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軍
“準備!馬步沖拳!”教官一聲斷喝,操場上響起了奶聲奶氣的“嘿哈”“嘿哈”聲。一群穿著迷彩服的小娃娃,在教官的帶領下像模像樣地學起了軍體拳。新學期開學后,廣州市第二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們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軍訓。昨天,孩子們展示了他們第一周軍訓的成果。據悉,讓幼兒園的小娃娃參加軍訓,這在廣州尚屬首次。(9月15日《廣州日報》)
“幼兒園軍訓”早已不是新鮮事物,且自出現之初就遭受普遍質疑。這是因為,存在并非有理,現行政策法律并沒有為其合理性提供依據。但是,就軍訓對幼兒教育可能產生的積極意義來看,“幼兒園軍訓”也可算得上一種突破政策法律限制的教育創新。
“幼兒園軍訓”體現了一種創新勇氣,可是不少幼兒園的軍訓在突破政策法律限制后,卻被自身教育觀念捆綁了手腳,以至于成為“戴著鐐銬的舞蹈”。這主要表現在,依葫蘆畫瓢,照搬大學生軍訓,嚴重違背幼兒身心成長規律和學前教育特點;或者僅僅做幾次隊列訓練,美其名曰“軍訓”,實際上是為了賺足“知名度”,沽名釣譽背后,軍訓只是被當作展示辦學成果、招攬生源的道具和噱頭。
很顯然,作為國防教育“必修課”的青少年軍訓,被一些幼兒園“玩壞了”。“幼兒園軍訓”作為一種教育創意或創新,本身沒有錯,而是錯在缺乏課程意識。“幼兒園軍訓”最關鍵的就是要使軍訓幼兒化,切合學前教育特點和幼兒成長規律,照應幼兒成長需要。幼兒身體發育不完全,在體能消耗活動中易受到傷害,不宜強化意志磨練;幼兒心智處于啟蒙階段,對規則的接受比較遲緩,不宜做紀律上的強化訓練。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中“幼兒園應當將游戲作為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的規定,“幼兒園軍訓”必須符合游戲化要求,可以是“不像樣的軍訓”,絕對不能是“不像樣的游戲”,應當強調將適合幼兒的軍訓內容融入幼兒教育課程體系,做到玩中學。
“幼兒園軍訓”的幼兒化、游戲化,有利于遏止幼兒教育的揠苗助長、急功近利傾向。在游戲化的軍訓活動中,慢工出細活,幼兒可以逐漸培養起時間觀念、規則意識、任務意識和團隊意識,提高自理能力和服務意識,這是對“學前教育要注重培養幼兒生活學習習慣”教育政策的踐行。隊列訓練、站軍姿、做軍體操、整理生活用品、防震避險模擬演練、觀看國防教育專題片等都是不錯的幼兒軍訓游戲選項,切不可將“幼兒園軍訓”搞成“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的令幼兒望而生畏的“魔鬼訓練”。
“幼兒園軍訓”的幼兒化、游戲化本質上是軍訓課程建設的幼兒立場,這要求“幼兒園軍訓”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更不是假軍訓之名的“生財之道”,而應該是傾注心力和智慧的教育創新。軍訓游戲化課程建設,應該是“幼兒園軍訓”專注于幼兒健康成長的長久不衰的生命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