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汴塘鎮中心小學 張新艷
學練研究
有效教學源于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激發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汴塘鎮中心小學 張新艷
數學是一門思維性較強的自然科學,具有理論的抽象性、邏輯的嚴密性。相對于語文教學而言,數學教學略顯枯燥乏味。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本身的內部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數學也是如此。教師如果能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及魅力所在,那么學生的數學素養定會不斷提高。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結合實際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有營養、有價值的學習素材。當然,各種學習資源的利用和結合應從學生實際出發,采用多種形式,充分發揮各個科目的優勢,合理有效地進行學科整合,打造一條能夠激發每個學生學習興趣的道路。
1.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特點,舉行各種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
一位教育心理學家說:當教師的思想感情灌注在教學內容中激起了學生的情感時,學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因為教師的情感對學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學生,這種感染作用更為突出。比如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長方形的面積”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運用和實際的大小,可以組織學生先測量,再計算校園的面積;又如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帶領學生分一分蛋糕或餅干,體驗分數產生的過程,從最基本的平均分開始,讓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同時,可以根據單元知識組織學生參觀、訪問,或舉行“數學科普知識競賽”、“數學故事競賽”、“科幻數學”等班級主題班會,把學習目的與生活實踐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以此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明確學習目的,使學生深刻地了解到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只有具備足夠的智力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高速高效發展的要求,對未來的科學技術和建設事業增加了感知能力,使求知的欲望與未來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責任感,激發強烈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從內心深處發出“我要學習,我想學習”的深切體驗。
2.有效開發數學校本課程,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數學校本教材是我們學校的一大特色。比如,針對一年級的孩子,我們安排了《古詩中的數學》;二年級孩子剛學完乘法口訣,在此基礎上,我們安排了《手指上的數學魔法》,手掌中各個手指代表不同的數字,利用手指的彎曲來呈現不同的乘法口訣,幫助孩子記憶乘法口訣。孩子既感興趣,又覺得很是神奇。一節課下來,孩子反倒是意猶未盡,吵著什么時候還上這節課。我想,如果我們把課堂上的知識也以這樣輕松的形式進行教學,是不是效果要好得多呢!
3.結合教材編排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蘇教版的小學數學教材中,每個單元練習后都設計了一些“你知道嗎?”的內容,我充分利用了教材編寫的優勢,把“你知道嗎”這部分知識拓展開來,既讓學生學會數學有關的閱讀,又從中啟迪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統計”的知識時,就安排了在比賽中評委給選手打分,往往要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的相關介紹。在學生學習后,我組織學生開展了一場數學故事演講比賽,同時采用這種打分方法,學生真正體會并實際運用其中的知識內涵,同時也最大化地給予知識的發展空間,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4.有效利用現代多媒體,讓數學教學生動起來
新課標明確提出:“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益。”自從學校安裝了多媒體,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學生的需要,把遙遠抽象的課堂知識變得活靈活現。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平均數》時,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生小組套圈單人比賽的情況,讓學生領會單個人比賽時,只需要看各自套中的個數即可決定勝負。接著,用統計圖的形式出示男生4個人的套圈成績和女生5個人的套圈成績,引導學生比較男女生誰套得準,這就必須排除個人現象和總成績的比較,從而領會比較男女生各自的平均成績比較合適。在求男女生平均成績時,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移多補少這種方法,可以形象直觀地展現做法,讓學生一目了然。在練習時,我設計了一些兒童動畫,并與平均數有效結合起來,使整個課堂“活”了起來。
