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 郎金國
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辦好學前教育,關系廣大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系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近年來,石家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發展,不斷創新服務舉措,以擴大優質普惠資源為引領,著力推進學前教育資源優質均衡發展。在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春蕾工程”,大力發展公辦園的同時,我們積極扶持普惠性民辦園,加快構建公益普惠的學前公共服務體系,努力實現“廣覆蓋、保基本”向“優結構、提質量”方向的轉變,形成了“公辦園優質引領,民辦園特色發展,不同辦園主體互動并存”的幼教均衡優質發展格局。全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1%,較好地滿足了適齡幼兒有質量的入園需求。
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突破,但我們始終清醒地看到,雖然從資源總量上看,園所學位總量能較好滿足幼兒入園需求,但是,從資源結構上看,由于質優價廉的公辦資源相對較少,在人口集聚的主城區尤為突出,幼兒入園存在結構性矛盾,即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我市也面臨“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貴”的學前共性問題。
為解決學前供給結構性不平衡的難題,補齊學前教育短板,我市積極按照國家、省有關要求,探索發展普惠民辦園,以求通過“供方策略”的結構調整,化解幼兒入園矛盾。2016年3月,我市出臺了《普惠民辦園認定及扶持辦法》,按照“政府買服務、幼兒享補助、園所得扶持”的總體思路,新扶持創辦普惠園80所,財政預算總投入6500余萬,近2.1萬名幼兒家庭直接受益,公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77%。該項工作是民生領域供給側結構改革的一項創新,石家莊市政府連續兩年將創辦普惠園列入市政府利民惠民十件實事,各級媒體予以深度報導,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堅持公益性普惠性是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為進一步做好普惠園創辦,我市主要圍繞“補給誰、怎么補、怎么管、怎樣扶”四個方面開展工作,“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貴”難題得到有效化解,受到了幼兒家長和社會各界的歡迎。
為充分實現教育資源配置的價值,科學確定財政扶持補貼的普惠園范圍,市教育局對主城區所有在冊民辦園進行了信息統計,并對實際收取的保教費在不同價位區間(500元以下、500-750元、750-1000元、1000-1200元、1200元以上)的占比進行了詳細測算,最終確立了園所數量占比最高、幼兒分布數量最多、收費價格相對適中的保教費價格區間,即保教費在每生每月500元-1200元的民辦園為普惠政策扶持范圍,其他縣市區結合本地實際確立補貼標準及獎補方式。有了科學的數據分析,市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普惠園創辦工作進展順利。2016年,市區兩級投入財政資金1731萬元,成功創辦了首批34所普惠園。
明確了價格補貼區間,亟需解決的就是補貼方式。放眼全國各地,從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的地區來看,大都選擇補貼給幼兒園。而我市創新服務舉措,出臺了《石家莊市普惠園建設獎補資金管理辦法》,采取“雙補”方式,即“幼兒家庭分段補、優質辦園有獎補”。
