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陘縣實驗中學 杜曉敏
多年來,教研工作是與國家規定的課程、教材相匹配的,具有高度的指導性,在“詮釋”國家課程和教材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教研員實施這一工作都輕車熟路。然而在教育信息化時代,這種“優勢”逐漸變成了“弱勢”。譬如,傳統的教研活動通常由教研員組織,具體表現為:同一學科的教師在約定的時間、地點聚集到一起,在教研員的指導下研究某些特定的教育教學問題。由于不同學校的參與者要從不同的地點趕往召集地,使得活動一般都控制在上班時間,而有些問題在較短時間內難以討論清楚。另外,受場地的影響,對教研活動所需教育資源的調動和使用也受到極大限制,最終只能依據當時當地的條件,選擇較簡單的專題進行討論研究,或進行相對簡單的聽課、評課活動,致使活動的效率大打折扣。
隨著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傳統教研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將會得到有效解決:大型集中式教研活動可以采用網上音頻和視頻會議形式,能夠保證分散的教師之間以視聽互動為特征的信息交流;另外,網絡具有資源豐富,能夠共享、快捷使用,資料保存方便,隨時視聽瀏覽等特點,這些都是傳統教研活動中所無法具有更無法達到的。
網絡教研是指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平臺開展中小學幼兒園教學研究的活動,即教師基于網絡,利用網絡資源,參與不受時空限制,方式豐富活躍、平等互動的教學研究與成果交流的活動。我們在實踐中發現,主題型教研是網上開展教研活動的典型方式,也是開展學科活動時查找資料、研讀文獻、展現教師獨特見解所用的主要方式。同時,主題型教研活動既能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又能讓教研員實施必要的研究指導。主題型教研正是因為建立在這種教研活動的合理性和可能性的基礎上,受到了教師的歡迎,也成為網上教研的主流形式。主題型教研主要采用教師博客、網絡遠程視頻、微信等即時通訊軟件。
在教育運用中,教師教育博客實際上已經發展成為記錄教師專業成長、發布課題研究成果和反映學校發展歷程的工作日志、網絡文集和多媒體成長檔案袋。各校(園)教科室主任和學校領導、骨干教師率先垂范,引導全體教師在博客上記錄自己的教育教學實況,跟蹤自己的專業發展軌跡,分析進步、查找不足,積累和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和教育智慧;同時,教師也通過博客來收藏、整理自己所需的學習資源,了解教學研究的動態。建立教育博客,可使教師通過開放自己的教學材料、實踐體驗和研究心得,在與專家學者、教科研員以及更多一線教師乃至學生的互動交流中,逐步成為教學知識的生產者和課程資源的承載者。
近年來,許多地區在開展新教師培訓和骨干教師的培訓中,不斷探索利用普通PC機等設備實現音頻、視頻、通訊協同工作的方式,完善信息化網絡視頻會議系統,為新教師培訓和骨干教師培訓工作提供良好的交互環境。其做法是借助具有視頻功能的網絡平臺實施遠程課堂教學研討。在網絡遠程研討活動中派一校的老師進行執教,其他學校老師通過網絡進行觀摩,可以隨時在網絡交流平臺點評教學活動。上完課后,主備課教師進行說課,其他學校教師借助語音平臺進行評課,這樣的活動具有很強的探索性、創新性。在網絡教研活動中,教研室可以依托各學校的優勢學科及骨干教師的力量,建立起區域化網絡教學研究實體,構建以學校間同學科的網絡教學研究機制,促進各學校師資隊伍的發展。
微博、QQ、微信等即時通訊軟件為區域性網絡教研搭建研修平臺和提供技術支撐,已成為師師之間、師生之間、教師與專家教授們便捷互動和適時交流的工具。教研人員組建的QQ群等就是把學校、學生、教師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使各方面的教師、學生教育信息在網上碰撞、溝通、整合,為學生、教師、多樣化學習創造了環境,他們可以方便地將教學、研究、生活等方面的精神與物質的成果上傳到QQ群,形成教師、學生個人的資源積淀,成為人生路上的好幫手。我國正在著力開發“三通兩平臺”,更是把教育網絡行為上升到了國家層面,編織出了一張突破時空的教研網絡,它可以把常規的“小范圍”“短時間”“單向式”變成“大范圍”“長時間”“多向式”,形成“人人、天天、點點”都可網絡教研的生動局面。
教研工作信息化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教研工作的計算機化、網絡化、智能化;二是教研人員信息素養的不斷升華,概括起來講就是教育教學研究環境的信息化和教育教學研究主體素養的信息化。教研人員在意識和行動上應該努力去適應信息技術推動教育現代化的工作進程,要了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方式和特點,要在教研工作中科學地收集、整合、加工和評價信息,要把信息技術的機制和遠程教育的思想融入到教研行為中,主動地、積極地、高效地實現教研方式的轉變,追求教研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網絡教研工作開展以后,教研人員對學校開展的教學指導變得透明、公開、快速,因此指導的準確性、問題探討反應的敏捷性、教育現狀分析的透徹性、教研思想的活躍性以及網上指導內容快速更新和容量的有效保證等等,都會與傳統的教研方式有根本的不同,這就對教研人員自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網上開展教研活動,教研人員既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者、課堂教學的評價者,同時又是站在教研前臺被觀察和被評價的對象。這樣一種形式的改變使得教研人員的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與此同時,他們的思想和行為也會引起更多的爭論和評價,所以教研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養必須要與時俱進才能接受網絡教研工作的新挑戰。
開展網上教研工作,要學習掌握一些網絡的基本知識,要學會熟練地使用計算(包括熟練地進行文字錄入),要掌握一些常用工具軟件(例如Office系列軟件、圖片編輯軟件、文件壓縮軟件、動畫制作軟件等)和結合學科特點的運用軟件(例如化學金排、幾何畫板等),要建立權限意識,網絡及計算機的安全意識,要懂得授權的方式,要有防范病毒入侵的警惕性,還要熟練拿捏上傳、更新資源等一些技術手段。教研人員在對技術與學科專業進行整合的時候,要理性地認識整合的內涵,要科學地實施整合的方式,要認識到整合不是把學科專業與信息技術簡單堆積在一起,而是要實現二者的融會貫通。
中心教研組要把過去指導教學開展的一系列教研工作從形式到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并以網絡的形式展現出來。此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完成學科站點的管理,包括資源審核、上傳、更新和學科站點的整體維護等,這應該成為開展網上教研工作的一個保障機制。中心教研組在教研人員的帶領下還要完成對本學科的優秀教學案例、課例、專題論文、課題研究、經驗介紹等進行收集整理、歸類存檔入庫,形成生動而適用的地方教育教學資源庫。各學科教研人員和中心教研組人員要有嚴格的資源上傳審核制度、審核標準和審核辦法,實行分級負責制,層層分解、落實工作責任。
要把傳統的考評方式與網絡教研指導的效益結合起來,把傳統的下校教學視導、聽課、觀課、評課次數等硬指標的考核與資源建設的網絡頁面更新速度、教研人員與全體教師在網上互動交流的頻度等評估融合起來,制定出促進網絡教研健康發展的考核辦法。另外,還要研究制定一系列開展網絡教研必須遵守的技術約定和行為規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