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新
(修武縣教育科學研究所,河南焦作 454350)
以課題帶動中小學內涵發展的行動研究
馬立新
(修武縣教育科學研究所,河南焦作 454350)
以課題帶動為抓手,以科學規范的課題管理為保證,以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全面提升學校的整體教育品質。按照“學校工作課題化,課題研究規范化”思路,通過課題研究帶動學校各方面的工作,把學校工作變成課題來做,把課題研究的過程做扎實,把課題研究作為教育科研的核心,帶動學校的教科研氛圍,引導校長樹立課題研究的意識,提高廣大教師的科研水平,推動課程改革的深入,助推學校科學發展、內涵發展、品質發展。
課題帶動;辦學品位;內涵發展
教育課題研究是現代學校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學校內涵發展的一個重要載體。有效的教育課題研究是學校提升辦學水平、提高教育質量的助推器,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催化劑。
近年來,修武縣一直堅持以教育科研為先導,積極實施課題帶動戰略,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了學校辦學品位的不斷提高。教育課題研究工作成績斐然,碩果累累。單就2011—2012學年度來說,就有148項課題獲市級以上成果獎,其中市級成果125項,省教育學會課題結題12項、省級成果9項,國家級成果2項。
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主課題,老師們也都有自己的子課題。但在課題研究工作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1.個別校長教育科研意識淡薄,課題研究存在著“虛化”現象;2.將課題研究獨立于實際教學工作之外,課題研究的針對性不強、切入點不準;3.課題研究缺乏規范管理,很多課題“有始無終”或“有研究結果而無研究過程”。這些現象無不影響著課題研究工作的效果,使課題研究工作不能真正起到促進學校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作用。
隨著教育的改革進一步深入,教育科研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辦學水平與品位日益凸現出重要作用。向教育科研要質量、要效益,走科研興教、科研興校之路已經成為共識。課題研究對學校教育改革、學校管理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強課題研究是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
中小學校長要提高對教育課題研究的認識,準確地把握教育教學的規律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脈搏,做一位教育課題研究的行家里手,把學校工作變成課題來做,以課題帶動為抓手,全面提升學校的整體教育品質,通過開展課題研究帶動學校各方面的工作,從而提高學校的辦學品位。繼續圍繞“營造書香校園”“構筑理想課堂”“師生共寫隨筆”“優化家校合作”“構建教師成長共同體”等課題,對學校進行課題化管理,整合教科研資源,打造立體的教科研模式,真正用教科研解決教學問題,使廣大教師在教科研實踐中提升專業水平,促進專業成長。
校本課題研究是學校教育課題研究的重要形式,也是學校教育課題研究的一個有效途徑,校本課題研究的范圍往往是我們最關注的也是最熟悉的,通過校本課題研究可以解決學校發展中的具體問題,它對提高廣大教師的研究水平,推動課程改革的深入,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幫助基層學校特別是薄弱學校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起步、突出重圍有著重要的作用。
修武縣的一中分校(現更名為修武縣實驗高中),針對生源不佳的現狀開展的“學案導學教育教學法”課題研究;縣第二實驗中學,針對學生基礎薄弱,開展的“天天成長課”“學生自主達標課堂”“課程開發”“教師專業發展”等校本課題的研究,都取得了顯著效果。可以借鑒他們的經驗,以校本課題為切入點,結合本校實際開展有效的、有價值的課題研究,真正使課題研究匯聚教育教學智慧,積淀學校文化,促進學校整體教育品質的提升。
教育課題研究是在教育科學理論指導下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必須以科學規范的管理為保證,否則課題研究將形同虛設,沒有意義。
