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小學校 朱曉蕾
發展小學生幾何直觀能力的策略
江蘇省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小學校 朱曉蕾
新課標(2011年版)中提出了“幾何直觀”這個核心素養,這就對數學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幾何直觀不僅體現在“圖形與幾何”部分的學習中,而且它的運用也貫穿于整個數學學習的過程。本文主要剖析了幾何直觀的含義,并提出了幾條發展小學生幾何直觀能力的策略。
幾何直觀;圖形與幾何;發展
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幾何直觀主要是指利用圖形描述和分析問題。借助幾何直觀可以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幾何直觀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那么,發展小學生幾何直觀能力的策略有哪些?
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形結合就是把抽象的數和具體的形結合在一起,數與形的有機結合是為了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利用數形結合策略,比如在教學小數的認識時,借助“直尺、正方形、正方體”等直觀圖形,建立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和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聯系,為后面教學小數的計數單位奠定基礎;又如在教學分數的認識時,通過“月餅、長方形”等引導學生認識單位“1”的含義,學生通過圈一圈、分一分,感受平均分的思想;再如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引導學生畫線段圖整理題中的條件,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日常教學中,幫助學生養成畫圖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要使學生樂于畫圖,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畫圖對理解概念、尋求解題思路帶來的益處。在教學中應有這樣的導向:能畫圖時盡量畫,其實質是將相對抽象的思考對象“圖形化”、“具體化”。盡量把問題、計算等數學過程變得直觀具體,直觀了就容易展開形象思維。
數學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體形象事物的抽象與“升華”,一些數學新概念真不是靠一支粉筆和一張嘴就能說清楚的。
比如《體積的認識》的概念教學,對學生來說,體積是一個新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發展,學生很難理解什么是物體的體積、什么是容積。針對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沒有直接把書本上體積的概念告訴學生,而是創造機會,通過直觀演示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1)兩個同樣大的玻璃杯中倒滿了相同高度的水,先取一塊石頭放入一號杯中,學生觀察比較,發現水面上升了,引導思考:“為什么水面會上升?”從而發現石塊占有空間,把水往上“擠”,所以水面上升了。在二號杯中放入較大的石塊,提問:“現在水面有什么變化?說明了什么?”指出:因為第二次的石塊大些,所以二號杯水面上升高一些,說明第二塊石塊占有的空間大一些,也就是物體所占空間是有大小的。(2)實驗演示三個同樣大的玻璃中放了3塊不同大小的石頭,倒滿水,學生思考哪個杯里水占的空間大,從而體會大的物體所占空間大,小的物體所占空間小,感受物體所占空間是有大小的,最終揭示體積的概念。這時學生對體積的認識就具體了。
容積的概念也是如此,出示容積的概念以后,我向玻璃杯中倒入一部分水,引導學生思考:“現在水的體積是玻璃杯的容積嗎?怎樣多的水才是玻璃杯的容積?”通過觀察思考,學生加深了對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這一概念的認識。
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時,我一眼便看到了講臺上的粉筆收納盒,不由喜上眉梢,這真是“飛來”的教具。我請一位同學現場測量了收納盒的長寬高,接著笑容可掬地指著收納盒說:你能不能算一算做這樣一個收納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木板?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在認真觀察收納盒后,清楚地認識到收納盒沒有上面,所以只計算5個面的面積就可以了,但也有個別同學計算了6個面的面積。我有意展示了計算6個面面積的作業,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爭先恐后地指出不應加上面!我順勢話鋒一轉:請說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也像粉筆收納盒這樣不用計算6個面的面積?
達到幾何直觀教學的目的并不一定需要多大的資源投入,關鍵還在于教師的用心,可以充分利用教室中的直觀教具,學生自己身上就有直觀教具,比如在認識面積單位時,指甲蓋的大小是1平方厘米,教室中的1塊地磚比1平方米小一些;認識體積單位時,手指頭的大小是1立方厘米,粉筆盒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8個同學蹲在一起大約有1立方米那么大。當一個知識點能被學生用肢體語言來展示時,那么這個知識肯定已經屬于學生了。當然,利用手學數學還有很多,像利用拳頭學習大月、小月,利用手指記憶各種計量單位的進率等。
在小學階段,我們常常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建立概念的表象,明白情境中蘊含的數量關系。例如:在教學一一列舉的策略時,我讓學生通過用小棒擺一擺,直觀感受籬笆的不同圍法。探究圓的周長這一課時,我讓學生自己課前準備圓片,通過滾一滾、繞線等方法直觀感受什么是圓的周長,通過操作、計算感受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通過動手操作,學生經歷了“想象、操作、猜想、驗證”的過程,學生有了非常直觀的感受,理解問題就容易多了。
在解決圖形有關的實際問題時,應該要求學生多作圖。比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單元時,我要求學生解決有關實際問題,要畫出相應的直觀圖,標清數據,這樣能充分理解題中的條件,解決問題就方便多了。
在解決較復雜的實際問題時,學生可以通過畫線段圖整理題中的條件,弄清題中的數量關系。比如在教學分數連乘時,我引導學生找到其中的關鍵句:“二班做的朵數是一班的三班做的朵數是二班的,要求學生說說的意義,板演怎樣用線段圖畫清楚關鍵句的含義,此時再說數量關系,學生就很清楚了,再引導學生試著把線段圖補充完整,學生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就非常清楚了,列式計算的步驟了然于心,此時揭示可以用連乘的方法解決,學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總之,學生幾何直觀能力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要注重學生幾何直觀能力的發展,以學生為主體,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應該貫穿于學生數學學習的始終,而不僅僅局限于圖形單元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