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街道太炎中學 毛宇佳
知己知彼,因勢利導
——構建高效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策略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街道太炎中學 毛宇佳
“高效”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都致力于走向高效之路。作為培養人才的教育機構,也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來構建高效課堂。數學在初中教育領域占據著基本學科、“主課”的教育地位,必須要以構建高效課堂為追求,以便以質量最優、速度最快、耗費經濟的腳步來優化數學課程的教育質量,進而完成教書、育人的教學任務。本文便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構建高效課堂的必要性以及相應策略進行分析。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必要性;教學策略
“減負”是素質教育對初中數學提出的一個新的要求,旨在改變常規的“題海戰術”與“灌輸教育”給初中生所施加的過重負擔,使得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累的教育局面。而實現減負的首要任務便是增效,這就與構建高效課堂的政策不謀而合。下面,筆者將就影響構建高效課堂的因素以及具體的構建策略進行詳細介紹。
1.教師方面
在初中數學教育中,教師可分為兩種類型。第一類教師比較守舊、僵化,即便新課改提出要以探究形式來設計數學教學,但是這部分教師仍故步自封,認為傳統的“知識本位”才是正確的教學之路,只有讓初中生考取優異的數學成績,才能夠使他們在中考中成功,進而進入理想的高中、大學。所以,這部分教師嚴格按照數學教材的內容來傳授數學知識,學生也只能在課堂上被動地記錄各類數學筆記,教學氛圍就如“一潭死水”一樣,毫無生趣、活力。
第二類教師過于追求“教育自由”、“張揚個性”等新型教育理念,任何數學知識的教學都要求初中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展開,這就導致數學課堂看似十分熱鬧,但實則初中生根本不知道在學什么,導致這種形式化的探究教學使得數學教學質量劣于“應試教育”。
2.學生方面
許多初中生習慣以“接受”方式來接受數學知識,在學習中缺乏主動性,他們不能有效適應探究式數學活動,不知如何享受與使用“自由”的學習權利,甚至有部分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缺乏安全感,完全不相信自己有能力來自行獲取數學知識。另外,也有一部分學生由于數學課程本身的學習難度與理解難度較高,再加上他們的數學基礎比較差,所以并不喜歡學數學,遇到困難便立即放棄,厭學情緒十分突出。不僅如此,有許多初中生面臨各個學科繁重的學習壓力以及大量的課后作業,總是沒有充足的時間來自覺完成數學作業,因此,抄襲問題十分普遍,還有許多學生根本不會按時上交數學作業,面對教師的批評也表現出滿不在乎的情緒。
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初中數學教育的教學效率一直不盡人意,嚴重桎梏了我國數學學科的發展。歸根究底,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教師忽視了學情,即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并不能激起初中生的學習興趣,且與初中生的認知不符,無法刺激出他們的求知心理。而構建高效課堂的基本初衷便是為了促進初中生在數學領域獲得更好、更遠的發展,因此,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便變得勢在必行。
1.設計活動,激發興趣
備課是教師的基本行為,是在課堂教學正式開始之前對教學內容與學情水平的詳細分析,是對教學策略與方法的選擇與設計,是對課堂意外的課前預測與解決等多種準備活動。在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時,教師應以科學、有效的備課來設計能夠激起學生認知沖突,使他們對數學新知產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活動,并設計處理課堂意外的各類解決方案,以免在正式的課堂教學中“手忙腳亂”,浪費教學時間。
如在“從自然數到有理數”一課中,筆者在備課中進行了詳細地分析,且與本校的其他教師進行了集體討論,以期設計出最佳的教學方案。在備課中,筆者充分分析了教學內容以及七年級學生的數學水平。“從自然數到有理數”一課作為初中數學教育的第一課,與小學數學中的正數、分數等知識的聯系比較緊密,可以說,要想讓初中生正確理解有理數的概念、分類標準,就需要他們調動自己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對數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拓展他們對數的認識。
