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東臺市富安鎮小學 董玉妹
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江蘇省東臺市富安鎮小學 董玉妹
數學是邏輯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注意力專注,思維活躍,積極主動地去發現數學的奧秘。然而數學學習本身比較無聊,課本教學的前言導入也比較生硬,沒有過渡性,在學生沒有想要學習的時候直接開始講課標內容,無法把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課堂,甚至會適得其反。基于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來導入今天的課堂,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如何從數學角度來思考和解決生活問題,同時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只是枯燥的數字,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課程。本文將探討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方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運用生活情境教學的第一步,需要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設置生活情境來導入教學,選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細節來拉近學生與數學的關系,讓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數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創設典型的生活場景,把學生的認知與情感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體會到數學并不是抽象的,數學是親切的、可觸碰的,從而誘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有效的生活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處處可尋,讓學生體會探索數學、解決數學的樂趣,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另一方面,在生活化情境教學過程中,可以打破數學課堂沉悶的學習氣氛,吸引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渴望,使學生快速地投入學習,主動去探究數學,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圓》時,教師可以設置生活情境來引入教學:“我們都知道,正常的自行車是圓輪的。今天我給大家展示一個特殊的自行車,用正方形做輪子的自行車。”教師出示一幅顏色鮮艷的用正方形做輪子的自行車圖片,詢問同學們:“這個自行車漂亮嗎?喜不喜歡?為什么?”教師引導學生可以積極討論,得出回答:“不喜歡。因為這輛車雖然漂亮但踩不動。”然后教師把正方形車輪換成橢圓形后再問學生喜不喜歡,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不喜歡。因為騎這樣的自行車,即使是在平坦大路上也像在坑坑洼洼的路上一樣顛簸不平。”最后教師做出總結:圓形的輪子是最適合自行車的,“我們來翻開書本,了解一下圓的特征。”
數學課堂的學習內容應當是充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質疑、驗證、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在學習過程中,只有讓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的課堂提問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結合教學內容設置情境提問。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提升應用技巧,學會用數學理論來解決生活問題。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課程中應該從生活出發,結合生活實際實例提問、引導教學,使學生可以帶著生活經歷、生活經驗和好奇心主動探索,使學習有物可尋、有話可說,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完成課程學習。
例如,在學習《元、角、分》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購物例子來提問:“我手里有一些人民幣,大家先來認識一下它們。這個是一元紙幣,這個是一元硬幣,這個是一角硬幣,這個是五角硬幣。我現在要用這些錢去買一瓶可樂,我可以怎樣付錢呢?”引導學生積極談論不同面值的錢幣的組合方式,“老板給我找零的時候,應該找我一元,他給了我兩個五角,對嗎?”通過付錢游戲,為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間,引導學生思考元、角、分之間的關系,加深理解。這樣貼合生活的問題可以吸引學生的關注和興趣,拉近學生和數學學習的距離,使學生愿意去主動解決問題,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師在數學課堂上,為了更加生動形象地講解知識點,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更好地做題,可以創設生活情境來引導學生做數學練習題,讓學生能夠感受和體驗到數學帶來的樂趣。教師必須善于發現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發散性和趣味性的習題,讓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習題的策略,從而促進學生習題解決能力的提高與發展。教師通過設計生活化的數學習題來激發學生做題的興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發現數學、學習數學,使學生懂得運用數學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問題。
例如,在學習《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統計班里同學的身高數據,做出統計圖:“我們來測量一下全班同學的身高,繪出條形統計圖,看一下我們班同學的身高都在哪個高度范圍內。”教師幫助學生統計身高,然后按照課本教學繪制出標準的統計圖,然后可以根據統計圖繼續提問,做對應的數學計算練習題。這樣的練習設計不但鞏固了學生對統計的了解,也體會到生活中可以用統計圖來解決問題、表明信息。
教學語言是一門藝術,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教師的語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課堂教學水平和學生接受程度。尤其是數學課堂教學,為了讓學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教師應該具備高素質的語言藝術,用生活化的教學語言來解釋名詞、概念,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更輕松地學習。教師要善于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個性心理傾向,將數學語言生活化變成引導學生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數學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數學,加強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系,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知識,盡可能地創設一些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富有生活氣息的情景和練習,使學生在課堂上切實體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教導學生可以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