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花都區圓玄中學 曾子斌
培養自主學習力,構建高效數學課堂
廣州市花都區圓玄中學 曾子斌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課堂應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舞臺,教師應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編導,才能讓課堂教學“活”起來。而實施自主導學的教學方法可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數學,全面改進和實施教學方案,真正落實教學目標,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努力在數學教學中大膽探索、大膽嘗試、大膽創新,不斷總結,相信我們一定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構建高效課堂。
自主導學;學習策略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課堂應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舞臺,教師應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編導,才能讓課堂教學“活”起來,自主導學的教學方法隨運而生,通過此方法可讓學生從生活中獲得教育,從學習中成長,并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真正讓課堂鮮活美麗而又務實高效。下面圍繞我校實施自主導學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談談我的認識。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計劃是先導,教師關注學生計劃的制定,用切實可行的計劃引領學生行動。每位同學不僅有每課、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的計劃,更有中學階段較為明確的成長計劃。
1.《學習日記》和《成長檔案》使學生每天、每周、每月都生活在規劃中。學習日記:每天走進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日記本上寫下今天的計劃,一天中每完成一項計劃作個記號。做到學生人人都有目標。老師指導學生用好日記,并經常檢查幫助。成長檔案:做到日日清,周周清和月月清,每周進行自我總結并進行下周自我規劃,做到每日有小結、每考有小結、每次活動有小結,每月用給父母一封信的形式進行自我總結,并進行一月的自我規劃。
2.《假期個人發展規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力得以延續。
3.《高中三年發展規劃》:目標引領,不斷提高學習能力。
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一手抓德育,一手抓成績,而學習小組的建設成為構建高效課堂的靈魂。圍繞高效課堂的運行,每個學習小組主要由班干部、科代表、單科高手等構成,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組名、組訓、組規。每日的值日干部除做好一天的早安排和晚總結外,還要對各小組每個成員的早讀、午休、晚讀、兩操、自習、課堂表現、學習日記等方面進行跟蹤記錄,最后根據每位成員得分計算出各小組分值,每周評選出優秀小組與進步小組。“學習小組”就是“動車組”,每個小組就是一節帶動力的“車廂”,而小組長就是該車廂的助動器。在助動器的牽引和推動下,各小組內和小組間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競爭氛圍。每個小組長負責搜集學習建議,每周五晚修前,學習委員與科代表一起研討,可邀請科任老師一同參與。大家齊心協力使小組形成了互幫互助的小團隊,班級形成了一個團結向上的大家庭。學生合作意識、自律意識、競爭意識、集體榮譽感顯著增強。
在實施自主導學的教學方法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自主、合作與互助,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提倡“我的課堂我做主”。這種教學方法重點在學案。在編制導學案時,教師把大量功夫用在了“課前”,導學案包括: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問題導引、釋疑導誘、點化導思、交流辨析、當堂檢測、學習小結和作業等內容,其中問題導引部分尤為重要。學案設計要注意問題的層次性。訓練案則是課堂學習的“課后延伸”,訓練案和練習作業不同,要求“限時”完成,教師必須對訓練案面改面批,對出現的問題做到及時糾錯。每個導學案、訓練學案都要有編制人、審核人、日期、編號,做到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糾。自習課由老師指導學生做導學案,并由小組展示和點評。在課堂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由師長變為學生,由領導者變為組織者、合作者,變“教”為“啟”,變“教”為“幫”。學生的角色也發生了轉變: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教室功能也發生了轉變:使“教室”變為“學室”,使“講堂”變為“學堂”。“教學”被詮釋為教給學生如何學習,邊學邊習,以構建高效課堂為目標,圍繞自主學習能力建設,規范學習流程,追求學生在校時間的最大效益化。課后要讓學生堅持寫學習計劃和階段性總結反思,養成自主學習、自我反思的習慣,不斷引領和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凡是那些除了課本以外什么也不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他還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再閱讀。”
閱讀名著既可以豐富情感,又可以拓展思維;既可以循跡歷史,又可以暢想未來;既可以提高修養,又可以彌補不足;可以對人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會學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對一個人的健康長成和道德品質提高都有幫助。海量閱讀讓學生受益,讓其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可以促進終身學習。可以在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之間尋找一條蹊徑,樹立一種開展大量課外閱讀的意識,指導學生去開展大量閱讀,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提高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極大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力。
“問渠哪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在教育教學中,學生的心靈才是活水的源頭,必須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養,讓學生的生活充滿陽光,那才會有“清水”。如果我們還沉醉在甜美夢鄉中,穿舊鞋走新路,等“濁水”彌漫之時,將悔之晚矣。
[1]龐維國.自主學習一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7).
[2]吳百含.關于有效教學的思考,教育探索[J],2007(07):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