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北海小學 張桂珍
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江蘇省高郵市北海小學 張桂珍
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數學;課堂教學;合作
新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既要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又要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團體意識,鍛煉學生之間勇于探知的競爭意識。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淺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體會。
這是一個引導啟發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重在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獨立學習思考,初步感知教學內容,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例如,在教學《比例尺的應用(二)》這一課時,我先出示課本中“例七平面圖”并提問:“我們已經學習了比例尺,誰能說出這張圖的比例尺?”學生通過思考,很快就說出結果:這張圖的比例尺是1∶8000。接著我提問:“誰來說說是怎樣理解比例尺1∶8000的?”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互相交流,說出兩種答案:比例尺1∶8000表示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8000倍,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1/8000。我緊接著提示:“我們還學習了另一種表示比例尺的方法,就是線段比例尺,誰能根據1∶8000畫出線段比例尺?”線段比例尺的含義是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80米,學生在本練習中加深了對線段比例尺意義的理解,很快進入到了學習新知的狀態。
在這個階段,先讓每個同學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獨立思考、自行解決,然后再與其他同學相互交流,通過相互交流、互相啟發、互相幫助來探討新知,這樣既能發揮同學之間的互補作用,培養他們的相互合作精神,同時也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效果。
例如,為了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列比例式求實際距離的方法,我出示例題:“明華小學到少年宮的圖上距離是5厘米,圖的比例尺是1∶8000,請同學們根據比例尺的意義和這一條件來求出明華小學到少年宮的實際距離是多少米,并說出理由。”先讓同學自己思考,再與其他同學相互交流,通過交流學生得到如下答案:解法1,5×8000=40000(厘米)=400(米),理由是因為比例尺1∶8000表示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8000倍。解法2,5×80=400(米),理由是比例尺1∶8000表示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80米。在肯定答案后我接著提示:根據比例尺的含義,我們能否說出明華小學到少年宮的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一定與哪個比相等?讓學生相互討論是否還有其他解法,啟發學生用等比關系列比例式進行思考解答。通過啟發交流,學生很快理解并掌握了用比例式求實際距離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進行互動,體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和感受成功的體驗。例如,在教學“相遇應用題”時,我舉例:小紅和小明同時從自己家里出發,相向而行,小紅每分鐘走60米,小明每分鐘走70米,經過8分鐘兩人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接著我讓兩個學生站在教室的前后兩個黑板前,準備相向而行,請另一個學生喊口令。學生一說“出發”,兩個學生很快撞在一起,教室里一片哄笑。然后我讓學生們以教室里兩位學生近距離的展示過程,描述“什么是相向而行”,同時在黑板上畫出行走示意圖,同學們異口同聲,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碰到一起就叫作相遇。這樣通過學生互動,把數學問題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再現生活實際情景,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動手練習比例尺的應用,讓學生充分體驗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例如在做練習十一第4題時,取出事先準備好的中國地圖,將全班分成15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合作,分別在地圖上選出2個熟悉的城市進行測量和計算。活動方案如下:①閱讀地圖右下角說明提示,熟悉常見城市的位置,如何正確定位這些城市的位置?②掌握測量方法,測量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是直線距離。③小組分工,明確測量人、記錄人、監督人和計算人。④小組討論核實測量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⑤全班交流:你是怎樣計算兩個城市之間的實際距離?⑥要求學生在課后對學校操場的長和寬進行測量,并繪制出操場平面圖。通過動手體驗、合作交流、加強練習,既加深了學生對比例尺意義的理解,同時又提高了他們運用比例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學習,讓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分享了成功的喜悅,既培養了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他們探究新知的能力。
通過實踐我發現,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時,還要注意以下兩點:
1.老師指導與學生自學相結合。在學生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老師要善于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搜集信息,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并重視信息反饋。
2.老師提問與學生質疑相結合。老師要善于組織學生在討論中大膽質疑。實踐證明,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討論問題來解決問題,他們的求知欲更為強烈,他們迫切希望能從學習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從而從被動去學轉變為主動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