鍵是平均分,平均分的概念學生已經學過,但要讓學生把平均分與分數構建聯系,就是認識分數的關鍵。教師提問:誰愿意說說,什么情況下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學生說出幾分之一的含義后,教師進行追問:怎樣對物體分,才能用幾分之一來表示?這一追問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了用分數來表示時一定要平均分,從而幫助學生深刻理解了幾分之一的含義,幫助學生建立起了新的知識體系。
教學重點就是一堂課學生學習的知識核心,學生對知識重點的理解掌握程度,決定了教學的效果。在教學實際中,老師都是高度關注、精心預設教學過程的,一般都會進行一些必要的追問,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如: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讓學生通過擺小棒,初步感知有余數的除法,然后師生一起探討列豎式計算,學生進行了兩道練習。教師接著進行了追問:你發現有余數的除法中,余數與除數之間有怎樣的關系?18÷4=3……6,計算對嗎?為什么?通過追問,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了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理解了余數必須比除數小的道理,使教學的重點得到了突出與強化。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幫助學生有效化解,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多數老師是以講授來幫助學生化解難題,這不利于學生的探究意識與能力的發展。利用追問的手段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化難為易,而且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教學“24時計時法”時,通過對鐘面的觀察與講解后,學生感知了24時計時的方法,但學生對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之間的聯系是一疑難問題,教師出示了一個問題:9時你在干什么?有學生說在學校上課,也有學生說在睡覺。教師這時進行了追問:9時是上午還是下午?讓學生進行討論,使學生理解了9時在24時計時法中表示的是上午9時,而不是晚上9時。教師繼續追問:晚上9時用24時計時法怎樣表示?為什么?這樣的追問幫助學生化解了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疑難問題,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了所學的知識。
追問是教學中使用很久的一種教學手段,但它永不過時,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