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江陰市山觀高級中學 俞秀華
高中數學“一課一例”教學實踐
江蘇省江陰市山觀高級中學 俞秀華
“一課一例”作為案例教學方式的一種,可以利用案例貫穿課文,串聯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學習,優化課堂。在數學學習中發掘學生思維潛質,優化其探究能力,成為當前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發展方向。基于學情現狀,引入“一課一例”的教學模式,凸顯其在當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實際應用價值。
高中數學;教學方式;一課一例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背景下,正在努力嘗試找到更符合教學需要和課改思想精髓的教學方式,讓課堂教學生機勃勃。文章從闡述一課一例教學的含義開始,分析一課一例在教育中的意義。只有靈活地運用課本中的“例子”,利用例子引發學生思考,從點到面,才能使學生全面理解課本知識內容,提高教學質量。筆者在實踐過程中,認為開展“一課一例”教學模式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葉圣陶先生強調過,教學中,教師應該從教材中所提供的典型例子出發,幫助學生從中能夠實現舉一反三。想讓數學教學符合這一要求,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就應對自己所講解的內容精當安排,從利于學生自行探索與思考的角度出發,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夠及時、有效展開。而高中數學教材的選編本身就具有非常大的針對性和目的性,每一課都是一個典范,是一個例子。
例如,在教學《冪函數》時,教師的講解可從教材中呈現的實例開始,首先引導學生形成對冪函數的概念的把握,接下來需要引導學生進一步去有效把握冪函數的圖象、性質,冪函數圖象的位置和形狀變化等等。教師在教學時應該立足整體,縱觀全局,將冪函數看作高中數學教學知識點的一部分,將冪函數與指數函數做對比,讓學生進行區分,設計探究題幫助學生辨別,將冪函數這一節看成一個“例子”,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開啟學生思維,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知識點進行分類歸納,發現其中具有典型和代表性的內容,使學生掌握其中的規律,從而充分掌握這一節的知識點。
知識不是憑空產生的,教材課本作為典型的案例,是學生掌握知識點規律的根據,只有充分發揮教材“例子”的作用,重視對教材的整體分析,充分發揮教材每一課時的典范作用,學生的思維才能及時得到展開。在教師的后續幫助下,學生會進一步嫻熟答題技巧,學習效率自然因此得到了保障。
數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而將教材看作例子是引導學生進行訓練的根據,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防止陷入盲目看中教材的誤區,課堂所教知識點內容也不能僅僅停留在例子本身上。時代在發展,而例子本身的意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時代賦予它們不同的含義,所以我們必須賦予例子新的含義,使其更加鮮活,煥發生氣,以滿足信息化時代對學生的教學要求。這就要求教師不斷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具有挑戰性和深意的思考材料,輔導數學教學,使教材“厚”起來。
例如,在學習《平面向量》內容時,教師應首先讓學生明確平面向量在數學學科發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告知學生掌握了平面向量,方能具備代數、幾何學和三角函數這三個重要學習內容之間溝通的必備工具。教師可以將本章知識點與其他知識點進行對比,如利用物理上的力和位移,抽象地引出向量的概念,同時強調向量與數量之間存在的主要區別和聯系。學生得以從整體上對學習知識進行系統、全面感知,為接下來繼續學習線性運算、平面向量知識的相關基本定理、具體的坐標表示方法、平面向量數量積的計算及平面向量在應用領域的體現等若干學習內容奠定基礎,學生就可以因此掌握使用學得的數學知識化解生活中各類現實問題的基本能力。在教材內容得以整合、充實的前提下,學生勢必會對數學學科學習更有興趣,通過對問題的綜合思考,應用能力也因此一并生成。
教師應創新性地運用教材,葉圣陶曾表示:“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創新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裁剪、補充、銜接,使教材更加豐富,真正地“厚”起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和其他學科一樣,高中數學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在對范例學習的基礎上形成持久的知識應用能力。教師在教學準備時必須結合生活,以幫助學生能夠順利進行知識的合理遷移。
例如,在教學《空間幾何體》時,教師應該本著這個理念,讓學生立足生活,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在生活中見過哪些幾何體呢?它們又有什么特點呢?”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開拓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回答教師問題的同時,學會利用課堂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遇到的現象,使學生在理解幾何體含義的同時,也明白數學是一門非常實用的學科。這種提問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可以以一些生活化的小問題帶動學生學習,提高課堂互動,使課堂氛圍更加融洽。這樣,學生既掌握了空間幾何體這一章的知識點內容,也能從生活的角度去理解學習這一章的意義,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源自生活中的各種素材,以凸顯學科本身的應用價值。教師可以通過抓住每一章的典范性,幫助學生掌握規律,并將其與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真正做到舉一反三,活學活用。
總之,“一課一例”需要教師開拓思維,思考如何運用教材,如何使教材服務于生活。教材不過是個例子,創造性地使用才能發揮它的作用,達到育人的最佳效果。本文從將教材看作例子、創新性地運用教材、在教學中注入生活因素三方面,對高中數學一課一例教學進行探討分析,希望可以給各位教師一些借鑒,為教育事業奉獻一份力量。
[1]宋曉明.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策略初探[J].考試周刊,2014(43):76-76.
[2]王春輝.高中數學教學方法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1(27):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