1.由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出發,使其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缺乏學習動機的情況下,可以將學生對其他活動的興趣遷移到學習上,從而產生對學習的需要。例如在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學習“組合圖形的面積”時,這是一個很枯燥的反復利用公式計算的內容。我在調查中了解到一部分學生對圖形并不太感興趣,在此前提下,我要怎樣設計才能讓學生重新燃起對這部分知識的興趣呢?我在翻閱了大量教材介紹后,覺得可以從“組合”二字入手在小組里給學生準備好各種不同的平面圖形,學生一起動手去拼湊圖形,一個嶄新的組合圖形就躍然紙上了。學生總想著要拼一些喜歡的圖形,有的是房子,有的是靴子,有的是大樹……接著讓學生思考如何求出這些組合圖形的面積,學生就會把對圖形的喜愛轉化為對喜愛圖形面積的計算上,孩子不覺得枯燥,知識也變得簡單起來。
2.把原有知識作基礎,降低新知難度,為學生的學習鋪路搭橋
在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學習“小數乘小數”時,我利用學生已經學習了小數乘整數的知識作為鋪墊,在例題出示的房間平面圖中,不動聲色地加入了一個小數乘整數的房間。學生在快速列式完之后,會很容易從小數乘整數這個房間的面積計算開始,這樣不但復習了小數乘整數的知識點,又點燃了學生對于小數乘小數的學習渴望。這時再讓學生學習小數乘小數的知識,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同時也讓學生充分體驗到算法的過程,這樣的課堂知識循序漸進,娓娓道來。
1.根據學生好勝心強和可塑性大的心理特點,在數學課堂中多舉行一些競賽活動,以豐富學生的學習文化生活,寓教于樂
在四年級上冊學習“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小會計師”的爭奪戰。在規定的時間內,比一比誰的豎式列得規范,誰的口算速度快,誰的書寫更工整。當然,要根據學生的不同表現給予及時的表現和鼓勵,樹立他們學習的自信,更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內驅力。
2.以小組為單位,制定詳實的計劃,讓班級管理在競爭中爭奇斗艷
以小組的群體競爭取代了個人的競爭,更能調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這種班級中角色的定位給學生帶來了很多可喜的變化。它給每個學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人人參與,爭當主人翁,讓老師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學生的學習現狀。如在五年級學習“圓的認識”時,教學活動主要圍繞學生找圓(找找生活中的圓)、說圓(說說圓有什么特征)、畫圓(想辦法畫一個圓,再在小組里交流畫法)。學生可以在先在小組里比賽找圓、說圓、畫圓,再在小組間比賽,看哪組學生回答問題比較積極,找的圓比較多,哪組學生畫圓比較好,哪組學生匯報得比較細致,哪組學生能查找錯誤原因,進步較快,哪組學生提出的疑問含金量高……在正確的引導下,學生把圓的這幾方面特征掌握得很到位,甚至挖掘出很多有關圓的后續知識,變“要我學”為“我想學”、“我要學”,而且使整個班級學習氣氛越來越濃。所以競爭是學生前進的動力,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添加劑。
教學可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課堂中,教師可以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語調,通過自己的精心設計把學生凝聚在自己周圍,讓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產生真正的共鳴,我想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們追求的高效課堂。
1.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俗語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當上課鈴聲響起時,學生的注意力還停留在課間的玩鬧中,這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設計比較有趣的導入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課堂一開始就被新知識緊緊吸引。 例如,在教學“平均數”之后,創設這樣一個問題情景:一位70歲的老爺爺看到這則信息:“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2015年版《世界衛生統計》報告。報告指出,中國在此次報告中的人口平均壽命為:男性74歲,女性77歲。”老爺爺傷心不已,你知道是為什么嗎?學生開始展開討論,帶著問題開始新課,到課堂回顧時,學生就能真正了解平均數的含義,學以致用,借此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巧設疑問,以疑激趣
著名特級教師吳正憲老師說:“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有趣,就要在學生面前揭示出一種新的東西,激發他們的驚奇感。這種情感能抓住學生的心,使他們迫不及待地想接近和走進數學。”所以,在我們自己的教學中,合理地應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靈活地設計一些有營養、有價值、孩子愛吃的數學問題,不僅在教學伊始讓學生體會“數學是有趣的”,更要貫穿在探索數學知識的整個過程中。
3.動手操作,體驗樂趣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文字,說華盛頓一家圖書館的正面墻上寫著三句話: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質樸的話語卻道明了學生動手操作的重要性。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組合圖形的面積”時,我準備了很多例題的主題圖,讓學生結合條件自己獨立思考可以如何解決,并把自己全部的想法在主題圖中表示出來,從而切身體驗分割法和添補法在解決問題時的不同。讓學生在豐富有趣的數學學習中,主動經歷由觀察、實驗、操作到猜測進而最后驗證的過程,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在不斷倡導新課改的今天,我們要利用一切可以調動的學習資源,通過有效的整合、遷移、競爭機制以及教師的精心設計,增強教師的課堂魅力,深度感染學生,創造性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猶如春風化雨般,讓課堂在教師的藝術熏陶下不斷煥發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