一是補貼幼兒保教費。按照繳費標準,劃分為500-750元、750-1000元和1000-1200元三段,分段補貼保教費的方式,分別補貼幼兒家庭250元、300元和250元。如此,主城區普惠園的每個幼兒家庭每月可獲得保教費補貼250-300元,其他縣市區的幼兒家庭可獲得保教費補貼50-100元,增強了百姓學前教育獲得感。此外,我市作為國家特教改革實驗區,還通過實施“幼特融合”工程,實現殘疾兒童的早期康復與教育。為此,我市在落實現有的國家學前教育資助制度基礎上,創新增設了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孤兒、殘疾幼兒的普惠園資助經費制度,標準為2000元每生每年,減免此類兒童的保教費、餐費,彰顯了市政府對特殊兒童的關愛,體現了教育公平。
二是獎補優質普惠園。采取升類獎勵(經審核認定的普惠園每升級一次由市級財政一次性給予10萬元的扶持補貼)和優質園扶持(已達到城市一類及以上等級的普惠園由市級財政給予6萬元/年的扶持補貼)舉措,激勵吸引優質民辦園加入普惠園行列,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同時,積極鼓勵各地采取配置玩教具、改善辦園條件、購買保安服務等多種舉措加以扶持。
扶持對象和辦法確定后,如何保證讓真正優質的民辦園成為普惠園,確保財政資金的使用安全成為重中之重。為此,我市注重抓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普惠園創建環節上,明確了銜接有序、規范科學的四階段流程,即“預算、申報階段——審核、抽評階段——復核、公示階段——獎補、提質階段”,做到了步驟有規范、時間有節點。二是在資金使用上,市教育局會同市財政局經過調研分析,印發了《關于做好普惠園保教費等補助資金發放工作的通知》,本著“方便家長、便于工作”的原則,確立了采取“審核公示、打卡發放”的方式,即:以幼兒實際出勤為基準,經園所公示后,補貼資金通過銀行按月集中打卡發放至幼兒家庭。
創建普惠園最終目的是讓更多的群眾享受到規范、優質的學前教育。為此,我市堅持監管與幫扶并重,不斷提升普惠園辦園品質。一是在辦園行為監管方面,我市出臺了《進一步加強幼兒園規范管理的規定》,明確“十項嚴格”,印發了《石家莊市幼兒園常規工作檢查標準》,對普惠園安全、衛生、飲食、師德師風等七大方面進行嚴格動態監管,以保障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二是在幫扶提升素質方面,我市通過采取向普惠園派駐優秀公辦園長指導、普惠園專場師資免費培訓(納入市級“三支隊伍”專項培訓)、園長任職資格培訓普惠園優先、優質園牽手互助(建立省市示范園與普惠園結對幫扶機制)、園長榮譽激勵(評選年度石家莊市雙十佳幼兒園園長)等多種舉措提升普惠園師資素質、提振民辦士氣。
按照上述四個方面的實施路徑,在普惠園創建過程中,我市堅持做到“七個有”,即“制定標準有依據、政策落實有保障、資金投入有力度、扶持舉措有特色、弱勢群體有關愛、工作流程有規范、師資素質有提升”。
歷經兩年的努力,普惠園創建已初見成效。
一是提高了公益普惠覆蓋率。在普惠園扶持政策的推動下,我市各縣(市)區結合學前行動計劃,逐年增加學前教育投入,有效擴增了普惠資源。其中,主城區在2016年實現了普惠園歷史上的“零”突破,兩年間提高公益普惠率近20個百分點,有效緩解了人口集聚地區的入園結構性困境。
二是提升了普惠園辦園品質。我市建立的普惠園與優質示范園的手拉手結對幫扶機制、免費培訓提升機制,進一步提升了普惠園的辦園水平。采取的一系列獎補激勵政策,吸引了民辦優質集團連鎖園加入,發揮了良好的社會導向作用,創建了一批優質普惠園的品牌。此外,通過對普惠園加強監管,對辦園行為不規范、保教質量嚴重下滑的普惠園采取取消其普惠園資格等舉措,有效保障了我市普惠園的整體辦園水準。
三是百姓擁有了更多獲得感。石家莊市政府對幼兒家庭的保教費補貼每年可節約家庭保教費用支出3000元左右;對特殊兒童的資助政策,可使特殊兒童家庭在享有國家資助政策的基礎上,每年獲得2000元的資助,切實減輕了家庭負擔。我市在推動普惠政策的同時,對公辦園價格進行了規范調整,實現了“公辦園調一點、民辦園補一點”,群眾的教育公平和學前教育獲得感得到極大提升。
四是保持了收費價格的穩定性。按照規定,普惠園一經認定,三年內保教費價格保持相對穩定,有效抑制過高、漲價過快的民辦園收費,有利于穩定學前市場運行秩序。
實踐證明,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作為“供方策略”,是解決“入民辦園貴”問題的基本路徑和重要手段,可有效推動民間資本共同參與學前教育發展,對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長遠意義。今后,我們將繼續全力抓好普惠園的創辦工作,不斷讓惠民政策溫暖更多家庭,辦好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