為了調動初中生的學習興趣,減輕他們的畏難情緒,消除他們的厭學心理,筆者在備課中設計了這樣兩個題目來幫助學生做好知識過渡:“小南過生日,準備了10塊蛋糕,想請十個自己最好的朋友一起吃,請問每個學生可以分到多少蛋糕?”“小南過生日,準備了一塊蛋糕,想請十個好朋友一起吃,請問每個學生可以分到多少蛋糕?”同時,筆者還在備課中準備了“生日快樂歌”,以便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在備課中,筆者結合自己過往的教學經驗,還預測了一個教學意外:學生在理解負數概念的時候,很容易將負數理解成為“小于零的數”,因此,筆者準備了海平面的海拔比較、溫度比較等多個實例來幫助初中生正確建立負數的概念,使其正確認識“0”。在充分的備課中,筆者的教學思路更加清晰,也更能幫助初中生學習有理數知識。
2.經歷活動,體驗本質
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點在于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力來完成具體的教學任務。大量的教育研究都表明,在探究學習下得到的知識,可以讓學生對知識的感知更加深刻、具體,記憶更加持久,應用也更加靈活。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意識地轉變教學理念,重新定位教師、學生在一節課中的角色與作用,合理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使其在數學課堂上充分發揮自己的人格魅力、學習能力,讓學生產生想學數學、喜歡學數學的學習心理。另外,評價一節數學課堂是否達到高效課堂的要求的首要標準便是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意義,即知識意義建構的主人是否是學生。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機會。
如在“有理數的混合運算”一課中,筆者以小組合作探究形式來展開本課教學。首先,學生需以5人為一組,為了保證探究的公平性,筆者雖然會讓學生自由分組,但是同時提出每個小組內的學生的數學水平必須要具備明顯的差異。其次,筆者以幾個有理數的算式來導入新課,即利用初中生已經學過的有理數的加、減、乘、除、乘方的知識來為新知探究做好準備。在這個教學環節中,筆者利用競賽的方式來進行計算訓練,即筆者會出示三輪計算題目,每一輪包含十五道有理數的運算題目,正確率累計最高、用時累計最短的小組獲勝。以競賽來營造緊張的學習氣氛,可以讓每一個初中生都高度集中,這便為高效教學做好了準備。再次,筆者列出了幾道有理數混合運算的題目,要求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答案。實際上,初中生在小學的運算學習中已經了解了混合運算中“乘除開路、加減隨后”,“同級運算從左到右按序完成”等算理,他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計算經驗,將這部分知識遷移到有理數的混合運算中。果不其然,在討論中,大多數的學生都能夠完成有理數的加、減、乘、數的混合運算,只是在談到乘方的運算順序時產生了疑惑。對此,筆者為學生出示了一道以現實背景為基礎的應用題目,幫助初中生分析乘方算理。
3.三省吾身,師生共贏
教學反思與總結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組織初中生展開的課堂反思、知識總結、經驗總結等多個活動。在構建高效課堂之時展開教學反思與總結,可以及時加強初中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幫助他們梳理新知結構,同時還可根據知識總結來提醒學生還存在哪些“盲點”知識。另外,教學反思與總結也是幫助教師了解學情,判斷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活動。
就如在上述“有理數的混合運算”一課中,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為主要活動,筆者只是在學生遇到難題時用另外的數學問題來啟發他們,以保證他們的探究活動能夠繼續進行。實際上,初中生對自己的探究學習并不自信,擔心自己無法學習所有的數學知識。但是,在組織學生總結“有理數的混合運算”的各類知識點時,學生幾乎全面地對本課新知進行了精確的論述。在課堂練習檢測中,學生的練習結果也十分喜人,因為他們的計算速度更快、正確率也更高。經過反思,大多數學生都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感到自信,他們也表示很喜歡探究學習,而筆者也可因此斷定初中生的學習潛力是無窮的,教師應善于挖掘。根據學生的練習結果,筆者將本課的教學質量評價為優,并得出實現了高效教學這一結論,使師生共同成長。
總而言之,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現實,從備課、課堂教學課堂反思三個層面提出了構建高效課堂的具體策略,并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然則,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并無固定的模式與方法,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來“照方抓藥”,解決數學教學中的低效問題。
[1]陳茂軍.如何讓高效課堂拔地而起——淺談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設計[J].科技信息,2013(12):336-337.
[2]吳江軍,程花丹.新課改,新思路——淺談實現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途徑[J].教師,2015(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