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泗洪縣實驗小學 張業芹
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江蘇省泗洪縣實驗小學 張業芹
生活化教學要求教師結合生活實際制定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多設置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培養學生用數學角度觀察生活和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學生實際運用數學的能力。然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太過依賴于教材,教學內容過于理論化,使得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受到打擊。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將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模擬現實場景、從生活中選取數學素材、借助周邊事物三方面展開相關論述,以期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推動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發展。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應用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小學階段是學生所有學習階段中的第一階段,讓學生在第一階段學好基礎知識,為后面學習階段的學習做更好的準備是教師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生活化教學幫助教師更好地推進教學內容,有利于教師找到與學生更多的共同點,能在依據學生的需求和興趣的基礎上,呈現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自發參與課堂。傳統小學數學教學通常存在教學內容與生活偏差過遠、重理論輕實踐、作業任務重的弊病,形式化教學痕跡明顯。因此,教師應加強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應鼓勵學生主動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滿堂灌的形式直接告訴學生書上的知識點,剝奪學生探索知識的樂趣。教師在課堂上根據生活經驗來模擬現實場景,鼓勵學生在設定場景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引導學生發現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比如,教師在上《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時,教師提問學生是否在現實中有過超市購物的經歷。教師通過印有不同商品名和商品對應價格的紙張道具,模擬現實生活中的超市場景,請學生扮演超市售貨員,體驗售貨員的收銀工作。教師再為學生分發用彩紙做成的代表紙幣的場景道具,請身份是顧客的學生自行拿著各自的紙幣道具選擇想要購買的商品,將選定的商品放到扮演售貨員的學生面前結算。比如,學生拿了一張寫著“牛奶,7元”的紙張,付給“售貨員”學生一張寫著“10元”的紙張,“售貨員”應給學生一張寫著“3元”的紙張方算無誤。若“售貨員”所給的紙幣與正確計算結果不符,則“顧客”也可及時指出,提醒“售貨員”的失誤。教師通過模擬交易幫助學生運用6-10加減法的知識,加強學生的口算和心算能力。教師應留心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將其運用于教學實踐活動中,增強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適用性和實用性。
在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設計課堂提問問題時容易忽視現實實際情況,提出違背邏輯常理的問題。雖然問題的考查內容是書上的知識點,但是其內容本身邏輯存在問題,與生活基本常識嚴重不符。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參考生活實際,從生活中選取數學素材,使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比如,教師在上《長方體和正方體》時,可選取生活中接近長方體和正方體形狀結構的事物,通過舉例加深學生對二者概念的認識程度。教師先介紹二者在結構上的特點,著重講解二者在長度關系和體積上的不同,方便學生在后面環節能運用教師講解的知識辨別長方體和正方體。然后教師利用學生隨處可見的事物進行舉例,如魔方和粉筆盒的形狀都類似正方體,書本和音響的形狀可看成是長方體,使學生可通過聯想具有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事物來加深對二者形狀特征的記憶。最后教師再請學生列舉同樣具有二者形狀特征且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考查學生是否能正確運用已學幾何知識選擇有關事物,同時激發學生主動在生活中探索周邊事物與數學之間的關系。教師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鼓勵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大部分教師無法突破傳統教學方式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拘泥于理論教學方式,無法及時轉變教學思想。教師應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周邊事物,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得以借鑒周邊事物,加深學生對較難知識點的理解。比如,教師在上《認識鐘表》一課時,要讓學生認識時針、分針和秒針及它們之間數量關系的教學難度不大,但是讓學生能根據鐘表表面正確讀出時間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在課前要求學生每人帶一塊手表,在課上要求學生比照自己的手表認識時針、分針和秒針之間的關系。教師在教學生如何讀表時,先讓學生觀察自己手表的時針指在哪兩個數字位置之間,除時針在12和1之間的位置時對應的小時為1外,時針在其他位置時兩個數字較小者表示當前的小時,如時針指在2和3之間,則對應的小時為2。接著教師再讓學生觀察分針指在哪個位置,將對應數字乘以5即為分鐘范圍,如分鐘指在4和5之間,乘5轉換后則其屬于20~25分的范圍內。教師再指出手表表面每兩個數字之間可分為5小格,學生可根據分針停的位置確定時間的分,再加上之前讀出的小時,即為當前時間。在以上過程中,教師通過讓學生近距離觀察手表,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鐘表的主要組成元件和各元件之間的關系。教師應多借助周邊事物,將理論學習與實踐認識相結合,加強教學內容的可信度和說服力。
小學數學教學之所以在基礎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因為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學好數學知識可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因此,教師應及早意識到數學教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在數學教學中實行生活化教學,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和事物加強課堂教學的感染性,促使學生意識到學好數學的必要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發展。
[1]周海兵.芻議小學數學對話教學[J].新課程:上,2016(2).
[2]孟慶玲.小學數學“開放性”教學有效實施的思考[J].新課程導學,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