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浦江縣巖頭鎮中心小學 傅艷艷
小學生空間觀念培養的新嘗試
浙江省浦江縣巖頭鎮中心小學 傅艷艷
空間與人類的生存和居住緊密相關,了解、探索和把握空間能使孩子更好地生存、活動和成長。《標準》把“空間觀念”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學習內容。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方法有很多,筆者認為通過讓學生下國際象棋來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新嘗試,值得推廣。
空間觀念;培養;嘗試;國際象棋
《標準》描述了空間觀念的主要表現,包括“能夠由實物的形狀想象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的形狀,想象出幾何體與其三視圖、展開圖之間的轉化;……能描述實物或幾何圖形的運動和變化;能采用適當的方式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系;……利用直觀進行思考”。這是一個包括觀察、想象、比較、綜合、抽象分析,不斷由低到高向前發展的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是建立在對周圍環境直接感知基礎上的對空間與平面相互關系的理解和把握。
《標準》明確指出了空間觀念的基本功能在于理解和把握實物與相應的平面圖形、幾何體與其展開圖和三視圖之間的相互轉換關系;空間觀念是要學生主動地、自覺地或自動化地“模糊”二維和三維空間之間的界限,意識到生活中的空間與數學課本上的空間之間的密切關系。這一點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因為許許多多的發明創造都是以實物的形態呈現的,設計者要先從自己的想象出發畫出設計圖,然后根據設計圖做出實物模型,再根據模型修改設計,直至最終完善成型。這是一個充滿豐富想象力和創造性的探求過程,這個過程也是人的思維不斷在二維和三維空間之間轉換、利用直觀進行思考的過程,也是一個人進行空間推理,利用表象進行空間思維的過程,這就是空間觀念在這個過程中所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方法有很多,比如在數學課程中的視圖與構造、直觀與推理、觀察與投影等,這些內容都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學習資源。筆者意識到利用國際象棋這種新的嘗試,將會為空間觀念的培養提供一條新思路。
國際象棋是當今世界十分盛行的一項競技娛樂活動,它不僅具有競技性,且兼有藝術性和科學性。學下國際象棋對個體智慧的培養,乃至個性形成有獨特的價值。關于它的作用,國際棋聯及各國專家們也曾經羅列了它在教育中能起到的10個作用:
充分發展邏輯思維的能力,學習掌握實際邏輯(9至10歲)和理論邏輯(11至12歲);接受所有的基本認識的見解和開始聯想到其他;接受對分類和連續(數字概念)的理解;能根據語義上的素質歸類(組或分組)和在已知變數的基礎上組織要點;能做基本數學的計算(加法、進位等);開始對時間和空間做出邏輯上的見解;明了直線、橫線和距離的概念;明了透視的空間關系;在發展集中注意力、遵守紀律和規則上能起到較大作用;發展道德和智力的自律性和較強的尊重及相互尊重。
在這10條作用中,其中有3條提到了國際象棋對空間觀念的影響(開始對時間和空間做出邏輯上的見解;明了直線、橫線和距離的概念,明了透視的空間關系)。
再來看看是不是真如專家所說呢?
國際象棋中有32個棋子,每方有一個王、一個后、兩個象、兩個馬、兩個車和八個兵,每個棋子都是仿造實物縮小而成,造型生動,棋盤色彩分明,人們這樣進行對弈,就好像真的在沙場上作戰一樣,因此棋子本身的形象就能使學生誘發想象力和聯想力。
國際象棋的棋盤由64(8×8)個方格組成,棋盤上有8條直線、8條橫線和26條由同色格子組成的斜線,棋盤上的各個棋子就是根據其走法和吃法規則在這三種線上進行長距離或短距離的行走拼殺,如兵、王、馬等一般只能短距離作戰,而車、象、后則可以根據實際戰況或長驅直入、或短兵相接,所以在下棋的過程中必然會對直線、橫線和斜線這些空間概念有所領悟。
在下國際象棋過程中,還需要學會看棋譜和記錄,實際上,棋譜的記錄方式就是對二維坐標的記錄,它的橫坐標是從a開始到h為止,縱坐標是從1開始到8為止,在記錄的過程中是把直觀的二維空間符號化,這是一個數學化的過程;而看棋譜或復盤則是把原有的數學符號形象化,這兩個過程是直觀與抽象之間互相轉換的過程。通過這樣長期的相互轉換,更能增強學生空間推理、利用表象進行空間思維等的空間想象能力,也有利于人們研究把握敵我雙方的棋局,使棋藝進步更快。正因如此,我們可以看到在國際象棋的訓練當中,非常重視記譜、讀譜和復盤這些重要手段。
最重要的是棋盤上的拼殺、戰略戰術的運用,都需要想象和聯想。國際象棋的每一局都是新的,具有不唯一性、不確定性、不可測性。布局開始,棋手頭腦中就出現一幅自己設計勾畫的藍圖,在對弈過程中,棋手必須要了解雙方的布局,看清各個棋子所占的空間位置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并把接下來的棋局在腦中進行空間和時間的計算、想象,以便更好地把握整個局面,根據棋局的形勢調整行棋的思路、方針,調整構圖。從一著子考慮到整個棋局,根據學生自己的理解、判斷、分析、想象,使具體的棋盤在大腦中抽象起來,看見還沒有實現的東西,不斷地創造出新的局勢,使學生的想象力豐富起來,開闊起來,有效地彌補因為年齡結構、知識層面、生活經驗等造成的不足,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讓他們主動地發展。與中國象棋相比,國際象棋各個棋子的限制更少,路線更廣,它們之間的牽制性也更強,火力密度更大,因此下國際象棋需要更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計算能力,否則很容易一敗涂地,特別是下“盲棋”,這就需要更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記憶力。
和其他方法相比較,國際象棋有其特有的優勢。作為一項競技活動,國際象棋以其特有的魅力擁有著眾多的愛好者,也是學生們非常喜愛的一項體育活動。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意義早已被人們所認識,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奔词且痪渲晾砻?。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產生情感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在學習各種知識方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只要棋類活動開展順利,學生就能在他們喜愛的活動中不知不覺間增強了空間觀念,提高各方面素質。
小學生處在學棋的黃金時段,這時他們的智力在慢慢形成,最容易培養他們在學習、比賽各方面的良好習慣。我校在學校課程設置上,專門請來棋院的老師到校給孩子上課,每周一次,在訓練時間方面也做了科學的安排,每周的活動課時間安排孩子們集中下棋,在緊張繁忙的學習之后使大腦得到放松。
同時必須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比賽活動,平時我們在學校內部就組織小棋手們開展“班級接力賽”、“年級擂臺賽”、“積分賽”;對外每學期組織小棋手們開展“少兒三棋擂臺賽”、“少兒棋王賽”、“少兒三棋錦標賽”。
如果說孩子們的成長過程是一輛汽車的行駛過程,那么棋類活動的訓練無疑是這輛汽車上的潤滑劑,有了它,這輛小汽車會越跑越快,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