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峨
(中山區教師進修學校,遼寧 大連 116001)
[摘 要] 準確理解和把握書法教育的文化價值,大連市中山區教育局區域推進書法教育,從制度上保障書法教育在區域整體工作的地位,以“三維培訓”“研磨課堂”為主線,錘煉區域書法教師隊伍,以“課題引領”為突破口,促進學校、教師迅速成長,以“課程牽動”為策略保障,促進學生自主發展,以“菜單培訓、書法競賽活動”為切入點,積淀書法教育的內涵。
[關鍵詞] 書法教育;內涵;實踐;積淀;傳承
2013年國家頒布《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在闡述書法教育“養德、啟智、審美、怡情、健體”的教育價值的同時指出,書法教育進課堂,當前急需通過科學培訓,培養、提高專兼職書法教師的書法素養和教學能力。中山區教育局、中山區教師進修學校根據《綱要》精神,結合區域實際情況,以“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提升”為原則,確立“教育行政牽頭引領,進修學校指導服務,基層學校全面落實”的書法教育工作框架。整體推進區域書法教育,開展教師書法培訓,全面提高區域教師書法專業素養。
一、樹立書法教育新理念
漢字是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優秀遺產,是中華民族之“魂”。我們教學生學習書法不僅僅是為了增強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更是希望以此強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樹立“家國意識”。同時書法要求立身端正,懸肘懸腕;在意念上要求心無旁騖,呼吸均勻,意注筆尖。由此可見,書法對于青少年心性修養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練字就是練人,學寫字就是學做人。書法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極好載體。正所謂“字如其人,立品為先”,道出了書法教育的真諦。
二、區域推進書法教育的實踐
(一)保障書法教育在區域整體工作的地位
大連市中山區教育局整體規劃全區書法教育,明確三個關系:一是明確書法教育與區域發展的關系;二是書法教育與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關系;三是書法教育與德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關系。教研員制定了《中山區教師書法培訓項目書》,擔任項目負責人,編寫教師培訓書法教材——《筆跡》。整體規劃,做實項目管理,為中山區書法教育的發展注入信念和活力。
區域先后制定了一些方案和制度,使全區小學書法教育步入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確立了書法教育在區域整體工作的地位,保證區域書法教育的發展更有目標性、前瞻性和指導性。中山區教育局進修學校多次召開書法教育教學現場會,以青泥小學和42中學為典型,引領區域中小學切實開展書法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
(二)錘煉區域書法教師隊伍
1.“三維培訓”精細化管理
中山區組織書法教師赴北京參加高端培訓,聘請遼寧省書法協會宋教授及大連市資深書法專家侯老師對全區書法專兼職教師零距離專業指導;在全區精選書法骨干教師,組成首批書法教師培訓團隊,對各校選送專兼職教師進行二級培訓,再由這些教師對本校的全體教師進行校內全員培訓。上下聯動,整體構建起區域層級式三維度的教師書法培訓網絡,普及區域教師書法基礎性知識,著力打造書法名教師,創建高品質書法團隊,實現區域的課程共享、資源共享、經驗共享。在培訓中力求做到“三個結合”:外出學習與專家親臨指導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分組練習、個人練習相結合;常規管理與過程評價相結合。
2.研磨“課堂教學”以學定教
一堂好的書法課必須承擔文化傳承和技法傳授兩大重要任務。除圍繞著點畫、結構、字體等書法技能訓練外,還應注重書法習慣、書法欣賞、書法審美等更高層次的培養。由此,提高書法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即構建模式,優化課堂;示范引領,精致課堂;課堂觀察,評價課堂。
區域組織專職書法教師組成研究團隊集中備課、研討,推出低中高三個學段的書法示范課,梳理創建 “看、記、臨、寫、評、改”六步體驗式書法課堂教學模式,打磨“以學定教”的生本課堂。區域下發了《中山區書法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反思自我,指導實踐,使教學模式簡約而不簡單,突出一個“實”字,規避一個“浮”字。通過教研展示、優課評選、課堂觀察、微課升華等多種途徑實現團隊共進。
(三)促進學校、教師迅速成長
我們鼓勵專兼職書法教師進行“問題即課題”的小專題研究,在研究中解決教學實際問題。區域青泥小學、中心小學等學校參與了遼寧省教育廳科研立項課題《寫字教學——根文化教育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八所中小學申報市級書法專項課題,成為國家、市級書法實驗點校。在學校發展規劃之中,將書法教育與德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打造學校特色,提升學校辦學品位。在《低年級書法教學策略研究》的區域子課題實施中,研究團隊通過課堂觀察,教學改進等多種形式,梳理低段書法教學的指導策略,教研員跟蹤下校指導,經驗共享,體現科研工作的科學性、嚴謹性和長效性。
(四)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十二五”期間,中山區教師進修學校制定了《中山區書法課程綱要》,編寫區本書法教材《筆跡》。將每周五下午2∶20~3∶00作為區域書法課時間,納入各校課程表中,著力體現“專時、專項、專心”。語文教師進行書法教學,指導學生習字,書法教師實行年級跟蹤指導。錄制書法微課程,再由語文教師輔助指導,側重評價。“學生的練習本就是書法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通過區域寫字課程的不斷深入,學生習字的自主性顯著提高,不僅明晰了“書為心畫”的做人道理,更在臨、摹、賞的過程中,磨練了心志,滋養了心靈,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積淀書法教育的內涵
1.研訓教師菜單培訓,專業引領
根據學校需求,教研員深入學校,提供菜單式服務,幫助學校解決書法教學中的困惑,進行書法專業指導與評價,受到基層學校的歡迎。召開“指導與評價小學低年級學生寫字的操作策略”研討活動,從四方面對全區教師作策略引領,活動紀實刊登在《大連教育》中。此外,教研員在每次下校調研中,都要隨機抽查學生作業本,既看孩子的作業工整程度,又檢測學生的漢字筆順和筆畫,進行低年級作業本展示。區域低年級學生的書寫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在思考的過程中,老師們真正理解了“執行不是做事,而是做成事”的真正含義。
2.開展師生書法競賽,盡展卓越才華
搭建平臺為書法名教師提供經驗交流的機會,連續四年舉辦“風采杯”青年教師三筆字競賽,優秀教師軟、硬筆作品展示等各項活動,激發青年教師練字的熱情,由被動變主動,傾聽變參與,畏難變自信。
幾年的不懈努力,區域書法教師專業能力顯著提高,書法教育成果豐碩。實驗中學康兵勇老師被聘為大連市書法教育學會理事,書法作品多次獲獎;青云小學呂偉君老師和泰山小學的張道霖老師被市教科所聘為大連市書法教學專業指導團隊成員,書法作品“全國寫字與書法藝術教育師生書法作品”展出;中心小學康小南等教師編寫的區本書法教材在區域推廣使用……中山區中小學生多次參加遼寧省、大連市漢字書寫大賽,成績逐年提升,區域中小學書法教育經驗在《大連日報》發表,贏得了市領導的高度贊揚。
“騏驥一躍可以千里,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我們堅信:“書法文化在手把手中傳承,在一筆一畫中發展。”中山區將堅定執著地推進區域書法教學研究與實踐,加大教師書法教育能力培訓,在繼承中求發展,在堅持中謀未來,切實提高區域書法教育質量,用書法教育照亮學生素質發展的行程。
責任編輯 敖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