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揚子津小學 朱興國
小學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的運用
江蘇省揚州市揚子津小學 朱興國
新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的背景下,過去的教學策略和觀念無法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差別將學生進行分層,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將教學進行分層,根據理解的能力將練習分層,根據差異將評價進行分層,開展分層教學的研究。
分層教學;小學數學;策略
分層教學能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小學數學教師要改進教學策略,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開展分層教學,挖掘學生學習潛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小學數學教師要運用更多的教學智慧實現分層教學,全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將學生分為三類,一類是基礎知識牢固掌握,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一類是基礎知識不夠好,但是可以主動學習的學生,還有一類是基礎知識不夠牢固,處在被動學習狀態的學生。教師要按照學生的差別將其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對組員進行經常性地調整,全面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將同類別的學生分在一個學習小組,可以實現學生同層次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因為他們的學習情況差距不大,這樣分析問題的時候更加接近、和諧,教師再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就很容易掌握了。
分層教學的開展要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質量。每個學生的思維水平發展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思維敏捷,對數學學習興趣濃厚,解題很快,有的學生思維緩慢,轉化效率慢,對數學問題的處理效率就慢。教師要提高分層教學的有效性,就要開展針對性地教學,對待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要拓展學生的思維,對學習能力差的學生,要采用科學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學生的成長不能操之過急,不能過分統一,要科學合理地進行分層。教師不能只迎合一部分學生的學習口味,要重視分層教育。
教師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層次性,實現教學內容從淺顯到深刻的分層,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地分層提問,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師對待學習能力好的學生,可以問一些深刻的問題,讓這些學生產生思考,理解難題。教師對待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可以問一些簡單的問題,讓這些學生思考,提高這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講解“加減法混合運算”這個內容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的不同,在第一階段講課的時候注重概念的講解,注重例題的說明組成,第二階段的授課講解重視有深度的問題研究和課堂練習。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層次不同進行不同的問題提問,讓成績差的學生理解教學的內容,讓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基本掌握內容,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深化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雖然內容簡單,但是對待學習能力有差異的學生來說,學習成績和學習效果也會不同。所以,教師要開展從簡單到復雜的數學教學。教師應該先從簡單的內容開始,鼓勵學生全面有效地學習,再過渡到復雜的知識,層層過渡和遞進。教師要滿足學生的認知度和接受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要給學生緩存的空間和時間,而不是讓學生短時間內接受很多知識。教師不能長時間對學生講解數學知識,這樣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的學習信心。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分析,課前認真備課,提高分層教學的可行性。例如,在學習乘除法的時候,教師如果直接講解乘除法,那么學生學習能力如果比較差,就會很難理解。教師可以對這個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分層,先講解以前學習過的加減法,再通過加減法的講解科學合理地過渡到乘除法,給學生這樣的學習過渡,學生接受起來就容易了,教學過程也會變得順利很多。
課后練習非常重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設計不同層次的課后練習。第一個層次的學生,可以設計一些拓展性的課后練習,多讓學生進行一些有難度的題目的訓練,第二個層次的學生,教師在讓其完成基礎訓練的題目的基礎上,可以多給學生布置一些靈活的題目,第三層次的學生要做一些基礎性的練習題目。例如,教師在“毫米、分米的認識”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差別將課后練習進行分層,讓第一層次的學生在課外讀物和練習冊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突破難點,第二層次的學生可以分析例題,讓其更好地掌握解題的方法,第三層次的學生可以課后基礎練習為主進行訓練。
教師要挖掘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評價,實現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的學習動態進行掌握,給學生鼓勵,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例如,教師在“軸對稱”的教學講解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差異對學生進行評價分層。教師引導學生掌握軸對稱的概念,對學生及時提問,給學生進行分層評價。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只要找出軸對稱的例子,教師就給學生優秀的評價,成績好的學生要能在這個基礎上找出軸對稱,教師給學生積極的評價。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完善教學的模式和手段,科學地使用分層教學,為學生的發展保駕護航。
[1]李敏華.分層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5(25):3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