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梅嶺小學西區校 陳 麗
愉快 平等 靈動
——我心中的和諧愿景
江蘇省揚州市梅嶺小學西區校 陳 麗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推廣,我們的課堂教學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和變化。在我們過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極少關注學生對過程和方法的體驗,更不要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構建。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昭示著我們教師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構建師生平等的和諧課堂。
特級教師李吉林老師提出的“情境教學”可謂是體驗教學的成功典范,但現在許多人片面地認為:在課始講一個故事,看一幅掛圖,做一個游戲那就是體驗,就可以稱之為“情境教學”。但熱鬧過后卻并未思考過我們所創設的這些“情境”中,是數學本身的魅力打動了學生,讓孩子體驗到數學的趣味性和挑戰性,還是這些所謂的“情境”僅僅讓學生感到好玩而已。
新課程指出:有效的課堂教學應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探索學習當中。曾經看過一個有關認識“+”、“-”、“×” 、“÷”這四個運算符號的教學課例,整節課中沒有教師枯燥乏味的概念闡述,有的只是學生自己的合作交流、理解闡述。加法是學生接觸數學以后認識的第一個運算方法,課上學生將加號解釋為“—”添上“︱”,表示橫與豎合并在一起,表示增加的意思,在此基礎之上又進一步解釋減號是從“+”中拿走“︱”,表示減少的意思。接著由“100個2相加”學習乘法,在寫加法算式的過程中,學生明顯體會到式子冗長帶來的計算不便,于是就去主動探索簡便的計算方法,教師伺機介紹乘法并列出算式2×100,然后讓學生結合圖意和加法算式解釋乘法算式的意義,學生解釋道:因為加數都相同的2很重要,不能丟,因此先寫相同加數2,為了表示這種計算方法是一種特殊的加法,因此要把加號轉一個圈,最后記錄下相同加數的個數。這樣的記憶方式不僅解釋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意義,而且體現了乘法和加法的密切聯系。之后再用同樣的方法“從100里面連續減去2,最多可以減幾次”介紹除法,學生有了理解乘號的經驗,解釋起除號來也就不會那么難了,題目是從總數100里面減的,所以要先寫“100-”,又因為每次減的都一樣,為了顯現出這種減法的特殊性,就在“-”上下各點一個點,表示每次減的數都相同,最后記錄下每次減的數2,這樣完整的算式就出來了。在這節課的學習中,學生借助自己的想象,闡述了自己對“+”、“-”、“×” 、“÷”這四個運算符號的理解,同時也構建了“+”、“-”、“×” 、“÷”這四種符號的運算意義,在學習的過程中一次次感受到了數學的樂趣,體會到了數學的魅力。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在講臺上賣力地講、拼命地寫,學生在下面賣力地聽、拼命地記,學生與其說是在學習,不如說是在做老師的“刻錄機”,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很少有真正的思考空間和時間,這樣的師生交流是單一被動的。而從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個人根據他人的經驗所構建的對外界的理解是片面的,存在著局限性,只有通過意義的共享和協調,才能使理解更加準確和全面。因此,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是多向性的,這樣的交流互動既包括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還應包括學生與學生的互動,甚至學生與環境的互動。學生在課堂上扮演的不僅僅是學習者的角色,更多的應是探索者、發現者的角色。
尊重學生就要給學生一些自我表現、自由表達的機會,我們成人都有這樣的心理需求,更不要說一個心智尚未成熟,在用一雙好奇的小眼睛觀察世界的孩子了。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的任務就是要不斷發展兒童從學習中得到的良好情感,以便從這種情感中產生和形成一種情緒,即強烈的學習愿望。”因此,我們要保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滿足他們合理、正常的心理需求。課堂提問就是一種體現課堂互動的交流方式,這種提問不僅僅局限于教師對學生的提問,還應包括學生對教師的質疑、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真正做到人人都是課堂的小主人,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過去的精英教育模式將數學作為選擇和淘汰的“篩子”,其結果只有一種——使得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對數學失去興趣,甚至畏懼和排斥數學。
新課改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作為數學教育的目標之一,如何消除孩子心中對數學的恐懼感,重拾他們對數學的信心,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一個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多角度地觀察和思考問題,用數學的方法去探索和解決問題,感受探究獲取知識的喜悅,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品味數學的思考性和獨特性。
例如,筆者在教學《9的乘法口訣》這一課時,課前備課時,我們幾個教師在辦公室里討論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記憶9的相應口訣,大家一致覺得用對稱法比較合適。當真正進入課堂以后,我發現孩子們想出了很多記憶的方法,暫不談這些方法是否有效,至少它反映出學生在思考記憶口訣的方法上有著他們的獨特性。
橫向觀察每道算式:1×9=9,2×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72,9×9=81,學生通過對這九道算式的思考發現:得數十位上的數字總比第一個乘數少1,得數十位和個位上數字之和總是等于9。還有學生根據9和10的聯系,馬上想到了雙手的十根手指,于是借助豎起和握著的手指數編了一個手指記憶操,聽到這些方法后我眼前一亮,由衷地佩服這幫孩子的鬼馬神功。一個個新穎的記憶方法,讓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同時也體味到了數學學習的多樣性。
和諧是一種美,更是一種美好的境界。國家層面提出了建設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具體到我們的教育上,構建“和諧課堂”正是和諧教育的具體體現,是高效課堂的生成基石,因此,需要構建一個愉快、平等、靈動的和諧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