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薛家中心小學 陶榆萍
趣味互動
——小學數學教學的理性追求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薛家中心小學 陶榆萍
趣味教學是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目標達成的一種重要教學手段,強調要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以便能夠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數學魅力,鍛煉數學能力,讓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生活充滿色彩。
小學;數學;趣味;特征
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結合學生的心智特征,將趣味教學的實現作為一種理性的教育追求,采用靈活多樣的趣味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感知數學學習的樂趣,并在趣味教學的指導之下實現更大的發展。
在趣味教學實踐當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是不可缺少的,這也是由當前小學生心智不成熟的特征所決定的,其關鍵在于讓學生能夠真正感知到數學學習充滿著樂趣,這樣學生才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并在參與當中提高能力和獲得進步。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各項學習實踐活動的方法多種多樣,例如在學習數學計算的相關知識時,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計算經過用語言表示出來,當然引導方法是否科學恰當是其中的關鍵所在,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了最大化地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提高學習引導的科學性,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趣味化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自覺主動地融入其中,而不會產生抵觸和恐懼的不良情緒。教師為學生營造的教學情境要與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學內容等相適應和相協調,讓學生在趣味性的情境當中展開數學學習時不會感覺到十分復雜,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數學學習基礎。例如,在教學兩位數的乘法知識時,為了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營造趣味性的教學情境,選擇動畫片的素材來讓學生融入特定的故事,在輕松愉悅的氛圍當中解答數學問題,提高計算能力:熊大和熊二掌管一片蘋果樹果園,秋天蘋果成熟了,他們每天摘完5棵樹上的蘋果,總共摘了11天,請問這片果園一共有多少棵蘋果樹?在生動形象的故事情境當中,學生可以邊數邊計算,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很多學生看來,數學知識過于抽象,理解難度大,因此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理想,也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在實際的數學學習中不能夠端正學習態度,影響到了學習效果,更是大大降低了數學教學效率。為了徹底突破這一教學難題,建立起數學和生活之間的關聯,有效開展趣味性數學教學,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建立起實際生活和數學學習之間的關聯,讓學生能夠真正意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且在生活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從而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解讀生活當中存在的數學現象和數學問題,為數學教學增添生活趣味,并為數學趣味性課堂的構建奠定堅實的根基。教師所選擇的教學題材要盡可能地與學生的生活建立起關聯,讓學生從對生活的親切感擴展到對數學知識學習的濃厚興趣。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可以在教學當中增添生活趣味,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生活當中,就在我們的身邊。教師可以舉出這樣的生活實例:自行車在生活當中隨處可見,請大家想一想為什么自行車的輪子會設計成圓形的形狀,為什么不把它設計成橢圓形、方形等形狀呢?當學生在思考和解答完這一問題后,就能夠深刻感受到生活和數學密不可分的聯系,自覺運用數學的視角來審視生活問題,并將課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于解決生活當中的難題,也由此感受到數學學習充滿趣味,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思維訓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組成部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而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當中得心應手。如果數學思維訓練過于枯燥單一的話,學生難以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也會影響到趣味教學的成效。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展開趣味教學的過程中,要提高思維訓練的趣味性,引導學生運用多樣化的思維方法來感受數學魅力,提升學習興趣,助力于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發展。在訓練學生思維靈活性和拓展性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趣味性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同時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練習的機會,讓學生的思維能夠彼此碰撞互動,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例如:三個人入住了一所旅館。他們拿了30元錢給經理,就回房去了。經理發現房錢只要25元,他就叫侍者去退5元錢給三人。侍者在去他們房間的路上覺得5元錢三個人分不勻,他就自己拿了2元,然后退給每人一元。現在每個人給了10元,退了1元,所以每人給了9元,總共27元。侍者有2元,一共29元。那剩下的一元錢去哪里了呢?這道題的思考思路是:每個客人給了9元因為他們總共給了30元,還回3元。經理拿了25元,侍者拿了2元,所以不能把2元加到27元上面,因為侍者是收了2元。通過引導學生思考這樣的趣味性數學問題,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也能夠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增加課堂的樂趣。
小學數學課堂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鍛煉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陣地,在具體的教育環節必須要全面落實因材施教的教育準則,避免枯燥單一地為學生灌輸數學理論。趣味教學則是一種數學教學的有利選擇,不僅符合小學生的心智特征,還是數學教學的理性追求,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感知數學學習趣味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增長知識和能力,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和諧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