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丹陽市實驗小學 毛瑞華
小學數學中生活化教學的運用
江蘇省丹陽市實驗小學 毛瑞華
生活化教學是指將教學內容與生活互相聯系,運用生活化的方式將教材內容形象、生動、直觀、具體地展現給學生,使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掌握更輕松容易,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知識的運用能力。因此,在新課改的改革下,生活化教學方式被有效地引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理解數學,熱愛數學,開拓創新意識,提升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運用
數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教師在教授小學數學過程中,可以依據教材內容合理有效地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例相聯系,合理有效地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使其意識到生活與數學的密切關系,在生活中觀察數學、掌握數學,運用數學思維解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真正達到學以致用,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教育性目的。本文將從三個方面探討如何合理有效地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眾所周知,小學生對于新鮮有趣的事情都是比較感興趣的,而數學知識有時候是比較抽象乏味的,因此需要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持續關注課堂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合理有效地運用生活化案例,從學生感興趣并且熟知的一些生活化實例開始講解,使抽象的數學和豐富的生活實例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促進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從生活中感受數學魅力,理解數學,掌握數學,愛上數學。
例如:在講解《比例》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比和比例的定義和區別,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提問:我們學校哪些地方有國旗呢?學生就會積極地觀察發現操場上有國旗,教室里也有國旗。然后教師告訴學生操場的國旗長度是2.4米,寬度是1.6米,教室里的國旗學生可以量出長度是60厘米,寬度是40厘米。通過這兩個國旗的長寬比發現2.4:1.6=60:40,它們的長寬比都是3:2。由此,學生可以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旗法規定國旗的長和寬比是3:2,并且對于比和比例的定義更加了解和清楚。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思考、觀察、探討生活中還有哪些比是相等的。通過生活中的案例可以形象生動地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知識內容,使學生對于學習數學充滿興趣和熱愛,從而有效促進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
生活化情境的創設是指教師根據一定的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科學合理地創設一些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從形象生動、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輕松快速地理解教學內容,掌握學科知識,加深記憶印象。因此,教師在教授小學數學時,對于一些與現實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課程內容,可以有效構建生活化的情境,加強學生的感知能力,促進其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在快樂輕松的環境中學習數學,培養數學意識,提高數學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克與千克》一課時,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加生動形象地感受和認識克與千克,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情境,用生活中物品的質量讓學生進行親自體驗和感受,以此達到掌握和認識的目的。教師可以預先準備1千克的大米,1千克的蘋果,500克的番茄,500克的青菜,一臺盤秤,然后告訴學生:小明今天和媽媽去超市購物,他們購買了大米、蘋果、番茄、青菜,但是需要售貨員稱重計價。這時可以安排多名學生分別飾演售貨員親自為小明購買的東西稱重,讓學生真實體驗到1千克、500克的物品重量,使學生從生活實際中體驗感知和理解克與千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對于小學生來說,真正的學會不在于能夠計算多少題目,而是要熟練運用數學知識有效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有效結合起來,在生活中發現和實踐數學,用數學于實際生活中。因此,教師在教授小學數學時,根據教材內容以及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為學生合理安排課外生活實踐活動,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在生活中思考、體驗、運用數學,進而有效解決生活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鍛煉其數學思維運用能力,提升他們的知識水平和科學素養。
例如:教師在講解《年、月、日》一課時,由于這幾個時間單位比較大,離小學生的生活比較遠,學生對其掌握不是那么容易,因此,教師在講解課程內容后,為了加深學生對于年、月、日時間單位的理解和認識,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外實踐活動,安排學生記錄下自己和家人的生日、自己家發生重大改變的時間日期、學校開學和放假的日期、自己獲得獎勵的日期、國家法定節假日日期……學生通過自己思考查詢和咨詢家長,將這些日期記錄下來,不僅使學生牢記家人的生日,而且對于年、月、日的掌握更加熟練,意識到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更加喜歡學習數學,并學會將數學知識還原于生活。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對于教學知識充滿學習積極性,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愉快和有趣,而且可以極大地增強學生對于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因此,教師合理根據教學內容,運用生活化案例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創設生動形象的生活化場景,使學生親自體驗和感受數學知識的原理和過程;教導學生從生活中觀察和掌握數學,運用數學思維解決日常生活問題,最終促進學生分析、理解、運用能力的提高,開拓創新意識,培養數學能力,從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1]徐榮芳.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探討[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10):308.
[2]曹蕾.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成效探析[J].新課程:小學,2014(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