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開發區東部新城幼兒園 張 靜
培養小班幼兒點數興趣的幾點看法
江蘇省昆山開發區東部新城幼兒園 張 靜
數數是幼兒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必須具備的技能,其中點數是基礎也是發展關鍵。點數是指在同一時間將數詞和動作進行對應,在同一空間將動詞和物體進行對應。小班幼兒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點數能力,能夠在點數時做到手口一致,但是在點數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多數、漏數的情況。如何幫助幼兒熟練掌握點數能力呢?于是我著手探索在學習性區域活動中提高幼兒點數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小班幼兒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點數能力,能夠在點數時做到手口一致,但是小班年齡段的幼兒的思維方式有著直觀形象的特點,在點數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多數、漏數的情況。我班大部分孩子在小班下學期已經能夠熟練掌握點數的技能,但仍有一部分孩子在點數時存在困難。《指南》中提到“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我們在提高小班幼兒點數能力的過程中,要了解個體差異與發展速度的不同,從實際情況和特點出發探索促進和提高的方法。
誠誠是一個臉上時常掛著可愛笑容的小男孩,憨厚的他深受大家的喜愛,不過,可愛的他也有著自己小小的“煩惱”。平時的數學活動中,我們發現誠誠的點數能力較其他孩子來說稍顯薄弱。在點數時,往往會出現漏數、多數的情況,他伸出小手胡亂地指著圖案:“1、2、3、5……”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誠誠并沒有做到手口一地點數,他在口數時并沒有按照手指的動作進行。每當小朋友哄笑時,誠誠就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看到這樣的情況后,我決定采取措施促進誠誠手口一致點數的能力提高,幫助誠誠建立自信。那么應該采用何種方法和形式來提高誠誠的點數能力呢?
聯系幼兒的生活經驗是進行有效數學學習和發展的先決條件和基礎。學習性區域活動正是將知識內容以游戲形式呈現,引導幼兒在游戲操作中獲得直接經驗的學習形式。既然找到了合適的手段,那么如何引導誠誠參與到其中呢?
有一天下午開展學習性區域活動時,我叫住正要去建構區的誠誠:“誠誠,我們一起到益智區夾夾子吧!”誠誠原本高高興興的小臉蛋瞬間就“耷拉”了下來,不過他還是默默地點了點頭走到了益智區。我拿出“夾夾子”的游戲材料,問道:“這塊板上有幾個圖案呢?夾幾個夾子呢?”誠誠想了想,不說話。有可能是一下子提了兩個問題,誠誠的小腦筋有點轉不過彎來。我重新問:“你數數這塊板上有幾個星星呀?”誠誠脫口而出:“1、2、3。”我說:“哇!你數的可真棒!你能不能一邊用手指頭數,一邊用嘴巴數呢?”幼兒在點數的過程中有可能會表現出不自信、不愿意點數的情況,教師在這時應該以陪同等方式鼓勵幼兒大聲點數,以表揚幼兒的積極行為,激發幼兒點數的興趣。誠誠伸出手指又數了起來:“1、2、3。”為了加強誠誠對手口一致點數方法的印象,我又說道:“對了!數數的時候一定要用手指一邊點一邊數,這樣就不會漏數、多數了。而且,數到幾就是幾,千萬不能多數也不能少數。”見誠誠已經能夠數出正確的圖案數量了,我提出了新的問題:“板上應該夾幾個夾子呢?”誠誠想了想說:“三個。”“三個圖案就夾三個夾子。”看到誠誠已經掌握了“夾夾子”游戲的操作方法后,我便輔導其他孩子了。等我走了一圈后回來,發現誠誠一個人坐在益智區發著呆,手里拿著夾子東張西望……有效材料的投放確實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參與點數活動的興趣,但是為什么幼兒在點數的過程中仍會出現“三心二意”、“東張西望”的情況呢?該如何引導幼兒積極參與點數活動呢?
學習性區域活動投放了多種操作材料,貫上了“餅干拼圖”、“餅干找家”等名稱,這些材料的名稱聽上去似乎充滿趣味,但在實際的操作中仍是幼兒的機械操作和單一的擺弄。小班幼兒注意集中的時間較短,他們往往會因為興趣的缺失而轉移注意力。雖然誠誠在“夾夾子”的游戲中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可是他并沒有專注地投入進去,這該怎么辦呢?《指南》中提到“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情境創設的方法符合小班年齡段的幼兒,能夠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學習性區域活動中,我以熊叔叔新開張的餅干店需要小幫手做餅干的情境導入。果然,誠誠主動選擇了益智區,拿出了“餅干拼圖”的材料。我走到他的身邊,說:“呀!好香的餅干呀!能不能給我做一塊有4粒芝麻的圓餅干?”誠誠看也不看,就拿起半塊有3粒芝麻的餅干準備拼。我提醒道:“我可要吃4粒芝麻喲!你數一數做的餅干上有幾粒芝麻呢?”誠誠點數:“1、2、3。”“這是我要的餅干嗎?”他搖了搖頭,放下了手里的餅干,找出了有著4粒芝麻的半塊餅干。他數了數上面有4粒芝麻后,準備找另外半塊餅干。他拿起半塊有數字2的餅干就要往上拼,發現齒印不對后,又拿起半塊有數字3的餅干往上拼。我說:“呀!餅干是有4粒芝麻的,另外一邊應該是數字幾呢?”“數字4。”誠誠說完就找到了有著數字4的半塊餅干,把它拼成了一塊完整的圓餅干。他高興地把餅干遞到我的面前:“張老師,你要的餅干。”我接過餅干,笑瞇瞇地說:“謝謝你,誠誠。你為了我能吃到香香的餅干,可真努力!”聽到我的表揚后,誠誠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漸漸地,我們發現誠誠喜歡上數數了,晨間體鍛時數著幼兒園里的小樹,下午點心時數著盤子里的餅干……聽,誠誠又在數了:“我們來比賽數數!1、2、3……”
在此次觀察和探索中,我發現和認識到,作為教師要在了解小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基礎上,尊重幼兒的發展速度和方式,以觀察分析幼兒點數活動行為表現著手,將幼兒生活經驗與游戲情境中蘊含的教育素材和價值有機結合,根據個體差異實施不同的教育手段,這樣調動起幼兒參與點數活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使幼兒真正體會到點數活動的意義。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林嘉綏.李丹玲.學前兒童數學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