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花橋中心小學校 沈 潔
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
江蘇省昆山市花橋中心小學校 沈 潔
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在新課標的改革下,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目標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成為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新的目標。小學階段是學生一生中智力發育和思維培養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的數學教育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但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育中,還是存在一些“教學”大于“思維”的現象,在某種程度上制衡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和發育,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弊端。筆者根據多年的實際教學經驗,圍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行簡要分析,提出個人看法,希望可以幫助廣大同仁更好地在培養學生思維邏輯能力上取得顯著成績。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和推進,在小學課堂中教師角色逐漸轉化,目的是為了適應新的課堂改革,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成為課堂主體,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觀察到學生對于教師所講的課本知識可以做到基本掌握,但一旦聯系到現實生活中就無從下手。例如,學生們可以算對加減乘除式子和人民幣的課本應用,但在實際生活中去買東西時往往算不對錢數,缺乏獨立思維能力。另外,理論教學大于實際教學,教師掌握課堂的主要方向,但忽略了學生所需要的思維能力的引導,一味地對課本知識進行講解,卻沒有對學生自身思考加以引導,幫助學生探索問題的深層原因和多樣化的解決途徑,使得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思維單一,模式固定,不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喪失了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導致學生在實際中不能根據課堂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總體來說,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對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夠重視,需要教師加強培養。在現如今的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其根本原因還是學校重視應試教育和教師仍以自身為課堂主導,忽視學生為主體,而且應試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讓如今的課堂仍以教師講課為主,學生做筆記為輔,主要圍繞教師傳授知識為主要課堂教學內容,造成了學生單一固定的思維模式。
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將學習中一些雜亂無章的知識點進行有序的整合。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循序漸進,認識、鍛煉培養、提升三個階段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中,需要具有不同層次方面的能力:(1)邏輯推理與整理歸納。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邏輯推理與整理歸納占有極其重要的比重。小學數學中的一些運算法則、定律、概念等并不能通過死記硬背來掌握,它需要一定的分析與推理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將一個無規律的式子進行分析推理,了解其中的運算規律并帶入到實際學習中,從而逐漸培養并提升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2)綜合分類與分析比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將所獲得的知識進行有機的整合,將有關聯的內容總結到一起以便于后續的研究與擴展。在整合過程中,學生也需要對所整理的內容進行有序分類,將具有相同點的內容放到一起。緊接著,這些歸納分類好的知識點就需要學生進行分析,從中找到課堂所講解的重點內容,并展開想象,將其與以前所學內容進行比較并找出其中的不同;(3)總結分析與具象思維。學生將知識進行整理歸納后,所需要做的便是提升思維能力。在做題的同時,將其本質和內容整合,再以抽象的思維進行分析并總結出相應的規律。這樣,學生不僅將所學內容進行掌握,更對自身思維能力進行了提高,從而大大提升了邏輯思維能力。
要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僅僅在課堂中學習課本的知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使用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需求。針對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筆者提出幾點粗淺看法:
1.聯系實際生活,根據課本教學內容安排適當的實際問題,才能最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邏輯思維能力
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有一種親近感,就會自然地將生活中的邏輯思維延伸到課堂教學中。比如,我在實際課堂中,在講解關于認識長度單位的內容時,課本中各種不同單位的認識是課堂的重點。新授后讓學生給一些物體填合適的長度單位時,有些學生會對選擇哪個單位感到困惑。但我會先讓學生實際動手測量生活中一些常見物品的長度,如:自己數學課本的厚度、桌椅的長度、指甲的寬度等,再加上單位,這個過程中學生很愿意配合,會真正地動手操作,然后記錄數據,得出相應的數據單位。雖然只是一個簡短的互動,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深刻地記住了不同物體之間使用單位的區分。
2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是一個逐漸拓展和不斷深入探究的過程
教師要做到善于加深問題的思考深度,題目設計由簡到難,一步步地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使其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繼而會加強學生對新問題的思維理解方式,理性客觀,有理有據,層層剖析,深入思考。比如在學習三位數加法筆算的內容時,由于需要學生一定的計算能力,所以我在課堂中并沒有第一時間講解三位數加法筆算的方法,而是通過復習之前學習的兩位數加法筆算的知識,喚起學生對豎式計算的記憶,簡單的題目求解學生往往很愿意動手。在學生全部求解后,我再出示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題目,讓學生思考豎式計算的方法,引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學生會對舊知識整合變成新知識感到很好奇,之后讓學生嘗試動手筆算三位數加三位數的豎式計算,就很容易得出了筆算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加深了之前的學習內容,更鍛煉了學生自己的總結能力,而且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在問題提出之前,做好問題的引出工作
這個階段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助于學生通過已經掌握的信息合理高效地推理歸納出需要學習的新知識。比如,在學習認識分數的內容時,我首先在課堂中引入實際生活的情景:一個蘋果要平均分給兩個小伙伴吃,那么一個人可以吃多少呢?學生會說到一人一半,之后我再引導學生思考,一共有兩份,那么一人吃的是不是蘋果的二分之一啊?學生會產生遲疑,但在思考之后就可以理解分數是份數比上總數的意思。這時就可以趁機出一些類似的題目作為練習:一個圓餅需要平均分給四個小朋友吃,每個人吃多少?學生的模仿能力總是很強,會很快說出四分之一,這便認識了分數。
總而言之,在培養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時,教師需要更多地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獨立地思考問題、總結歸納,在長時間的堅持之后,學生便會養成用邏輯思維解決問題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