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東洲中學 崔春春
分層再探索 智慧再生長
——初探情智教育理念下的分層教育
江蘇省海門市東洲中學 崔春春
分層是素質教育背景下的一項基本教學策略,而如何在分層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需要和興趣再生長是關鍵所在。情智教育倡導以情啟智、以智促情、情智共生,將情智教育與分層教育相結合,值得深究。
情智教育;分層探索;智慧;初中數學
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學生接受的學習模式是班級授課制組織模式,雖然這一模式有很多優點,但它卻忽略了不同學生存在的智力、能力、思維方式、情感活動、生活環境、學習方法等各方面的差異,致使學優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這是班級授課制與素質教育的突出矛盾。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我們學校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特點和認知規律,實施有差異的分層走班教學。從開始的班內走位到現在的分層走班,爭取滿足每位學生的學習需要,讓學生擁有“帶的走”的能力。下面,我就從以下三點來做簡要說明。
課前準備是至關重要的,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在課堂中輕松愉悅的分層教學來自于教師課前的精心準備。我個人覺得課前的準備主要是兩方面:一是學生A、B、C層人員的確定;二是A、B、C層教案的確定。(1)學生A、B、C層人員的確定:主要以六個班為一組,我們初二年級總共18個班分成3組,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要依據,同時考慮學生平時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及思維品質,將一組6個班的學生的數學成績進行排列,從而產生兩個A班,兩個B班,兩個C班。其中B班和C班學生人數相對A班多一些,當然根據學生的申請也可以作適當的調整。(2)A、B、C層教案的確定:先確定一位教師提前一周準備A、B、C三等學程單,以B班學程單為藍本,A班降低難度,以書本內容為主體,旨在打好基礎,減少不及格;B學程單屬于正常教學學程單;C學程單在B的基礎上,減少知識點的講解時間,把知識點的教學放在課前預習完成,把講授新課的時間減下來,課堂上用更多時間來進行拓展提高,旨在提高優生率。
以“二次根式”這節課為例,備課時根據各層學生的能力差異情況,可將A層學生的學習目標定為:1.理解二次根式的定義,會判斷一個代數式是否是二次根式;2.理解二次根式有意義的條件,會求簡單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圍;3.會用二次根式的性質進行簡單的化簡和計算。B層學生的學習目標定為: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2.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質;3.經歷觀察、歸納、總結和應用等數學活動,體驗發現的快樂。C層學生的學習目標定為: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2.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質,利用二次根式性質進行綜合運用;3.經歷概念的形成與性質探究的過程,體驗發現、總結歸納的快樂。在引入環節:本節課的知識生長點都是算術平方根,考慮A層學生的基礎較為薄弱,我們直接從數的角度入手過渡到字母:要求學生寫出:2、5、0、x2+1、m2+n2等數或式的算術平方根,并思考:你認為以上所得的各式有哪些共同點?B層的教案:先簡單地回憶算術平方根的有關知識:讓學生思考:2、5、0、-4這幾個數有算術平方根嗎?認為有的請你用式子表示出來,然后再引入三個實際問題,讓學生感覺到“二次根式”的引入是實際生活的需要,同時思考所得各式的共同點。C層的教案:直接用三個實際問題引入,總結歸納所得各式的共同點。在性質的探索過程中,A班的學生只需知道二次根式的性質,并會做簡單的運用就行。B班的學生要求能夠根據表格完成對的區別和聯系的探索。C班的學生直接要求辨一辨,可以通過小組交流共同歸納得出這兩者的區別與聯系。在應用鞏固部分,A層的孩子只需會簡單的計算、化簡就行,B層的孩子要會較為靈活地使用性質進行計算、化簡;C層的孩子要求對性質和其他知識進行綜合運用、拓展延伸。而對于學程單上題目的難易程度的設置:A層基于教材難度,B層在教材難度的基礎上加以適當的變式和拓展,C層難度達到中考要求,主要訓練解決綜合問題。
這樣的準備,讓每個教師都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教程,心中有目標,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為情智教育打下扎實的基礎。
學生的智慧來自于碰撞與摩擦,以小組為單位是開展分層教學行為的最有效策略。結合初中數學課程的特點和初中學生的需要,一般可以分成6人一小組,以6個人為一個小組,設置組長一人,副組長兩人,分工明確。組長為小組的主講人,組織小組成員交流討論,一個副組長做好記載,另一個副組長收集組內典型錯誤,并作錯因分析,與另外兩個組長一起對有錯誤的學生進行糾錯,并把小組合作學習機制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的組內輔導(收集組內典型錯誤的組長可將錯題進行適當的變式,讓做錯的同學錯題再練)。組內6個同學可以根據成績差異編排該小組的1-6號代表,這樣教師上課時讓各小組派一名代表時,能力是旗鼓相當的,考試成績可用小組平均分來激發小組學習的積極性。
因為學生來源于三個班,所以課后輔導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班內走位。利用每天下午第四節下課后(放學前)的20分鐘,集中解決當天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同層次的學生聚到一起討論難題、錯題。對于同層學生討論都不能解決的問題,可求助同一個行政班高一層次的學生幫助或詢問老師。二是教師班間走動。教師可在這個時間段進行班間走動,引導學生解決難題、錯題。三是個別輔導。教師可針對作業錯誤多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個別輔導。這種輔導形式充分彰顯了教師對學生的關愛,也從情感上徹底打動了學生,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的學習行為中。
情智教育理念很前瞻,筆者僅以本文來拋磚引玉,以此引發大家對分層教育的進一步實踐與研究,共同促進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教育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