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洞口縣又蘭鎮中心小學 彭明珍
合理利用“錯誤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湖南省洞口縣又蘭鎮中心小學 彭明珍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學生經常會出現一些錯誤的觀點與計算方法,而如果教師能夠恰當運用這些錯誤資源,那就能夠化被動為主動,將這些錯誤的資源轉化為教育的契機。本文就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意義進行了探討,并就如何利用這些錯誤資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展開探討。
小學數學;錯誤資源;課堂效率
錯誤是小學數學課堂學習中的必然產物,也可以說沒有錯誤的課堂教學是無效的教學。學生的錯誤中往往蘊含了很多十分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從中也體現了學生不同的思考與學習習慣。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中那些有價值的因素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1.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兒童的認知出現失誤或是偏差時,他們的情感領域會形成一種主動參與探索、渴望獲取解決問題的辦法的強烈心理傾向,從而使學生在知識、思維、情感等方面儲備了積極的準備態勢,為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之中獲取最大限度的發展創造了前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資源十分貼近學生,能夠很好地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明顯比教師強加給他們的問題更加具有吸引力,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這對學生的學習而言是具有積極促進作用的。
2.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激活
著名科學家與哲學家波普爾指出,錯誤中通常蘊含著比正確更加豐富的創造因素與發現,而發現的最佳方法就是試錯。可見,錯誤資源有時候比正確的教學資源具有更高的教學價值。在課堂之中,對學生有吸引力并能夠引發學生積極展開思考的問題有兩類,一類是學生認為是正確的,而事實上卻是錯誤的問題;一類是對同一問題有不同解答,而這些不同的解答似乎都是正確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很有價值的錯誤教學資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生成這樣的問題,以聚攏學生的目光,引導學生積極展開思考,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的火花,這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性而言是具有積極促進作用的。
3.促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有效增強
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學生要有良好的數學情感與態度,當然這也是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生克服困難與探索創新的動力。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也是十分重要的任務。小學生由于受到認知水平、心理特征等的限制,出錯是在所難免的,教師應本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理解、寬容對待出錯的學生,積極幫助學生認識、改正、反思錯誤,從而讓學生在錯誤中逐漸成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精神壓力,積極展開思考,從而逐漸增強自信心。反之,如果當學生出錯時教師就予以責備或是不予回應,那勢必會導致沒有學生發言,課堂將變得十分沉默,學生思維也會逐漸僵化。因此,教師應善待學生的錯誤,對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而言是具有積極促進作用的。
1.巧用錯誤,激發學習興趣
追究學生在學習之中出現錯誤的緣由,并非是學生胡編亂造的,而是往往與學生的實際很貼近,來源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之中的,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十分特殊的作用。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錯誤,并將其當作一種教學資源進行合理的引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激發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比如在學習“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相關知識點之前,可以向學生提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給你三根小棒,你能夠利用這三個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么?”“能。”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道,但是沒過一會,教室里就有了不一樣的爭議聲,有幾個學生認為不一定能圍成三角形。這時,教師沒有將答案直接公布出來,而是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3根3cm、3根4cm、3根9cm長的小棒,用一根3cm、4cm、9cm的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引導那些認為能夠圍成三角形的同學開始驗證自己想法,開始他們抱著一定能的想法,但是到最后一個個卻都失望地搖著頭。這時,教師應該予以學生激勵:“經過同學們的驗證,證明了不是隨便三根小棒都能圍成一個三角形的,那三根能圍成三角形的小棒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
2.利用錯誤,幫助學生形成正確數學思維
教師在學生出現錯誤時可以不用馬上糾正、制止,或許可以將錯就錯,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與辨別形成科學的數學概念,從而得以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并在解決問題、糾正錯誤的過程中使得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訓練,為學生日后能夠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奠定基礎。比如,在學習異分母的加減法時,很多學生通過分別加減分母與分子而得到答案,比如4/5+3/10=7/15,對于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計算1/2-1/3這道題,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并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式來掌握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這比教師直接將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方法告訴學生的效果要好很多。
3.制造錯誤,讓錯誤成為提升教學效率的助推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制造一些錯誤,通過在演練算法或是復習總結的過程中埋下一些錯誤“陷阱”,引導學生犯錯,教師還可以在講解的過程中故意犯一些小錯誤,從而使得原本平淡無奇的課堂變得生騰跌宕,充滿樂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錯誤的理解與認識,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還能夠促進學生敢于質疑精神的培養。比如學習厘米時,教師可以拿出一把沒有“0”這個刻度的尺子,故意讓學生從“1”開始量,讓學生將刻度尺上的刻度作為測量結果,從而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會出錯。通過這樣預設的錯誤,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測量的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之中,學生的錯誤千奇百怪,教師可以從這些蘊含寶貴課堂之源的錯誤中對學生加以點撥,創新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激發學生們的探索興趣,讓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不斷嘗試與糾正錯誤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糾錯中去體驗數學,學習正確的方法,感受數學的嚴謹,以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讓錯誤也成為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一道風景線。
[1]彭瑞詩.小學數學課堂“錯誤資源”利用研究[D].揚州大學,2013.
[2]魏敏.小學數學課堂錯誤資源有效利用教學探討[J].基礎教育研究,2015(17):59-60.