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菊
成功的教育離不開有效的溝通
■張紅菊
星期五早晨,我上完早讀課,回到辦公室還未坐下,手機提示有短信,打開一看,內容如下:“張老師您好,您辛苦了,我是1107班王歡的爸爸王濤,昨天王歡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一邊掉眼淚一邊說,張老師對待男女同學不平等,對他們嚴了點,有時候先兇了他,再聽他解釋。昨天有一堂課您叫全班預習,然后做題目,他們一個小組全被您叫到辦公室,錯了很多,您批評了他們,他覺得很委屈。王歡性格柔弱,像個女孩子,希望張老師抽空和他溝通一下,謝謝!”
看完短信,國慶假期即將來臨的一點喜悅被沖得蕩然無存。前一晚家長會帶來的疲憊,重感冒引起的身體不適,眼前如山的未批改好的作業本……此時,種種不快似乎約好了趕趟似的全來了,我幾乎有崩潰的感覺,這短信來得真不是時候。一向淡定的我,心中的無名之火不由自主地噌噌直往上沖,我恨不得立馬沖過去,當面質問家長:您除了聽孩子的一面之詞,做過一點調查研究嗎?您知道我們一個小組有幾個人嗎?我什么時候把一個小組的人全叫到辦公室去了?憑什么啊?每天從早忙到晚非但得不到理解,反倒還被冠上這樣莫須有的罪名?我對學生是嚴了點,因為我堅信嚴是愛,松是害,但我會把握分寸,也不至于對男女生不公平啊!學生的進步從來都是我們教師快樂的源泉,只要后進生取得一丁點兒進步,我就不會吝嗇表揚;相反,即便是優等生犯了錯,我也同樣不會姑息遷就。我真納悶了,教了20多年的書,還是第一次有學生家長說我不公平!難道我能眼睜睜看著學生答題正確率低、書寫潦草、作業丟三落四,或沒有及時完成,卻不聞不問,聽之任之?當然不能!但是,我并沒有因為憤怒而失去理智,我努力使自己轉變一下思維角度,從另一個方面去想:家長能通過短信有禮有節地直接跟我交流,不正是對我極大的信任嗎?如果我一時沖動,為自己鳴不平,雖能逞口舌之快,但以后家長還敢與我交流嗎?這對我的教學工作又有什么益處?或許是我想多了,或許家長只是心疼孩子對我有些誤解而已。于是我讓自己慢慢平靜下來,決定先去找王歡了解情況,再答復家長。
上完第二節課,利用課間休息時間,我把王歡約到了走廊里,友善地問他:“聽說你昨天被老師批評后覺得很委屈,能跟老師說說哪里委屈嗎?”見我態度誠懇,不像興師問罪的樣子,王歡認真地說:“昨天那一課還沒教,我預習了還是不會,所以錯了很多,以前都是教完了再做題。”哦,我明白了,小學里他已習慣了先教再做,剛進初中還不適應自主預習和獨立思考,難怪覺得委屈。于是我和顏悅色地跟他講了一些初中與小學學習方法的差異,漸漸地,他繃緊的臉色放松了,也明白了我這么做不是刁難他,而是為他將來的發展著想。見他心情好了很多,我又問他:“昨天楊雨薇(女生)作業也沒做好,老師有沒有批評她?”他點點頭。“施佳佳(語文課代表、女生)沒及時交作業,老師是否提醒了她?”他又點了點頭。“那你說老師對男女生是否公平對待啊?”此時的他難為情地再次點頭。我又因勢利導:“你們組4個人碰巧3個是男生,但你不能以偏概全啊!你看,就這么點小事,還哭鼻子、抹眼淚,還讓你爸操心,像個男子漢嗎?以后有什么想法直接跟老師說,好嗎?回家能跟你爸講清楚來龍去脈嗎?”此時他已理解了我的良苦用心,笑著向我保證“沒問題”,看著他輕松地轉身進入教室,我也邁著輕盈的步伐回到辦公室,稍事休息……
下班回到家,剛想坐下,又收到了王歡爸爸的短信:“張老師,您好!今天王歡回來,一路上有說有笑,非常開心,謝謝您找他談心,解開了他的心結,謝謝您,以后多聯系!”
看完短信,我有種干戈化玉帛的竊喜,我感覺一天的疲憊,甚至開學一個月來的辛苦似乎瞬間煙消云散了,我想這個國慶假,我還是可以愉悅地讓自己暫時放松一下了……
我想,成功的教育,取決于多項因素。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藝術。幾乎每一位教師都有被學生或家長誤解的時候,面對這樣的誤解,我們教師該如何化解誤會,構建起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讓工作由被動變為主動呢?我覺得,溝通無疑是最重要的方式。那么,教師如何與學生溝通呢?
現在的學生自尊心強,逆反心理強,害怕吃苦,害怕困難。作為老師要理解和尊重他們,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他們不愿意完成老師和家長布置的硬性任務,我們要講道理,不能一味批評指責。如果用簡單粗暴的態度,甚至諷刺、挖苦的方式對待他們,必然會傷及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對學生的傷害。老師對學生做到理解尊重,同樣也會得到學生的愛戴和尊重,這樣師生之間才能形成友好互助、互相尊重的關系。
師生要實現良好的溝通,平等必不可少。正如常言所說:“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師應營造寬松的氣氛,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談,不以教育者居高臨下的姿態和學生交談。事實證明,平等的溝通能拉近師生間的思想距離,拆除學生的心理屏障,消除他們的恐懼和不安,讓學生在事實面前真切地感受到老師是為他好,同時也平穩了家長的情緒,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對待學生不能因為他的學習成績好而特別親之愛之,也不能因為他的成績差,某些行為不端而惡之厭之。優等生的確討老師喜歡,但是處在中游的學生和后進生,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愛護。我們應該把愛心撒向每一個學生,絕不能施給部分學生或個別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是溝通的前提條件。
教師和學生溝通最慣用的方式是面對面。面對面有很多好處,直接方便,有利于徹底溝通。但是,這種面對面的溝通需要教師善于自我調節和控制,不能把怒氣、怨氣撒到學生身上。要在情緒穩定的時候找學生溝通,比較容易溝通成功。學生自尊心很強,如果課堂上、大庭廣眾之下就指出他的錯誤,他們會覺得丟面子。即使意識到自己錯了,也不肯很好地接受。所以,教師應盡量避免在人多的場合批評學生,可以課后把學生叫到辦公室,當然最好是在其他老師不在的時候,與學生心平氣和地交流,這樣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教師的意見。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愿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總歸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見,溝通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教師只有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才能和諧發展。
上述案例使我深深感到:教師不僅應與家長溝通好,更要與孩子及時溝通,溝通無處不在,溝通無極限!
(作者為江蘇省海門市東洲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