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章源實驗小學 何小珍
巧設教學情境,提升課堂魅力
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章源實驗小學 何小珍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教學中,要使學生不斷地產生學習興趣,在課堂中巧設教學情境,學生便有了展開思維的動因、時間和空間,能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給思維以方向,同時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給思維以動力,鼓勵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問題。
數學情境是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橋梁。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熟知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情境,使數學知識變得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教學中,通過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可以喚起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思維。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事物,呈現教學內容,增加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課堂活動,激發學生思維。
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教師設置合理的“問題情境”,學生使用手、腦、口、眼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問題探討的全部過程,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問題才是打開思維之門的金鑰匙。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各種問題,而且問題要有趣味、有思維深度,要問在關鍵處,這樣才能打開學生的思路,讓學生產生探索的興趣,使學生覺得有想法,非想不可,達到激活學生思維的理想境界。通過創設有趣、現實的問題情境,學生的數學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形成不是自發的,而是教師為把學生引入積極的思維狀態而有目的設置的,是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點。
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指出:生活中的數學每天都在發生,教師應該敏銳地捕捉這些背景資源并提供給學生,使學生從具體問題的探究中得到抽象化的數學知識,積極主動地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用數學思維去研究生活中的數學。通過自己思考和同學間的交流,構建數學模型,在活動中,學生自然地、不由自主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通過動手做、動腦想,培養學生思維。帶著孩子們走進生活,建立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理解生活和解釋生活中的數學和應用意識。
課堂教學過程不僅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獲得情感和思維發展的過程。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創設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具有開放性、挑戰性的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展示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把教材內容融于現實生活中,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思想和方法,使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得到充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