針對前幾年修武縣的一些課題研究存在著“有申報立項,無實施方案;有開題論證,無系統修訂;有零星研討,無整體規劃;有結題報告,無研究成果;有獲獎證書,無成果推廣”的“過程缺失”現象,提出了“學校工作課題化,課題研究規范化”思路,加強課題研究的管理,嚴格按照課題研究方案進行有序、有效的研究,特別要加強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加強課題的中期管理和中期研討,大力開展了校長觀課議課比賽、校長說校、教師成長共同體活動,加強課題研究的成果推廣,努力使教育課題研究和教育教學實踐相互促進,形成“實踐—總結—完善—推廣”的具有特色的教科研發展模式,從而推動學校實現內涵發展。
目前,課題研究在修武縣呈現出“三級”態勢。所謂“三級”是依據課題層次而分的。學校教師不搞一人一課題,不搞個人立項,所選擇的課題全部都站在學校全局立場上并在市級以上進行立項。學校目前研究的課題都是緊緊圍繞縣教科所總課題立項的。例如,修武縣的第二實驗中學、一中分校、第二實驗小學等嘗試探索對學校進行課題化管理已有7年了,效果非常好。他們的課題研究模式是:學校有總課題,校長擔任主持人;學科教師成長共同體承擔子課題。修武縣第二實驗中學目前研究的課題《“天天成長課”的課程開發研究》《以“共同體”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生命提升》和《學生自主達標課堂的研究》都是在教育部、中國教育學會立項的,子課題有7項;縣一中分校目前研究的課題《“學案導學”課堂實驗研究》《高中生“短板”績效的策略探究》是在焦作市教科所立項的,子課題分別有17項。共同體內研究課題為二級課題。在總課題引領下,各共同體立項為子課題,這些子課題圍繞著總課題的主導思想,根據課堂教學過程的實際問題,分學科在共同體組織管理下開展實驗;個人課題為三級課題。教師確立適合自己的研究小課題,可一年、兩年、三年直接在學校結題,結題后可隨時再變換研究主題。在“十一五”期間,第二實驗小學開展“簡約·實效課堂教學實驗研究”第一輪立項課題研究工作。通過研究,有限的校園空間發揮了較好的育人功能,整個校園逐步成為教師舒心工作的場所、學生勤奮學習的樂園。
隨著修武縣教科所《構建教師成長共同體的行動研究》課題的實施,《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成長共同體構建實驗研究》《學科教師成長共同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以共同體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生命提升》《共寫隨筆,促進師生共同成長的實踐研究》等14個子課題的研究也在修武縣蓬勃開展起來,帶動了學校各方面的工作。修武縣教師嚴格按照課題研究方案從事教育教學活動,不斷總結經驗,自覺探索自主發展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徑。學校則把教師們總結出來的經驗再次放到實踐中加以檢驗,對于那些經過多次檢驗確認為比較成功的經驗,再在全校加以推廣。這樣邊實踐、邊總結、邊完善、邊推廣,使得教育課題研究和教育教學實踐相互促進,初步探索出了具有修武自身特色的自主發展模式(學校確定對改進本校教育教學或促進學校發展的真正的關鍵問題作為“總課題”,由教師確定與總課題相鏈接的并與改進自身教育教學密切相關的真正問題作為“子課題”,進行“上動下也動”“上下聯動”“家校聯動”的群體研究。學校的總課題在方向上引領著每個老師自己的小課題),最終形成“校校有課題、人人搞研究”的良好科研氛圍,“一校一品”“一校一景”悄然成型,教育教學質量逐年穩步提高。
一個學校沒有科研就不會有創新,沒有創新就不可能有生命力。課題研究的過程本身就是教師發展提高的過程,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過程。希望通過課題研究,搭建教師學習和研討的平臺,促進教師逐步從一個普通的“教書匠”成長為一個樂于研究、善于研究的研究者,成為教育的行家、專家和思想家;通過課題研究,帶動每一所學校主動發現問題,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從而使每所學校在課題研究的帶動下,都充滿活力、內涵發展。
[1]侯軍鋒.人文之美背后的科研視角[N].教育時報,2012-7-10.
[2]楊榮波.校本研修課題化課題研究校本化[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2(2):33-35.
馬立新(1966—),男,河南修武人,修武縣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小學教育科研與家庭教育研究。
責任編輯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