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第二小學 朱 靜
運用多媒體技術突破小學數學教學難點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第二小學 朱 靜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課程,教材中難免會有較多難以理解的點困擾著小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難以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因此,在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技術,既能夠以其視聽結合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夠以簡便易懂的方式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本文筆者以此為研究中心,以期對數學教與學的共同發展能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學難點;多媒體;突破
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對任何畫面感極強的內容都比較喜歡,而多媒體具有圖片、視頻、聲音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學習數學時總是會存在一些不能理解的內容,還有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如果這些教學難點學生不能有效地突破,那么便會影響學生數學學習的情緒,更會阻礙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及素養的提升,會較大程度地局限課堂教學效果。對此,想要確保學生獲得良好的數學學習體驗,就需要老師合理地將學生喜歡的多媒體教學方式融入其中,真正實現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
1.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
多媒體有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多媒體技術能將聲音、文字、圖象等真實地結合起來,給予學生多重感官的刺激,能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來接觸知識,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減少學生數學知識吸收與消化的時間,能有效提高數學教學效率。鑒于此,多媒體的激趣、誘導功能非常強大,有利于學生保持參與學習數學活動的興趣。
2.有利于抽象概念的可視化
小學生年齡小,自然生活經歷較少、思維能力薄弱,很難透徹地去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也很難靠老師的語言講解去感知與理解,很難讓學生對概念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學生自然也很難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對此,老師可以巧用多媒體課件將靜態的概念、不易發現的生活現象以學生能接受的直觀形式演示給學生,讓學生明確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樣便能夠將抽象的知識轉變成為可視化的內容,自然學生的學習會變得輕松、快樂,更加具有學習的自信,對知識進行深刻的理解并掌握。
3.有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
學生想要具有靈活學習及運用的能力,就必須要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這就需要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反復的觀察與練習,而多媒體技術就能為學生提供此機會,讓學生對所有知識點進行再次理解與聯系,當學生的知識體系構建起來時,自然學習效果會更好。同時,因為多媒體教學的趣味性較強,所以能讓學生更加樂于分析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1.突破新舊知識間聯系少的難點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開發與構建的初期,自然在掌握新知識時會存在較多的難點,因而老師要了解學生此情緒,為學生設計出符合他們學習思維的多媒體教學內容。比如在學習“兩位數除以兩位數”相關內容時,此知識點與之前所學的一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內容相關性較強,但學生會覺得很難。因此,老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這樣的課件:“小梅的媽媽先給她買了12個蘋果,讓她分給妹妹一半,列出算式為12÷2=6(個),媽媽又買了22個草莓,讓她分給11個小朋友,請問22除以11等于多少呢?”這樣的課件播放完后,學生一下子想起了以前學過的一位數除法算式,自然能很快地對新知識進行感性的認識和接受。
2.突破知識抽象,難以內化的難點
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是形象思維,他們善于接受生動形象的事物,而又加上年齡小,缺乏生活經驗,對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性的知識難以掌握。如除法的含義、時間單位、三角形定義、可能性等抽象概念的學習,由于學生缺乏與之有關的感性認識基礎,由此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對這類難點,可以通過使用3DSMAX技術制作3D立體結構圖或三維動畫等,把原本不易理解的抽象知識與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事物聯系起來,形象生動地呈現給學生,從而加深學生對抽象知識的認識、理解和掌握,輕松突破教學難點。如學除法的含義時,制作有趣的多媒體動畫課件,首先在屏幕上顯示一個猴王分桃的場景:一只猴王、6個桃子和三只小猴(用甲、乙、丙表示),接著給學生演示了猴王分桃的過程,即先給甲一個,再給乙一個,然后給丙一個;第一輪分完后,依次再分一次,正好分完。這樣學生很容易理解了6÷3=2。
綜上所述,多媒體作為先進的教學手段之一,具有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的作用,這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好的學習機遇。對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必須要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功能,將一個個抽象的知識點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直觀性知識點,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了解知識的形成、知識的應用及問題的解決,才能夠真正提高數學學習興趣及能力,善于用數學視角來看待問題,為今后的數學學習及其他課程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1]苑新彥,夏曉陽,劉海華,劉凱,關穩.如何培養小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J].才智,2017(03):194.
[2]郭雪峰,張世祿.運用多媒體課件突破數學教學難點[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